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97-697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原书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近年来,笔者用其治疗肝经痛证取得显著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后世疏肝诸方,如《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而来。唐宗海《血证论》认为四逆散乃"疏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古今学者大都认为,四逆散列于《伤寒论》少阴病篇,并冠以"少阴病",但不是用来治疗真正的少阴阳虚证,  相似文献   

4.
<正>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君柴胡,臣白芍,佐枳实,使甘草,用于治疗少阴病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四肢厥逆、腹痛、泄利下重等。随着对中医的深入研究,结合临证所得,笔者认为凡湿郁阳陷、肝郁气滞所致之疾病,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从经典论述四逆散《伤寒杂病论.少阴病》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  相似文献   

5.
杨清  王莹 《河北中医》2008,30(2):119-120
魏绍斌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尤善用经方治疗妇科杂症.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少阴病、四逆之证.魏教授在临床上将四逆散加减用于治疗肝郁所致妇科痛证,疗效甚佳.我们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其应用四逆散治疗妇科痛证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痛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论述之精辟,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全面,为后世医家在疼痛的分型、治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中治疗痛证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总观《伤寒论》全篇,有397条,论及痛证的有67条,其中太阳篇38条;阳明篇7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11条;厥阴篇7条。另外有些条文,虽无疼痛二字,但也含有疼痛之意。其中太阳病、太阴病、厥阴病的辨证提纲中均有痛证的论述。在六经分证的前提下,《伤寒论》中痛证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刘希茹  王波 《中医药导报》2019,25(14):84-85
为了进一步扩展临床治疗痛证的思路,提高针刺治疗痛证的疗效,从心的生理功能、针刺调神、经络循行3个方面梳理了"心主痛"的理论源流,以期更好地为临床解决痛证服务。在"心主痛"说指导下,临床治疗颈椎病剧烈颈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四逆散为《伤寒论》所载经方,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该证虽言少阴病,但并非少阴寒化证,而是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故见手足不温。正如《医宗金鉴》曰":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笔者临床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常收良效,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四逆散证见于少阴病篇,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之”。四逆散证除四逆为主证外,余皆为或然之症。本病以“少阴病”冠于首句,少阴病的辨证纲要为《伤寒论》中281条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显然与四逆散之症状迥然不同。四逆汤所主为少阴阳虚证,而四逆散所主为少阴阳郁证。  相似文献   

10.
探析运用少阴病思路辨治肾病综合征的规律。运用回阳救逆法治疗阴阳亡失的危象,以四逆类方主之;温阳除湿法治疗阴盛阳虚兼水气证,以真武类方主之;滋阴清火法主要用于治疗少阴热化证,方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猪肤汤、苦酒汤等。  相似文献   

11.
张娆 《光明中医》2013,28(9):1839-184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明确指出四逆散的主症为四逆,其他均为或然症,并在书中列出或然症的用药加减。仲景虽然将四逆散方证归于少阴病篇,但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看,四逆散并不是少阴病之方,放在少阴病篇中只是为了提醒后世医家厥证有寒热之分。四逆散所致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形似少阴四逆证,但绝非少阴病之寒厥。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治少阴病热化的四逆证。此后,历代医家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衍化,发展了它的使用范围,更多地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脾失调证。《和剂局方》之逍遥散,《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成,在内、外、妇、五官科应用广泛,疗效堪称满意。1方名新解人之四肢温和为顺,不温为逆,因热传少阴,气机郁滞,阳气不能温煦四末故不温,必不甚冷或指头微寒,脉不沉微,取其阴中涵阳之意;逆者,反也。《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指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不重,四逆散主之。”咳…  相似文献   

13.
王德立 《河南中医》2006,26(10):11-11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证源于外邪传经入里,阳气被遏,气机不得疏泄,以致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而见四肢不温。张璐玉说:“此证虽属少阴而实脾胃不和”;后世《伤寒论讲义》则认为“只要具有肝胃气滞证候,用本方化裁主治,均有较好疗效。”《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李中梓曰:“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湿,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  相似文献   

14.
曲万利 《河南中医》2012,32(9):1126-1126
四逆散原治少阴阳虚体质肝郁气滞证,症见"四肢逆冷,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者"。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痤疮、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郁气滞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伤寒论》"少阴病,四逆"证与少阴阴盛阳微、四肢厥冷证本质不同之原意,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邪传少阴,肝脾气滞,阳郁不伸的"热厥轻证"或肝脾失调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甚或妇女乳房胀痛、月经失调、舌红脉弦者,只要切中病机,便会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及慢性胆囊炎每获显效,附以验案5则以佐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宣达郁滞之功,除治疗以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外,笔者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胁痛、阳痿、三叉神经痛、胃痛、慢性胆囊炎等疑难杂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祎  章浩军 《江西中医药》2021,52(11):20-22
章浩军认为少阴病"四逆"除可分为"虚证""实证"外,还应有"虚实夹杂证"."虚证"是因少阴肾阳虚损,气化失职,难以温煦四末,则手足寒;"实证"是少阴枢机不利,阳郁在里,不达四末所致;"虚实夹杂证"则因少阴枢机运转失常,加之阳气虚损,更加难达四末,而致四逆.分别可予"四逆汤""四逆散""附姜四逆散"治之,以此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的四肢厥逆证,故方名"四逆"。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故"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19.
痛证为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祖国医学对针刺治痛的经验有着大量而丰富的记载 ,临床中疗效也较为肯定。剖而折之 ,治疗中贯穿着一条“辨证分经”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强调辨证分经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并使之系统化 ,便于临床应用 ,特从以下 3方面进行论述 :1 痛证辨证分经的理论基础  《灵枢·厥病篇》曰 :“厥头痛 ,面若肿起而烦心 ,取之足阳明、太阳。厥头痛 ,头脉痛 ,心悲善泣 ,视头动脉反盛者 ,刺尽去血 ,后调足厥阴。厥头痛 ,员员头重而痛…… ,先取手少阴 ,后取足少阴。厥头痛 ,意善忘 ,按之不得……后取足太阴。厥头痛 ,项…  相似文献   

2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为《伤寒论》少阴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之主方。张仲景用本方治疗少阴病肝郁气滞,热邪传里,阳郁不伸而形成的四肢厥逆等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作为调理气机的基本方。近年来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辨证使用均获良效。笔者以四逆散为主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热厥、泄泻.腹痛、夜啼、黄疽等证,疗效颇显,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