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睡眠改善情况。方法对治疗组3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时间20min,每2天一次,同时口服普瑞巴林150mg/d。对照组38例口服普瑞巴林150mg/d。两组均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2l例(68%),对照组治愈7例(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高能窄谱红光照射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好,且睡眠改善情况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普瑞巴林75 ~ 150 mg,2次/d口服,对照组予吲哚美辛25 mg,2~4次/d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疼痛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3);治疗组有效率为68%,对组照有效率为3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依据纳入顺序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和加巴喷丁组(B组),各52例。B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A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睡眠、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0.05);在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定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嗜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对PHN的治疗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改善睡眠方面也优于加巴喷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镇痛及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以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加以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镇痛效果、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18±1.06分,观察组为2.85±0.84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4.50±1.21 d,短于对照组的5.96±1.3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ADS量表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15±2.35分和8.82±1.96分,观察组分别为6.84±1.93分和6.15±1.08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13.04%,观察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相比,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增强镇痛效果,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11月皮肤科接收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与传统组各62例,基础治疗为吗啉胍片+维生素C片,传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普瑞巴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和2周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普瑞巴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χ~2=11.273,P0.05),两组患者疼痛面积、VAS评分、晚间睡眠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变长变化明显(P0.05),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P=0.001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χ2=9.021,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具有提高带状疱疹治疗效果、快速缩小疼痛面积、减轻疼痛程度、延长晚间睡眠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42-145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使用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联合普瑞巴林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收治的98 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每组各49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对比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数均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分数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数均有所提高,研究组较对照组分数提高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使用自拟四虫益气养血汤联合普瑞巴林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T 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改善,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2例,依据双盲分组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强度、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两组疼痛强度缓解、睡眠质量提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效果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普瑞巴林)22例、B组(单纯椎旁神经阻滞)22例、C组(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22例.在治疗后1、3、6、9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综合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按照给药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和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但起效缓慢、药物用量大,不良反应多;B组起效快,但起始对疼痛和睡眠的改善还欠缺;C组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和Q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并优于A和B组(P<0.05);3组都有少量的不良反应,其中C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安全可靠,其疗效比单纯口服普林巴林或椎旁神经阻滞优越,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例)与研究组(n=104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泻、皮肤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觉,减轻炎症水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洛芬待因缓释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普瑞巴林、洛芬待因缓释片口服.分别于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采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于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7.27%(48/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洛芬待因缓释片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活血止痛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活血止痛膏外敷患处,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敷患处,均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痛、止疱、结痂、疗程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未有一例留有后遗神经痛。结论活帆止痛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止痛、止新生疱疹、结痂疗效明显,见效快,无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病人皮下自控镇痛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本文选择了38例不宜行神经阻滞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方法:38例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10μg/ml~12μg/ml的芬太尼病人皮下自控镇痛,镇痛泵药物用完后按原配方重新配置,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38例病人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部分并发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病人皮下自控镇痛能有效的控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病人对镇痛的适应,部分并发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人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17例老年会阴部PHN患者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障碍指数(PDI)评定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后24h、1w、4w的VAS评分、PDI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骶尾关节行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PHN具有穿刺路径短、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显著缓解会阴部PHN所导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52例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阿昔洛韦每次0.6~0.8 g,4~5次.d-1,服7~10 d;治疗组在上述服用阿昔洛韦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注射臭氧浓度25 mg.L-1,3~4 d治疗1次,治疗4~6次。使用疼痛的VAS评分、控制皮疹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1、7、30与60 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及60 d,对照组和治疗组VAS评分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分别是(3.23±1.12)d和(4.03±0.96)d,低于对照组的(5.36±1.89)d和(5.63±1.5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优良率(76.0%)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夹脊穴直刺配合臭氧穴位注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可以及时控制病情,迅速缓解疼痛,并能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口服加穴位针灸治疗组(A组)72例;针灸组(B组)56例;西药口服组(C组)38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及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腔内注入乌体林斯、顺铂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引净积液,再给予胸腔内注药:乌体林斯4 ml,顺铂每次注入40~60 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A组(n=22)每次注药后4 h内给予射频热疗:1~1.5 h/次,温度41.5~43.5℃;B组(n=18)为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胸腔内注药联合热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0.9%(20/22),优于单纯胸腔内注药组72.2%(13/1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药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及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469名带状疱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遗留后遗神经痛患者66例,对可能与后遗神经痛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比例为14.072%(66/469).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对应的Exp(B)=OR=1.05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对应的Exp(B)=OR=1.024>1,P=0.027,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对应的Exp(B)=OR=4.882>1,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治疗前VAS评分是PHN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较高,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应及早接受规范诊治;针灸疗法是其保护性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可联合针灸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不同治疗方案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52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胸腺肽a1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显著降低;52例经泛昔洛韦治疗后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2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加用胸腺肽α1治疗能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对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分别用热敏灸和电针治疗,每日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21例共治愈14例,治愈率66.7%,好转7例,无效0例,且有4例不到1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电针组16例,治愈5例,好转11例,治愈率31.3%,两组的治愈率比较χ2=4.5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洛索洛芬钠超前镇痛对阻生齿拔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6例需行下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洛索洛芬钠分散片口服给予超前镇痛,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镇痛效果,通过调查患者的术后镇痛满意度(satisfactory degree,SD)和睡眠满意度(sleep satisfaction,SS),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超前镇痛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术后30min的VAS评分(8.19±1.53)高于实验组(5.4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8.09±1.51)高于实验组(4.77±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研究对象的SD和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洛索洛芬钠超前镇痛用于阻生齿拔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