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临床微循环功能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临床循环功能检查是病人在应诊时的体征检查,这种检查对确定发病的部位,估计病情的轻重,了解微循环障碍的程度和诊断疾病以及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为了在医院建立系统的临床微循环的诊疗工作探索一条新路。我院微循环室是一个独立的科室,门诊病人直接挂微循环号,自1984年以来对外应诊病人达万余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三十年来,微循环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正如兹外法赫教授指出的,微循环的研究由描述阶段、定量阶段、电镜阶段及模式阶段,进入了当前的细胞生物学阶段。八十年代以来,微循环研究已进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当前研究的靶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肥大细胞等。这些细胞又释放多种体液物质从而  相似文献   

3.
论临床微循环研究中扩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循环是研究人体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血管生物学、细胞生物技术、蛋白基因工程等诸多领域,具有多学科结合、医学前沿和迅速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微循环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既促进了生理、病理和...  相似文献   

4.
1.微循环的现代概念: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它包括血液微循环、淋巴微循环和组织微循环三个部分。目前血液微循环的研究较多,研究对象涉及人体和多种实验动物,研究部位包括体表组织和内脏器官;而淋巴微循环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对象主要是实验动物;组织微循环(组织通道)的研究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所以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休克时肠微循环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洁平  邱方  胡森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51-53,56
休克是一种以重要脏器微循环低灌流及细胞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全身性综合症。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肠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无论何种机制所致休克对肠道的损伤,肠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都是其重要机制。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休克时肠微循环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中医分型及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例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的微循环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显示:血热型、血瘀型、血燥型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各异,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而血燥型患者微循环变化类似血瘀型患者但较血瘀型轻.微循环的变化在各分型间具特征性,可作为本病中医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学杂志》2015,(3):72-75
本文以微循环技术为核心展开综述。在深入认识微循环概念的基础上归纳目前微循环检测的最新技术;总结不同动物、不同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建立方法、检测方法及指标;并重点介绍了微循环技术在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成果。本文旨在为微循环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药物的研究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人 体的各个细胞、组织、器官只有在微循环血液的正常灌流下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微循环的正常灌流必须依赖微循环中血管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和血液流变特性二方面的正常 ,血液流变性单方面的异常 ,也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以下单从血液流变学方面联系临床讨论与微循环关系的有关基础知识 :1 何谓血液流变学流变学是研究物体流动和变形特性的科学 ,血液流变学也就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科学 ,而临床血液流变学又侧重于研究各种疾病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动的特性 ,与疾病发生、发展、诊断、疗效、预后等的意义。2 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  相似文献   

9.
冻伤微循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冻伤微循环研究概况杨增仁*综述杜桂仙*审校微循环是指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1]。因淋巴液和组织液无色透明,不易直视,故活体可观察的微循环一般是指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微血管及其血液循环动态[2]。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人中医辨证分型与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用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分为4型的134例高血压患者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表明微循环的障碍程度从肝火亢盛到阴虚阳亢型、痰浊壅盛型、气血瘀滞型逐渐加重,肝火亢盛型为轻度微循环障碍,阴虚阳亢型特点是微血管内流速较快,数目增多,管径最细,长度最长,颜色最浅;痰浊壅盛型特点是微血管模糊不清,畸形最多最重,排列不整,流速较慢,颜色较暗,乳头较浅;气血瘀滞型特点是流速最慢,颜色最暗,乳头最浅,袢顶最宽,红细胞聚集最严重。提示:微循环检查可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微循环研究的进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疾病过程中人体微循环的变化。正从形态观察和定性描述,转向探索疾病过程中的特异性变化以及形态学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体表微循环同内脏微循环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这些研究将对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微循环机制。方法 紧张性头痛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例),应用口腔负压(0.05±0.01)mPa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紧张性头痛患者经口腔负压治疗后,头痛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消失,总有效率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观察表明,负压使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18±0.68降低至1.97±0.41(P<0.01)。结论 口腔负压对紧张性头痛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及调整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微循环》2006,10(3):M0002-M0002
由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刘育英教授编著的《微循环图谱》精装本,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8月正式出版。该书以编著者30多年的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活体观察、塑料铸型、墨汁灌注等微循环研究方法录制和拍摄了大量微循环的图像,从中精选了885张照片,记录和显示了肠系膜、小肠、胃、心、脑、肝、肾、甲襞、球结膜、口唇、舌、淋巴等23个组织器官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其异常变化,编成微循环图解。图谱共有五章,分别介绍了微循环血管形态、结构、血流动态和微循环障碍对血管构型、血流异常及细胞黏附、血管损伤和微循环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图谱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说明微循环的基本理论和微循环障碍时微循环流态和血管形态等的变化。部分珍贵的微循环动态图像,尚属首次发表。通过参阅本图片介绍,让读者对微循环形态、动态变化有一定认识,对进一步了解微循环病理生理的基本知识,认识微循环障碍及其机理有一定帮助。本书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心脑血管病医生、研究生、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及微循环检测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组织低灌注的关键环节,对微循环进行监测在重症疾病中非常重要。舌体富含微血管,其中舌下微循环呈现网状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组织微循环状态,是进行临床微循环监测和活体动物微循环检测的理想和重要部位。综述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设备、指标体系、应用情况。首先,综述监测设备,包括设备组成、探头采用的光学技术种类、主机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探头的固定形式;其次,归纳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灌注质量指标、血管密度指标、灌注不均一性指标;然后,举例说明临床和实验应用情况,包括利用舌下微循环显微影像技术开展临床上疾病与微循环关联性的研究、药物与微循环关联性研究以及脏器微循环间的关联性研究。最后总结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意义,并对技术改进与发展、应用方向拓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中微循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概述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随着微循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循环研究已日渐深入地应用于许多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之中。例如各种创伤、烧伤、辐射损伤、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等等。研究课题主要涉及流动物质(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流变学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流动管道(微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及组织间隙)的结构、功能、代谢特点在病理条件下的改变;流动物质和流动管道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内皮细胞),管道和其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药物对微循…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切地认识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影响灌流状态的主要因素,对于阐明微循环调控机理及临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显微高速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运动;细胞流变性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关系。测定了毛细血管管径的变化和血细胞流速,分析了毛细血流状态。从而对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特征提出了新观点,并认为“海涛式灌注”理论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7.
活体微循环观测是微循环研究的主要手段,脏器活体微循环是活体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脏器活体微循环观测已涉及肠系膜、肾皮质等部位,而肠系膜微循环是研究脏器微循环的良好部位。可通过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来揭示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筛选有效药物、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18.
舌微循环障碍与活血化瘀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舌痛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舌微循环障碍患者进行了组织学、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研究,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此类患者虽无明显血管炎症,但均存在明显的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结论首次提出舌微血管障碍可能是香痛的病因之一,采用当归注射液为主的中西医活血化瘀疗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 皮肤被覆全身,在成人约占体重的16%,面积约为1.5~1.8m~2,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临床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不论是对全身疾病还是局部病变,均能提供微循环的变化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某些疾病属局部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梗阻性疾病,微循环障碍可在皮肤微血管管袢构形上出现特殊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2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低血压休克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视察及临床分析。根据休克发生的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提出HFRS低血压休克可分为微循环障碍型、血浆外渗型、混合型、低血压型。上述分型对HFRS低血压休克的观察抢救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