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欧洲七叶树 Aesculus hippocastanumL.种子中得到的β-七叶素(β-escin)由30多种齐墩果烷-12-烯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组成。该植物主要成分为原七叶皂甙元(pro-toescigenin)和玉蕊精醇(barringtogenol)C的衍生物。β-七叶素制剂广泛用于抗炎、血管  相似文献   

2.
常海涛  史玉俊 《中草药》2000,31(1):73-73
夹竹桃科植物欧洲夹竹桃NeriumoleanderL.是生长于孟加拉国的一种稀有常绿灌木,民间用作解毒剂、抗菌剂、抗麻风剂、抗癌剂、强心剂和CNS抑制剂。该植物中含有卡烯内酯、孕甾烷和三萜等成分。作者曾从中分得一个新卡烯内酯化合物3β-羟基-5β-卡烷-8,14,16,20(22)-四烯内酯()。本文报道另一个新化合物,并研究了其抗菌、强心活性。干燥粉碎的植物根250g在室温下用95%乙醇提取,浓缩液分别用沸程在40℃~60℃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经过制备薄层,甲苯-乙酸乙酯(1∶1)展开,得到一个新化合物12β-羟基-5β-卡烷-8,14,16,20(22)-…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Isodon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抗乙型肝炎病毒有效部位及其他相关部位中鉴定有效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一成分;利用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用2.2.15细胞与鸭乙肝模型测试提取物和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鉴定了7个成分,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线型呋喃香豆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2α,19-二羟基熊果酸和迷迭香酸。结论所有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线型呋喃香豆素系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发现。首次发现醋酸乙酯部位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其中的2α-羟基熊果酸和2α,19-二羟基熊果酸具有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翅果菊化学成分及lactuside B的抗脑缺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翅果菊Pterocypsela elata根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探讨lactuside B的抗脑缺血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对植物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MDA和SOD值,检测lactuside B的抗脑缺血活性。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莴苣苷B(lactuside B,1)、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24R)-5α-豆甾-7,22(E)-二烯-3α-醇(5)、3,3′,4-三甲氧基鞣花酸(6)、β-香树脂醇(7)、齐墩果酸(8)、二十六碳酸(9)、硬脂酸(10)。其中化合物1为主要成分,得率0.15%;lactuside B可降低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缺血后脑组织MDA的量,升高SOD的量。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为主要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10年关于伞菌属真菌 A.blazei 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该植物中的抗肿瘤多糖,如1,6-β-葡聚糖和葡聚糖蛋白混合物。为从分子水平弄清β-葡聚糖免疫机理,作者采用多种溶媒制备该植物多糖部位,并测定了其活性成分。结果显示,该植物热水提取物(AgHWE)、冷或热氢氧化钠提取物(AgCA和 AgHA)的主要成分均为1,6-β-葡聚糖,但只有氢氧化钠提取物对 ICR 小鼠肉瘤180具显著抗肿瘤活性。为弄清氢氧化钠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八大品种菊花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贾凌云  孙启时  黄顺旺 《中草药》2004,35(10):1180-1183
目的 研究八大品种菊花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及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的菊花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含量以济菊和祁菊最高,川菊最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以济菊最高,而毫菊最低;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以济菊最高,而最低为贡菊、毫菊和怀菊。结论 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均高者才是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多种药用植物与食物含有的精油成分β-丁香素有显著的抗变态反应、抗炎及预防胃粘膜损害作用。本次为了详细调查β-丁香素的多种药理作用,就与抗炎作用密切相关的抗促癌活性,探讨了β-丁香素及其异构体α-丁香素(α-葎草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唇形科荆芥属植物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化学成分,并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药理活性筛选出活性部位,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对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其抗哮喘作用机制。结果:从大苞荆芥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樨草素(2)、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樨草素-7-O-β-D-半乳糖苷(5),通过初步预测,从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得到的5个代表性活性化合物可能会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Fc蛋白RI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抗哮喘作用。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大苞荆芥乙酸乙酯部位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抗哮喘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为深入研究大苞荆芥主要成分的抗哮喘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杜仲有效成分β-萘黄酮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β-萘黄酮预处理正常和UVB辐射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MMP-1、I型前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我们发现在正常和UVB照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呈浓度依赖性的诱导I型前胶原蛋白表达、抑制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结论:中波紫外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β-萘黄酮促进前胶原产生、抑制金属蛋白酶-1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植物成分β-萘黄酮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皮肤衰老药物。  相似文献   

10.
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蔓荆子成熟果实中分离到5个成分,经光谱及化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3-O-葡萄糖贰,紫花牡荆素,3,6,7-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以上成分除β-谷甾醇以外,均系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邵莉  王锦  陈蔓芸  王冲之  黄卫华  袁钧苏 《中草药》2017,48(22):4620-4625
目的研究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的亲水性成分及其抗结直肠癌活性。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及制备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结果从东北刺人参干燥根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酚苷化合物,其中6个苯丙素苷成分:3,5-二甲氧基肉桂酸-4-O-β-D-葡萄糖苷(1)、3-羟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2)、3-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3)、3-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4)、3,5-二甲氧基二氢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5)、3,5-二甲氧基肉桂醇-4-O-β-D-葡萄糖苷(6);5个木脂素苷成分:3,3′-二甲氧基-4,9,9′-三羟基-4′,7-环氧-5′,8-木脂素-4,9-O-β-D-二葡萄糖苷(7)、(+)-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9)、(+)-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9′-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酚苷对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IC50100μmol/L)。结论化合物4、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香橙中的黄酮苷类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属植物的多种治疗作用归因于其所含具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橙皮苷(hesperidin)具抗过敏、抗炎、止痛、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作者从产自韩国的该属植物香橙Citrus junos Tanaka的果实中分得一新的二氢黄酮三糖苷:柑桔素-7-O-(2″,6″-二-O-α-吡喃鼠李糖基)-β-吡喃葡糖苷(1),并分得3个已知成分橙皮素-7-O-(2″,6″-二-O-α-  相似文献   

13.
欧亚旋覆花中三萜和甾体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菊科旋覆花属植物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分布很广,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有分布,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据报道,欧亚旋覆花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3,4]、抗肝炎、抗肝损伤[5]、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并用8种肿瘤细胞:SK、ASPC、BG、HGC27、PANC、H466、Colon和Eca-109对得到的四部分萃取物进行抗肿瘤试验,发现氯仿和石油醚部分对不同细胞系在72 h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其石油醚部分中的成分进行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蒲公英甾醇酷酸酯(Ⅰ)、β-香树脂(Ⅱ)、β-扶桑甾醇(β-rosasterol,Ⅲ)、豆甾醇(Ⅳ)、羽扇豆醇(Ⅴ)和ψ-蒲公英甾醇(Ⅵ),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类成分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体外总抗氧化活性、DPPH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细胞毒性以及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抑制的实验对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2’,4’-二羟基查尔酮(1),7-羟基二氢黄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和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β-半乳糖苷(4)的含量,其中化合物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和2具有较好的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论:化合物1-3的体外抗氧化与抗炎活性与镰形棘豆临床上常用的功效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该植物主要活性和指标性成分,为该植物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空心莲子草抗病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中抗HBV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用ELISA法对各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检测。结果从空心莲子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基齐墩果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Ⅱ)、齐墩果酸-28-O-B-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B-D-glucopyranoside,Ⅲ)、竹节参苷Ⅳ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Ⅳ amethylester,Ⅳ)、4,5-dihydroblumenol(Ⅴ)、N-trans-feruloyl3-methyldopamine(Ⅵ)、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Ⅶ)、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Ⅷ)、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Ⅸ)、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Ⅹ)。抗HBV活性筛选表明,化合物Ⅰ~Ⅲ,Ⅴ~Ⅶ具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化合物Ⅱ和Ⅴ在50LgmL给药剂量时对HBV-DNA克隆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2.15的抑制率分别为85.38%和87.37%。结论化合物Ⅳ~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阿魏酰胺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结构类型,化合物Ⅱ和Ⅴ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6.
银海  张学碧  李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110-1111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 f )KerGawl 的块根,皂苷是麦冬的主要有效成分,余伯阳等报道了麦冬皂苷B ,D的含量测定[1] 。有关ophiogenin 3 氧 αL 鼠李糖βD 葡萄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HPLC法对麦冬药材中的ophiogenin 3 氧 αL 鼠李糖 βD 葡萄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1 实验仪器与试药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 - 10ATVP泵,CTO - 10AVP柱温箱,DGU - 12A在线脱气机,SCL - 10AVP控  相似文献   

17.
白鲜皮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常应用于中药复方、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喹啉类生物碱为其中一类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活性。该研究首先对白鲜皮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化学分离,得到8个喹啉类生物碱(1~8),发现常规化学分离手段已难以再分离得到喹啉类生物碱成分,期望通过建立质谱分析策略用于指导靶向性获得白鲜皮分离剩余部分Fr. 8中更多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串联质谱(UPLC-ESI-MS/MS),以白鲜皮中分离得到的8个喹啉类生物碱为对照品,研究该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基于其特征离子m/z 200建立母离子扫描策略,再用于剩余部分Fr. 8中喹啉类生物碱的靶向分析与分离,最终又得到2个喹啉类生物碱8-methoxyflindersine(9)和N-metilatanina(10),其中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快速、灵敏地对白鲜皮中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还能够有效指导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酸藤子和白花酸藤子2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酸藤子属植物的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2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似,其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2-己烯酮、3-己烯醇、辛烷、亚麻酸等,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法可为酸藤子属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葡萄籽     
植物名 Vitis vinifera:V.coignetiae, 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葡萄籽是葡萄酒生产的副产物,低聚原花青素类(OPCs)或原花青素类是葡萄籽的活性成分。葡萄籽中的OPCs具有抗氧化和潜在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可防治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OPCs还可抑制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这些酶会导致脉管系统和皮肤结构成分的破坏。葡萄籽还可通过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阻止蔗糖转化为葡聚糖而预防虫牙。  相似文献   

20.
黄芪活性成分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抑制胶原合成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方式来改善并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其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呈现出多方位和多层面的特点。近年来,对黄芪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仅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且样本量较少,缺乏大样本对比。今后应从临床上研究黄芪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