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内科药物治疗。②心脏血运的重建,包括冠脉搭桥手术、PTCA以及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手术。③终末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行心脏移植术。前两种方法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形成的局部瘢痕无法改善。目前认为心肌不是终末分化组织,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有丝分裂,但单纯依靠其自身有丝分裂难以改善心功能。第三种方法则存在供体不足和排斥的问题。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因为具有较易获得、自体细胞移植无排斥反应、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等优点,所以日益得到重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功能机制的研究。(2)提高干细胞分化效率及移植后存活率的研究。(3)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的研究。(4)骨髓干细胞移植最佳时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骨髓干细胞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对干细胞的研究应用有了新进展,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心梗)的治疗中已有快速发展。国内外的事实证明,骨髓干细胞在目前心梗的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如广泛的迁移现象、干细胞可动员的量大、细胞移植后发生融合现象使之与原固有心肌形成“一体化”等,尤其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简便易行、无免疫排斥反应、成本低,经冠脉注射法更为直接、创伤小,治疗效果甚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已有成功病例,被专家推崇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青波  戈小虎 《农垦医学》2009,31(3):208-210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兔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治疗下肢缺血实验研究。建立新西兰雄兔右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其分为4组:实验1组(7只)单纯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动员,实验2组(7只)取自体骨髓干细胞制备成干细胞悬液,注射于右后肢缺血部位,实验3组(7只)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进行骨髓动员组,4组(7只)为生理盐水注射组,于动物模型制备后第5周行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新生程度,CD34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脉造影显示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的新西兰雄兔缺血右后肢缺血部位动脉较其他组明显增多,CD34免疫组化标记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动员是一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2岁(51~75岁),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干细胞2~3周,开通梗死相关“罪犯”血管,通过冠脉转运将骨髓干细胞植入患者的心肌梗死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为(0.9~3.2)×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1.6~5.3)×106个。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52.33±8.70)%vs(42.92±12.60)%,P<0.05],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较术前明显减少[(54.33±4.84)vs(61.67±6.83),P<0.05];6例99mTc-MIBI检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髓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胚层干细胞的潜能,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心肌梗死动物或病人的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出现新的心肌细胞和血管,从而使心梗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保护心肌的机制、干细胞的选择、植入途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兔心梗模型.抽取骨髓进行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照组的心肌瘢痕区注入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个核细胞组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观察各组心功能、病理变化及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移植4周后,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区有细胞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梗可改善心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心肌内存活.  相似文献   

7.
杨关林  李峥  陈岩  张哲 《医学综述》2009,15(1):34-3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能力。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达30×109/L左右后可抽取自体骨髓200 ml。自体骨髓经干细胞分离试剂盒处理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细胞介入移植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超选入脑病变供血动脉。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FIM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其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大多数慢性肝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进入失代偿后将导致肝功能衰竭,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短缺以及移植后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移植疗法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具有一定的效果。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移植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和治疗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经导管将干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动脉,在移植后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在全部40例患者中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目前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因感染、缺血坏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出现,为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005年3月至今,我们利用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肌肉内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侧枝循环建立这一特性,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平  王钧  何深  匡霞 《疑难病杂志》2008,7(6):355-357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集自体骨髓200~2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梯度离心法分离,配成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50ml供移植用,计数单个核细胞总数为(4~8)×108/ml,行下肢缺血肌肉局部注射。结果大部分患者肢体疼痛缓解,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踝肱指数(ABI)有不同程度的提高,7例患者7条下肢移植3个月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有新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74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74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7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移植前护理,移植中护理,移植后护理,制订一系列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74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肝硬化患者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这种治疗方法知情充分,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移植前的护理,移植中的护理,移植后的护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颜永红 《中外医疗》2011,30(24):28-2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方法对已被临床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的48例患者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结果术后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可行性,临床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来动物实验表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提示有望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国内外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1~4].我科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萍  杨福秀  刘霞 《吉林医学》2011,32(26):5530-5531
目的:总结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经验,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措施,为今后相关病例的护理提供经验。方法:以自体骨髓干细胞为供体,进行有效地移植前、移植后护理,制订一系列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7例肝硬化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好转,无术肢活动受限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据2006年美国AHA最新调查显示,冠心病高居死亡率首位,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干细胞的研究给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学者们在动物实验甚至临床上尝试用多种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治疗心肌梗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项动物实验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心功能和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合并症,长期以来人们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态度是悲观的,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近年研究发现这类细胞具有高分化潜能,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为脊髓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64例糖尿病足患者,采集自体骨髓200~250 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梯度离心法分离,配成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50 ml 供移植用,计数单个核细胞总数为(4~8)×108个/ml,行下肢缺血肌肉局部注射?结果:大部分患者肢体疼痛缓解,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周46例溃疡明显好转,踝肱压指数35例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2例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首先抽取自体骨髓血300~350m 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进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移植后7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10例患肢冷感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间歇跛行患者的行走距离延长,6例溃疡愈合。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