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酮用于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例3.5 ̄6.0岁学龄前儿童恒速静脉滴注0.05%的氯胺酮3mg·kg^-1·h^-1,测定其血中氯胺酮浓度,得出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0.1416±0.0423h,t1/2β=2.8351±0.4427h,Cl=0.3370±0.0583L·kg^-1·h^-1,Vd=0.6620±0.2854L/kg,AUC=9.2062±1.0019mg/L·h,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2.
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2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A组,n=10)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B组,n=10)。测定术中和术后病人异丙酚血清浓度。记录意识消失,术后睁眼和定向时间及术后行为评分。结果 A组消除相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MRT,AUC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CL显著低于B组(P〈0.01)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观察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例),异丙酚剂量分别为0.25mg/kg、1.0mg/kg和2.0mg/kg采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同时监测BP、HR、PETCO2和SpO2。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5,10和15分钟测定。结果:异丙酚三组剂量均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K3用于静吸复合麻后催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K3静脉缓慢注射静吸复合全麻后催醒,K3用量1-2mg/kg,注药后1min,3min,5min,10min,15min分别监测fVT,唤醒情况,对针刺反应,肌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K3对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SpO2,肝功能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催醒有效率为88.16%,K3药源丰富,毒副反应低,有效剂量(2mg/kg)与中毒剂量比为1/1250-1/3125。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研究国人在硬腊外阻滞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择14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时,分别注产哌卡因2.0mg/kg或布比卡因2.0mg/kg。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时曲线均会合二室开放模型。t1/2ka分别为0.22小时和0.14小时,T分别为0.51和0.47小时,Camx分别1.06mg./kg.L^1和1.44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最适给药方法,在42例硬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研究了三种给药法的血浆浓度和临床效应。方法:组1异丙酚负荷量1.5mg/kg,3min后开始维持量3.75mg.kg^-1.h^-1,组2负荷量0.75mg/kg,随之接与组1相同的维持量,组3以0.15mg.kg^-1.min^-1,6min为负荷1min内注入异丙酚15mg并将维持量增加0.75mg.kg^-1.h^-1。结果.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异丙酚或咪唑安定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比较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的程度和时程。45例ASAⅠ成年手术患者,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28mg/kg(I组,n=16)、0.40mg/kg(Ⅱ组,n=16)或异丙酚2.5mg/kg(Ⅲ组,n=13)。观测注药前及注药后30min内MAP、HR、SpO2、TV、MV、RR和P^ETCO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注药后三组MAP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0.0%、22.8%和22.2%;HR最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异丙酚和硫喷妥钠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30例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硫喷妥钠用量为5mg/kg,第2、3组异丙酚剂量分别为1.5mg/kg和2.5mg/kg,用阻抗法观察MAP、HR、CO、CI、SV、SI、TFI、VET、SVR的变化。结果:注药后10minCO、CI、SV、SI等值在第1组下降20%~30%,第2组下降少于10%,而第3组下降10%~20%。结论:异丙酚对循环系统影响轻于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异丙酚和硫喷妥钠静脉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硫喷妥钠用量为5mg/kg,第2、3划丙酚剂量分别为1.5mg/kg和2.5mg/kg,用阻抗法观察MAPHR、CO、CI、SV、SI、TFI、VET、SVR的变化。结果:注药后10minCo、Ci、SV、Si等在第1组下降20%-30%,第2组下降少于10%,而第3组下降10-20%。结论:异丙酚对循环系统影响轻于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对气管切开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喉部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期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拟行喉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在切皮前静注异丙酚1.5-2mg/kg后用微泵持续给药6-8mg.kg^-1.h^-1至气管插管后5分钟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切皮前(T1),切管时(T2),插管时(T3)及插管后3(T4),5(T5),10分钟(T6)病人SBP,DBP,HR,SpO2及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肌松监测下阿曲库铵气管插管的肌松条件。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硫喷妥纳5~7mg/kg、阿曲库铵0.6mg/kg。根据肌松监测分别当T1=25%(组A)、T1=10%(组B)、T1=2%(组C)时气管插管。结果发现阿曲库铵首量后5.4分钟,T1=2%时气管插管最为满意,随T1值的增加或给药后的时间缩短,插管的满意程度降低,尽管T1=25%时也可顺利气管插管,但插管的满意程度明显比T  相似文献   

12.
硫酸镁与氯胺酮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贯法测得小鼠静注(iv)、腹腔注射(ip)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MS)的LD50分别为195(159~238)和836(716~977)mg/kg。小鼠iv氯胺酮(Ke-tamine,Ket)的LD50为80.0(73.1~88.2)mg/kg;预先ivMS20、40mg/kg后再ivKet之LD50分别为75.0(70.2~80.1)和69.6(65.6~73.8)mg/kg,仅后者比单独iv Ket组之LD50小(P<0.05)。对照组免(n=10)iv Ket10m…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肌松监测下河曲库铵气管插管的肌松条件。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硫喷妥钠5~7mg/kg、阿曲库铵0.6mg/kg。根据肌松监测分别当T1=25%(组A)、T1=10%(组B)、T1=2%(组C)时气管插管。结果发现阿曲库铵首量后5.4分钟,T1=2%时气管插管最为满意,随T1值的增加或给药后的时间缩短,插管的满意程度降低,尽管T1=25%时也可顺利气管插管,但插管的满意程度明显比T1=2%时为差。三组气管插管后HR、MAP均增加,但以组A和组B增加明显,三组HR的增加幅度随T1值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7种常用静脉麻醉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比较常用静脉麻醉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9例拟行全麻醉患者随机分成八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ml、硫喷妥钠6mg/kg、异丙酚2.5mg/kg咪唑安定0.3mg/kg,依托咪酯丙二醇制剂0.3mg/kg,依托咪酯乳剂0.3mg/kg、氯胺酮2mg/kg和芬太尼5μg/kg。用Ultima监测仪和阻抗法记录并计算血液动力学有关参数。结果:BP而言,其降幅排序为异丙酚〉咪唑安定〉硫喷妥钠〉硫喷  相似文献   

15.
亚睡眠剂量异丙酚对小鼠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亚睡眠剂量的异丙酚对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NIH小鼠12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5只)即:对照组,注射0.9%生理盐水10ml/kg(NS组),10%脂肪乳剂10ml/kg(I组),异丙酚组,注射异丙酚2.5mg/kg(P1组),5mg/kg(P2组),10mg/kg(P3组)硫喷妥钠组,分别注射与异丙酚求证射。痛阈测定采用CO2激光痛阈测定法,结果:(1)1组与NS组比较,小鼠痛阈没  相似文献   

16.
羟丁酸钠对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羟丁酸钠对学龄前儿童静脉滴注氯胺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6例3.5 ̄6岁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胺酮组,Ⅱ组为氯胺酮+羟丁酸钠,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0.05%氯胺酮3mg·kg^-1·h^-1,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胺酮血药浓度,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辑的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房室模型均拟合为二房室开放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Ⅰ组T1/2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评价TTD的准确性,并观察其影响因素。犬11条,体重8 ̄15kg,2.5%硫喷妥钠20mg/kg麻醉后,将Doppler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并与Doppler显示器和微机相连,进行CO测定。同时经股静脉插入光纤肺动脉导管,用温度稀释法测定CO。实验步骤分为:①基础状态;②静注异丙酚2mg/kg;③静注多巴胺100μg/kg;④1:1血液稀释。结果:TTD与TD高度相关(r^2=0.88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注系统性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异丙酚目标控制输液(TCI)系统的性能。方法 自行编制内嵌药代动力学模型的控制程序。12例择期手术病人,用上述程序控制佳士比3400注射泵进行异丙酚给药,使用Tackley发表的参数,HPLC荧光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183个血标本的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DPE)=-6.8%,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0=17.9%,分散度=0.35%/h,摆动度=18.3%。诱导和切皮前后的血流  相似文献   

19.
将10名烧伤面积30%~60%含Ⅲ度伤的患者分为休克期组(n=5)和休克期后组(n=5),并设正常对照组(n=6),进行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并通过高效液相法动态分析了应用头孢噻甲羧肟后,血浆、尿液和烧伤水疱液中的浓度。结果显示:休克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表观分布容积(0.45±0.06L/kg对0.23±0.05L/kg)、非肾清除率(30.54±21.97ml·min(-1)对11.08±4.91ml·min(-1))等虽增加,但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却延长(3.20±1.12h对1.89±0.15h)。提示在大面积烧伤的早期,用药剂量不需增加。烧伤病人水疱液中可测出有效的抑菌浓度,为1.004~21.62mg/L。证明早期全身性用药,可穿透Ⅱ度烧伤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为评价静注异丙酚(2.5mg/kg)后浓度效应关系,16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组(n=6)和全麻组(n=8),给药后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潮气量,观察病人意识丧失,朦胧,时空定向能力,能否按指定行事,以及有无记忆缺失,同时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全麻病人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病人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差异;(2)术中维持理想的麻醉状态血药浓度在2.5μg/ml左右,镇静和催眠状态血药浓度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