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Q  Chen RX  Wang ZW  Ni QC  Qian JJ  Sheng H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05-1208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外围血癌细胞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用巢式RT-PCR法检测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58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高中分化MVD计数为30.2±12.7,低分化大肠癌23例MVD计数为86.6±19.1;2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染色(44.8%).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5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32例CK20mRNA阳性表达(32/58),术后48 h有35例阳性表达(35/58),其中根治性切除组有21例阳性表达(21/44),非根治性手术组12例阳性表达(12/14),2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转为阴性,12例非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阳性表达.CK20mRNA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1).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大肠癌组织中MVD计数(88.5±15.1)与VEGF阳性表达率(65.6%)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MVD计数(31.0±12.9)和VEGF阳性表达率(19.2%)(分别P<0.01,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VD和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周围静脉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密切相关.CK20mRNA的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指导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分化、螺旋CT增强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其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病理标本用LSAB和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其MVD及VEGF阳性率,并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CT强化程度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未分化及低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35.10±5.22Hu,VEGF阳性率为76.92%;7例中分化、高分化肺癌CT增强值为23.36±8.53Hu,VEGF的阳性率为57.14%;肺癌CT强化越明显,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15例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病灶CT增强值为35.65±6.68Hu,MVD值为51.27±25.31;5例无淋巴结转移者肺癌CT增强值26.36±10.36Hu,MVD26.57±12.36。14例VEGF表达阳性者肺癌MVD计数为50.36±6.32,6例阴性者肺癌MVD数为29.63±8.75。所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CT的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与其VEGF的表达、MVD的含量有良好正相关性。此对评价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预后等将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TNM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VD与VEGF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A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12例正常大肠粘膜、40例大肠癌组织BAG-1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AG-1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P<0.05,P<0.01).BA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浸润深度均有关(P<0.01).大肠癌中BAG-1的表达与VEGF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BAG-1和VEGF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癌细胞中P-选择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取6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组织,包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对比两种组织细胞中P-选择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细胞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与癌旁正常组织细胞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癌组织细胞中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下癌细胞中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癌细胞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高,与肿瘤分化程度、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不同性质大肠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测定59例大肠癌、16例大肠腺瘤以及12例正常大肠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大肠癌MVD、VEGF及PCNA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别(P<0.05).不同Dukes分期间大肠癌MVD及VEG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肝转移密切相关,在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生存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CNA提示,分化越差,有淋巴结或肝转移时,增殖活性增高;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生存者间增殖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VD、VEGF及PCNA的表达增加,提示大肠肿瘤恶变和发生转移的能力增强.大肠癌MVD、VEGF及PCNA增加,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OX -2与VEGF在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在肺癌浸润转移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83例临床及预后资料完整的肺癌手术切除标本 ,研究COX -2、VEGF与MVD在不同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别以及与性别、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COX -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要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高的COX -2的表达、MVD计数要高于临床分期低的肺癌(P<0.05)。COX -2、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与患者的预后均呈负相关 ,并且COX -2的表达与CD34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OX -2、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OX -2、VEGF及MVD三者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共同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9例大肠癌组织中EGFR、VEGF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99例大肠癌中,EGFR、VEGF和HER-2的阳性率分别为57.6%(57/99)、66.7%(66/99)和59.6%(59/99);EGFR、VEGF和HER-2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 HER-2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VEGF和 HER-2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有关,可作为判定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IF-1α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在14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分化程度高以及AJCC分期高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分化程度低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以及AJCC分期高者VEGF及MVD计数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及MVD值之间相互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605、0.564、0.513,P< 0.05).结论 HIF-1α、VEGF和MVD计数可作为辅助甲状腺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其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 Ki-67和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51.34±24.44,16.44±6.33),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21.10±8.66,4.00±1.25 )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在大肠癌高微血管密度组的表达(68.28±16.91)明显高于低微血管密度组(30.59±13.90),差异非常显著(P<0.01),Ki-67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28,P<0.01)).结论 CD105和Ki-67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大肠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 6 6 .7% ,MVD为 32 .80± 12 .11。VEGF和MVD在侵及浆膜层的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P <0 .0 5 ) ;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结论 VEGF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orvessel density,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大肠癌VEGF及MVD的变化,分析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2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6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P<0.05)。有肝转移者15例,无肝转移者63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当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的肿瘤组织MVD值明显高于浸润至粘膜及粘膜下层者(P<0.05),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的肿瘤组织中MVD又将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者为高(P<0.01)。结论: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D1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肝癌(高分化14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1例;有门静脉癌栓18例,无门静脉癌栓33例)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进行检测,并分析2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均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转移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和MVD的高表达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肝癌分化程度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1997~2007年收治生存期≥5年及≤3年大肠癌患者标本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测定这6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5年30例大肠癌患者VEGF,MVD表达强度与≤3年30例大肠癌患者在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差异性不显著(P>0.05),且VEGF与MVD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974,,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DV均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r=0.434,P<0.05)和MVD(r=0.463,P<0.05)均与螺旋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34和VEGF均呈高表达,并且与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 ,检测 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为 75 .7% ,MVD计数平均为 5 3.2 5± 12 .82。VEGF表达和MVD计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检测肿瘤中VEGF和MVD有助于了解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 ,为患者提供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1)50例CRCC的MVD平均为(34±10.78)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率94%(47/50)。MVD与VEGF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s=0.0502,P〉0.05)。(2)CT征像与MVD及VEGF的表达:肿瘤直径〉3.0cm组,肿瘤内有出血坏死组,有静脉癌栓组的VEGF阳性表达、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假包膜组的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P期肿瘤强化CT值、强化程度、强化比值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7、0.812及0.457,P均〈0.05)。(3)本组CRCC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13例,Ⅳ期9例。MSCT对CRCC检出率、定性诊断正确率均为100%,分期正确率88%(44/50)。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增强影像特征可客观反映CRCC中MVD及VEGF的阳性表达,可无创地判断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能为临床选择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78例大肠癌MVD的变化 ,分析MVD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有淋巴转移者 ,其MVD平均值 (2 8.1± 8.9)高于 4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 (2 3 .5± 8.2 ) ,P <0 .0 5。 15例有肝转移者其MVD平均值 (33.4±9.3)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 (2 2 .4± 5 .8) ,P <0 .0 1。另外 ,MVD还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1) ,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无关 (P >0 .0 5 )。结论 MVD与肠癌浸润、转移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MVD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Notch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食管鳞癌新生毛细血管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和8例正常食管组织的Notc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毛细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otch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中有差异(P<0.05),但在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无明显差异(P>0.05).VEGF和MV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中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otch1与VEGF为负相关关系.结论 Notch1在食管鳞癌中可能为抑癌基因;在早中期食管鳞癌中可能是主要影响肿瘤细胞的分化;其的异常低表达可能是引起VEGF和MVD异常高表达的原因之一.Notch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癌新生毛细血管中可能有关键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Notch1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and investigate its relation with microvascular angiogenesis in the tumor. Methods Tissue slices of 40 cases ESCC (cancer group) and 8 cases normal esophagus tissues (normal group) were obtain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Notch 1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stimate the micro vessel density (MVD) in the tumor. Results Notch 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ancer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P<0.05). In the cancer group, Notch 1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highly differentiated than in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P<0.05) regardless of tumor infiltration or lymph nodes metastasis (P>0.05). VEGF expression and MV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ancer group than in normal group,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umors with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degrees, infiltr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otchl expression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VEGF expression. Conclusion Notch1 may be an anti-oncogene in ESCC and affects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early stage of the malignancy. Abnormally low expression of Notchl in ESCC may be one of the upstream factors to induce high expression of VEGF and increased MVD. The Notchl pathway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microvascular angiogenesis in ES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