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TGF-β受体和整合素在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TGF-β受体、整合素和粘着斑激酶(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受体以及整合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其TGF-β RI和整合素β 1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TGF-β受体和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间可能存在着正反馈的效应,共同促进瘢痕的增生和挛缩.FAK是两条信号传导途径的交汇点和作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胆管损伤的修复以及过度修复致瘢痕增生关系密切,是一种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间基质表达的一类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伤口愈合早期可刺激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抑制蛋白酶和基质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前胶原蛋白Ⅰ和纤维素结合素的合成,为胶原蛋白的蓄积提供网络,增加整合体和其他膜受体,加强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炎性细胞向创伤部位移动,诱导肉芽组织形成,促进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但如果过度作用或持续表达,将会导致瘢痕形成。对TGF-β蛋白家族组成、信号转导机制和TGF-β1在创伤愈合、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伤之后细胞外基质(ECM)尤其是Ⅰ、Ⅲ、Ⅳ型胶原过度增生沉积、降解减少造成的病理性结果.既往对ECM的生成与沉积研究较多,近年对ECM降解的研究也日益深入[1],在ECM降解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因子(TIMPs)的平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有关PPARγ激动剂抗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TGF-β是一种主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能促进多种器官的纤维化进程,而PPARγ激动剂则可以有效地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研究PPARγ激动剂主要通过阻断TGF-β信号传导来实现抗器官纤维化的机理,有助于PPARγ激动剂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为治疗器官纤维化疾病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多种慢性肾病最后都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c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其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关键因子。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TGF-β下游效应因子,它能介导TGF-β的促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cllular matrix,ECM)合成。而近年来又发现,Rho蛋白在CTGF、TGF-β基因调控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重点讨论Rho蛋白的结构和功能、CTGF的结构与功能、Rho蛋白与CTGF、TGF-β的关系及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CTGF与TGF-β的关系及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 β三种异构体 (TGF- β1 、β2 和 β3)和其受体 - I[TGF- βR(I) ]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16块被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 8例 (块 ) ,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 8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分析其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中 ,TGF-β1 、β2 和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细胞、汗腺及毛囊细胞的胞浆和细胞外基质中 ,TGF-βR(I)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TGF-β1 、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 ,TGF- β2 的阳性颗粒则分布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TGF- β1 和 β3含量明显下降 ,TGF- β2 含量变化不显著 ,而 TGF- βR(I)阳性颗粒含量和分布无明显改变。结论  TGF- β1 、β2 和 β3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量和分布的不同变化规律显示 ,这三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而 TGF-βR(I)蛋白及其下游的信号分子是否与瘢痕的形成相关 ,还需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ECM过度沉积而发生的.研究结果显示各种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又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为甚.我们通过TAA( thioacetamide,TA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胶原纤维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DPC4/SMAD4的缺失表达与胰腺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综述DPC4/SMAD4的缺乏表达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并综述成文。结果与结论 DPC4/SMAD4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第18号染色体长臂18q21.1的位置。它编码的蛋白SMAD4参与了转移生成因子β(TGF-β)超家族细胞内信号传导。SMAD4是信号传递蛋白SMADS的功能活动中心,DPC4/SMAD4基因的缺失表达与胰腺癌发病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种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TGF-β家族新成员-Lef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fty蛋白是新近发现的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控胚胎发育极性、抑制成体纤维化组织过度增生等多种功能.近年来国外有较多文献围绕lefty蛋白抑制TGF-β信号通路、调节基质蛋白沉积等作用进行了报道,因而可作为一种新的抗纤维化作用因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就Lefty蛋白在抗纤维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RⅡ抗体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βRⅡ)抗体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期寻找利用生长因子控制瘢痕的途径.方法①测定培养细胞液中羟脯氨酸含量.②活细胞四甲基偶氮唑(MTT)增殖实验.③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④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结果①实验组中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抗体作用下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1).③抗体抑制细胞周期的G0-G1期,导致细胞无法完成正常有丝分裂.④抗体作用下,细胞外合成的纤维素样物质明显减少,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应用外源性TGF-βⅡ型受体抗体能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有效地抑制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其细胞外胶原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肾脏纤微化是多种原因导致肾脏损伤和病变的共同结局,其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肾脏正常细胞的丧失和ECM的积聚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HGF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刺激或活化与ECM降解有关的蛋白酶解网络,抑制CTGF及TGF-β表达,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抑制细胞凋亡、促细胞增殖、加速基质重塑,从而抑制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以包括胶原在内的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肝纤维化最关键的因子,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ECM代谢关系最为密切.大量研究证明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发生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就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TGF-β超家族蛋白成员作为一种多效细胞信号分子普遍存在于各种基本生物进程当中,包括诱导胚胎胚芽层生长、维持成人组织体内稳态等~([1])。与其多效性相对应的,TGF-β信号通路缺陷与癌症发生、组织纤维化、生长缺陷密切相关~([2])。TGF-β配体与胞膜上的跨膜激酶受体复合体结合,导致R-SMAD的丝氨酸C端残基磷酸化,磷酸化后的R-SMADs与SMAD4结合转运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方法 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四氮唑复合物/硫酸酚嗪甲酯(XTT/PM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和胶原ⅢmRNA表达,评价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 褪黑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P<0.05);高浓度褪黑素(10-3 mmol/L)可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产生TGF-β1 (P<0.05)和α-SMA mRNA、胶原Ⅰ mRNA的表达(P<0.05);褪黑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断褪黑素对细胞产生TGF-β1和α-SMA、胶原Ⅰ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但褪黑素对该细胞胶原ⅢmRNA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褪黑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CF-β1的表达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Genistein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Genistein(25、50、100μmol/L)处理,RT-PCR法检测药物作用48h后细胞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测Genistein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内Ca2+浓度以及Genistein预处理后再加bFGF刺激的细胞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Genistein作用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的mRNA与蛋白量均显著下调,并具有剂量依赖性;bFGF可使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经Genistein预处理的细胞内Ca2+的浓度明显下降.结论 Genistein能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拮抗生长因子促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的效应,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胚胎发生、伤口愈合、纤维化、血管化和免疫调节,在发育调控、肿瘤生成和遗传疾病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1-2].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通过细胞表面膜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胞浆内效应分子Smad蛋白等将信号转导到核内[3].现已发现9个Smad蛋白(Smad1-Smad9),3种类型:①受体调节型(R-Smad).包括Smad1、Smad2、Smad3、Smad5、Smad8、Smad9.②共同介质型(Co-Smad).哺乳动物中仅有Smad4.③抑制型(I-Smad).包括Smad6、Smad7[3].其中,TGF-β信号激活的R-Smad只有Smad2和Smad3[2],而且Smad2和Smad3的同源性高达92%[4],但他们在胞内的调控、核内的转录机制却完全不同,而两者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将瘢痕增生、纤维化等机制的研究深入到Smad下游分子的水平.笔者就Smad2和Smad3在TGF-β信号转导中的不同之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进一步认识TGF-β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Fb中能检测到Ⅰ型和Ⅱ型受体, 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正常皮肤Fb未见受体表达阳性者.[ HT5"H〗结论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②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Fb出现表型变异 ,而且Fb表型随病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8例、增生性瘢痕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两种生长因子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bFGF和TGF-β在正常皮肤中有少量表达,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此外,bFGF还见于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溃疡组织bFGF与 TGF -β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中bFGF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而TG F-β则仅见于炎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TGF-β的表达为阴性,而bFGF则仍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量.结论在高浓度生长因子环境下创面修复延迟可能和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障碍有关.研究结果还提示bFGF参与了瘢痕发生的全过程,TGF-β则主要作用于瘢痕形成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动态改变情况,以揭示其在骨性关节炎致病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切除右膝内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对照组仅切开关节囊.于术后l、2、4周取右膝关节标本,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软骨下骨的全基因表达,利用信号通路分析、差异基因分析的方法分析TGF-β信号通路的动态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TGF-β信号通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激活素A受体-1、激活素A受体-2b、抗苗勒管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4、骨形态发生蛋白-5、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la、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核心蛋白多糖、干扰素γ、抑制素β-a、头蛋白、SMAD特异性雌三醇泛素蛋白连接酶2、TGF-β1、TGF-β2、TGF-β1受体、凝血酶敏感素-2、凝血酶敏感素4前体、DNA结合抑制物4,FYVE区包含锌指类似物-16前体. 结论 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间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年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与创伤后瘢痕形成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及与创伤后瘢痕形成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TGF-β1是纤维化疾病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转导产生其生物学效应。该途径受多种因子调控并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与其他信号通路串话。该途径参与创伤后早期炎性反应、创面愈合及后期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在分子水平干预转导途径的各个环节,可以影响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着的进程。结论 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途径是影响创伤后瘢痕形成及细胞外基质沉着的重要途径。对该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可为临床促进创面的愈合及病理性瘢痕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