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不同置钉角度的置钉偏差及不同置钉偏差的风险.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外伤的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同时,徒手置入C3-7颈椎椎弓根钉行内固定,对术后复查的CT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症状,评价分析螺钉不同的内倾角对椎弓根内、外壁的穿出风险.结果:38例患者共徒手置入232枚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患者手术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C5神经根麻痹,保守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神经症状无加重,CT测量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平均内倾角为(40.15±5.24)°,85.3%的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椎弓根的上、下、内、外四壁均完整未穿透.螺钉内倾角< 20°者,无穿出椎弓根内壁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外壁;螺钉内倾角大于50°者,无螺钉穿出椎弓根外壁、穿出椎体侧前方或侵入推动脉孔的情况发生,但有可能穿出椎弓根内壁.结论:徒手置入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达到安全有效地置钉,不易出现偏差,螺钉的内倾角介于30 ~ 50°时,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肱骨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上肢长管状骨骨折。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1]。肱骨髓内钉术后骨不连仍时有发生。肱骨髓内钉术后骨不连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骨折固定不稳定是引起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2]。1999年Kreuek[3-4]等首先  相似文献   

3.
胫骨干骨折为常见的下肢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应用,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报道高低不一,置钉不当引起的关节内结构损伤是原因之一,有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56%以上口引。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180例患者,术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置钉点的相对位置,并根据相应的影像学结果选择性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人路进行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管固位钉联合牙本质固位钉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55颗后牙残冠采用根管固位钉制作银汞合金核或树脂核,然后再进行烤瓷全冠或金属全冠修复.结果利用根管固位钉联合牙本质固位钉修复后牙残冠,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55颗患牙中有5例失效,成功率91%.结论本法易操作,失效率低,扩大了治疗修复的范围,挽救了很多难以修复或需要拔除的患牙,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史群伟  区品中 《新医学》2001,32(8):471-472
目的总结应用矩形钉与恩德(Ender)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用矩形钉和44例用恩德钉作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固定器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恩德钉内固定组成角大于10°者5例,钉尾穿出骨皮质外者7例,断钉1例;矩形钉内固定组成角约5°者5例,钉尾穿出骨皮质1例.除恩德钉内固定组1例延迟愈合外,其余病例于3个月至5个月内骨性愈合.结论恩德钉与矩形钉内固定对胫骨干骨折均有良好疗效,矩形钉比恩德钉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钉置钉技术(太极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弯15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柱后突畸形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31例,胸腰段骨折脱位64例,共118例行椎弓根固定,采用电钻引导钻出钉道,徒手椎弓根置钉。结果 T1~T9置钉228枚,T10~T11置钉296枚,T12~L4置钉474枚,L5置钉58枚,S1置钉52枚,共1 108枚,无置钉引发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置钉操作中,发现置钉不准确28枚,重新置钉后无拔钉及松动,不影响椎弓根钉稳定性。结论电钻引导徒手椎弓根钉置钉法具有手术时间短,置钉可靠,适用于胸腰段脊柱疾病经椎弓根钉固定患者,是一种无需复杂设备就能准确置入椎弓根钉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以其适应症广,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定,血运干扰小,符合轴心固定,抗扭转应力强,应力遮挡作用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间,运用开放性穿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29例,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在Sauv&;#225;-Kapandji手术中,采用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用于下尺桡关节融合,及其中远期随访效果。方法:1994—10/1997-01接受Sauv&;#225;-Kapandji法手术的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8例10腕,男2例2腕,女6例8腕;年龄36~68岁,平均51岁;病程6.4~24.4年,平均15年;术后随访5.1~7.8年,平均6.5年。下尺桡关节固定:6腕为自体骨钉autologous bone peg+Polydioxanone(PDS)钉;4腕为自体骨钉4-Poly-L Lactic Acid(PLLA)螺钉。结果:随访时10腕全部疼痛缓解。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的病期变化、腕高比值进一步加重,桡尺骨间的距离轻度变小。尺侧移位指数和掌侧半脱位比值与非手术侧比较,腕骨无明显向掌或尺侧移动。全部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自体骨钉和生物可吸收钉固定下尺桡关节,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amma钉与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国产Gamma钉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接受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其所选内固定材料不同分为Gamma组和InterTan组,每组50例。Gamma组采用国产Gamma钉治疗,InterTan组采用进口InterTan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Gamma组手术时间较InterTan组显著缩短(P=0.000),2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治疗优良率与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比88%,P>0.05)。结论国产Gamma钉和InterTan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如无特殊治疗要求,宜采用Gamma钉治疗,以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2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更换髓内钉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观察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更换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04-03/2006-09住院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更换髓内钉治疗:手术取出原有髓内钉,扩大骨髓腔,更换比原有髓内钉长2~4cm且直径粗1~3mm的髓内钉,其中3例骨缺损致接触面积<50%的病例取同侧髂骨行植骨治疗。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75个月。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拍X射线片检查,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按Neer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①6个月时12例患者均参加随访,8~15个月时每月各1例,21,22,24个月时各1例。②12例中9例术后6~9个月X射线片显示达到骨性愈合,平均7.33个月。3例骨移植病例于术后8~11个月X射线片显示达到骨性愈合,平均9.67个月;骨性愈合率100%。③按Neer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85分以上1例,70分以上11例。④所用髓内钉等植入物未发现有腐蚀、断裂等情况,未发现急慢性全身及局部反应。结论:更换髓内钉治疗具有促进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和力学效应,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10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8~76岁,平均50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受伤原因:车祸21例,坠落伤7例,跌倒摔伤6例。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器导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为老年性患者的常见骨折,发病多为55岁以上老年人。我科自1999年5月~2004年7月,设计改良斯氏钉三棱钉交叉固定手术,经临床25例应用,通过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术后由于髋关节活动产生的剪应力导致内固定钢针自行退出或折断,以致内固定时间缩短或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BN组(25例)和InterTAN组(20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Francisco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颈干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18个月,平均(10.53±2.17)个月。PFB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与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与InterTAN组Francisco评分优良率、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初次颈干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InterTAN组,术后6个月颈干角大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BN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InterTAN髓内钉比较,PFBN在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596-4597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空心钉锁定钢板和空心钉微创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12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乙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微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甲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乙组,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乙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钢板与空心钉微创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是手术难度较大,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意愿等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7.
Fixion可膨胀髓内钉材料学特征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新型骨科内植物Fixion可膨胀髓内钉的设计原理、生物力学试验报道以及临床文献使用报道结果,为临床医生治疗四肢骨干骨折提供新的内固定选择,同时也探讨其使用特点及注意事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6-10关于可膨胀髓内钉的文章。检索词“fracture,intramedullarynail,expanable nail”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可膨胀髓内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可膨胀髓内钉的设计原理、生物力学试验报道以及临床文献使用报道结果。②四肢骨折使用传统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文献报道作为对照比较。资料提炼:共搜集到上述相关文章43篇,去除重复性研究10篇,陈旧文献3篇,30篇文献纳入选择标准。资料综合:Fixion可膨胀髓内钉在治疗肱骨、胫骨、股骨和股骨近端骨折以及骨折骨不连的治疗上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仍然有相当的争议,包括内固定治疗病例选择的适应证、相关并发症等。结论:尽管Fixion可膨胀髓内钉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效果究竟如何,尚需要大样本病例中远期的严密随访结果以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苏云  孟祥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333-2334
钢板螺钉内固定物取出术是创伤骨科最为常见的术式,通常此类手术操作简单,能够顺利完成.但内固定物拆除困难的情况仍经常出现,其中螺钉滑丝的处理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近些年锁定钉板系统的大量的应用,此类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在处理此类情况时,采用牙科金刚砂砂轮或普通工业梅花钻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对此进行实验观察,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并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在Sauvé-Kapandji手术中,采用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用于下尺桡关节融合,及其中远期随访效果。方法:1994-10/1997-01接受Sauvé-Kapandji法手术的类风湿腕关节炎患者8例10腕,男2例2腕,女6例8腕;年龄36~68岁,平均51岁;病程6.4~24.4年,平均15年;术后随访5.1~7.8年,平均6.5年。下尺桡关节固定:6腕为自体骨钉autologousbonepeg+Polydiox-anone(PDS)钉;4腕为自体骨钉+Poly-LLacticAcid(PLLA)螺钉。结果:随访时10腕全部疼痛缓解。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的病期变化、腕高比值进一步加重,桡尺骨间的距离轻度变小。尺侧移位指数和掌侧半脱位比值与非手术侧比较,腕骨无明显向掌或尺侧移动。全部病例术后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自体骨钉和生物可吸收钉固定下尺桡关节,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动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延迟愈合、交锁钉断钉是静力型带锁髓内钉的常见并发症,而抗旋转、防短缩功能差仍是动力髓内钉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的:对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结构进行改良,探讨其动力交锁的性能与力学原理。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室完成。研究对象为志愿捐献的股骨干标本。干预:将标本制成为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交锁钉固定模型,将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翼状,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并做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和扭力实验。并根据尾翼的形状和宽度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模型折端的压力、锁钉承受的剪力和尾翼的最大扭矩。结果:动力性固定组骨折断端加压力为(3593.4&;#177;142.0)~(5712.3&;#177;149.3)N,静力性固定组为(2671.9&;#177;23.9)~(2995.2&;#177;28.1)N(P&;lt;0.01);动力性固定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问的剪力,有效防止了断钉.并消除了骨折端的应力遮挡;齿状尾翼的防旋转能力可达11.3N&;#183;m。结论:改良髓内钉起到了动力固定的加压效果和静力固定的轴向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