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用农药污染水源与农村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青田县5个乡镇2009--2011年7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匹配原则选取同期15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取水点距离农药污染源的距离及人群暴露年限判定饮用水源危险度。结果病例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胃癌为主,占48.00%(36/75)。全县5个乡镇中,海溪乡饮用污染水源的人群比例较高,达80.00%(36/45)。病例组暴露于污染饮用水源的比例为41.33%(31/75),高于对照组的18.67%(28/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3%:18.7%,x2=13.28,P〈O.01)。人群饮用污染水源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是不饮用污染水源人群的3.07倍(OR=3.07,95%CI:1.66-5.69)。结论长时间饮用受农药污染的农药污染水源可能是农村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饮用农田果园周边水源水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饮用农田周边水源水与饮用非农田周边水人群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饮用水水源的关系.结果 饮用农田果园周边水人群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标准化累积发病率(293.62/10万)高于非暴露人群(69.39/10万)(P<0.01).暴露组与对照组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农田果园周边水为饮用水是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姚县受青石棉污染的生活饮用水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已有27年队列人群(n=1249)中因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的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n=54),并按年龄、性别、死亡时间等匹配因素,选取108名对照,进行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当地饮水情况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石棉炉的时间越长,消化道癌症死亡危险性越高(使用6~10年:OR=2.920,95%CI 1.501~5.604;使用11~15年:OR=3.966,95%CI 2.156~7.950;使用15年以上:OR=4.122,95%CI 1.211~7.584),喝生水导致消化道癌症死亡危险性增高(OR=1.43,95%CI 1.07~1.88),饮水类型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危险性相关,与饮用自来水比较,饮用井水的风险为OR=1.770,95%CI 1.001~2.444,饮用河水的风险为OR=2.442,95%CI 0.956~3.950,饮用宅泯沟水的风险为:OR=2.554,95%CI 1.961~6.584,饮用池塘水的风险为OR=3.121,95%CI 1.872~6.566。结论青石棉污染区饮水相关因素与大姚县主要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有较强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东顺德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在75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及1 061例对照中,应用t检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肝癌发病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OR=25.82,95%CI:18.11~36.83,P<0.001)、恶性肿瘤家族史(OR=2.58,95%CI:1.72~3.88,P<0.001)、吸烟(OR=2.92,95%CI:2.01~4.26,P<0.001)、饮酒(OR=1.93,95%CI:1.34~2.79,P<0.001)、饮用江河沟塘水(OR=3.82,95%CI:2.72~5.35,P<0.001)、食用鱼生类食物(OR=2.47,95%CI:1.47~4.12,P=0.001)、食用腌制食物(OR=2.57,95%CI:1.86~3.55,P<0.001)、喝茶(OR=0.21,95%CI:0.14~0.30,P<0.001)、职业在岗(OR=0.34,95%CI:0.23~0.50,P<0.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饮酒、饮用江河沟塘水、食用鱼生类食物和食用腌制食物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喝茶和职业在岗可能是肝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胃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胃癌1:2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病例646例,对照1292人。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喜食烫食(OR=2.2841,95%CI:1.2609~4.1376)、进食速度快(OR=2.9668,95%CI:2.2736~3.8714)、喜食辣食品(OR=2.4875,95%CI:1.3644~4.5352)、癌症家族史(OR=1.4224,95%CI:1.1041~1.8325)等为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粮食储具常清洗翻晒(OR=0.5713,95%CI:0.4429~0.7368)、喜食大蒜(OR=0.6299,95%CI:0.4567~0.8687)、使用冰箱(OR=0.6256,95%CI:0.4104~0.9537)、饮茶(OR=0.4541,95%CI:0.3292~0.6263)、性格开朗(OR=0.5157,95%CI:0.3147~0.8453)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应通过教育改变居民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注意心理精神卫生,以降低胃癌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建省2007-2011年发生的全部育龄妇女麻疹病例477例和1 431例健康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经济学、麻疹疫苗免疫史、人口性质、医院暴露史和病人接触史等信息。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0.34,95%CI=0.27~0.43),病例组中医院暴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2.28,95%CI=1.17~4.43),病例组中有接触史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OR=4.43,95%CI=2.94~6.67);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人群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8~0.44)。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医院暴露人群、有接触史人群、家庭人均收入低的人群是福建省育龄妇女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病例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西京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照选择为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亲一般情况、母亲孕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和574例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父母亲基本情况及母亲围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药物(OR=4.65,95%CI:2.84~7.66)、病毒感染(OR=3.15,95%CI:1.66~6.01)、房屋装修(OR=1.87,95%CI:1.24~2.80)、染发烫发(OR=2.18,95%CI:1.37~3.49)、父母工作环境污染暴露(OR=2.88,95%CI:1.86~4.47)均是造成心血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暴露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当孕期同时受到3种或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暴露时,婴幼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单因素暴露的16.35倍。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淮河流域重点地区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淮河流域胃癌的一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当地区(县)肿瘤登记系统选取确诊时间在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期间肿瘤诊断ICD-10编码为C16的胃癌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配对原则选择与患者同地区、同性别、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年龄±5岁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共纳入胃癌病例240例,对照480例。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口味偏咸(OR=2.161,95%CI:1.141~4.095)、喜食辛辣食物(OR=1.773,95%CI:1.057~2.975)、接触二手烟(OR=1.963,95%CI:1.168~3.299)、经常爱生气(OR=8.704,95%CI:3.582~21.147)和消化系统疾病史(OR=2.302,95%CI:1.329~3.988)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BMI(OR=0.697,95%CI:0.639~0.761)、文化程度高(OR=0.454,95%CI:0.248~0.8...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国非吸烟人群环境烟草烟雾(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以“肺癌/肺肿瘤”、“非吸烟”、“病例对照”、“危险因素”、“环境烟草烟雾/被动吸烟”、“lung cancer/lung neoplasm”、“non-smoking/non-smoker”、“China/Chinese”、“case-control/case control”、“risk factor”、“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passive smoking”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收集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与肺癌发生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9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累计肺癌病例6145例,对照8132例。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非吸烟人群ETS暴露可增加肺癌发病的风险,合并OR(95%CI)值为1.52(1.42~1.64);分层分析显示,ETS暴露与非吸烟女性及男性肺癌发生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58(1.42~1.75)和1.34(1.08~1.65);来源于家庭及工作环境的ETS暴露均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48(1.20~1.82)和1.38(1.13~1.69);儿童期及成年期ETS暴露与肺癌发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95%CI)值分别为1.37(0.98~1.91)和1.34(0.97~1.85)。结论 ETS暴露是中国非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晓方  胡小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79-3080
[目的]了解煤矿矿区人群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了169名糖尿病人作为病例组,3156名煤矿矿区生活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煤矿矿区人群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年龄(OR值为2.06,95%CI为1.72~2.45)、母亲糖尿病史(OR值为6.74,95%CI为3.01~12.31)、同胞糖尿病史(OR值为2.66,95%CI为1.03~5.54)、体质指数(OR值为1.87,95%CI为1.19~2.89)、腰臀比(OR值为2.60,95%CI为1.67~4.01)、舒张压(OR值为1.51,95%CI为1.01~2.26);保护性因素有:职业体力劳动(OR值为0.89,95%CI为0.78~1.02)、绿色蔬菜(OR值为0.49,95%CI为0.35~0.75)。[结论]控制危险因素、增加保护性因素,是降低煤矿矿区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远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9例远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对其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19例:毕Ⅰ式吻合;B组38例:单纯毕Ⅱ式吻合;C组22例:毕Ⅱ式吻合+空肠侧侧吻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血糖治疗有效率为26.3%,B组为81.6%,C组为86.4%。B、C组术后对血糖控制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5),而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6、12个月的FPG、2 h PG、Hb Alc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毕Ⅱ式吻合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的血糖,并推测前肠短路导致肠激素分泌减少可能是手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项旭东 《现代保健》2013,(11):45-46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后不同重建方式的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胃癌全胃切除术40例临床资料,依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重建Ⅰ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20例和重建Ⅱ组(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20例。结果:重建Ⅱ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式重建出血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明显优于重建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腹痛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创伤小,可以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观察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是否会增加闽西地区居民胃癌的发病率。方法:调查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以及调查2005—2009年闽西地区居民饮用本地区饮用水后胃癌的发病率情况。结果:闽西虽然地处戴云山脉西北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产活动频繁,以及地质暴露辐射较多,但是却未对闽西相关流域水体造成相关污染。2005-2009年,闽西地区男性胃癌发病1040例,发病率为15.98/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男性胃癌发病标化率25.46/10万(u=14.75,P〈0.05);女性胃癌发病672例,发病率为11.36/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女性胃癌发病标化率15.50/10万(u=11.291,P〈0.05);男女合并胃癌发病1712例,发病率为13.74/10万,低于2006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男女合并胃癌发病标化率18.06/10万(u=9.07,P〈0.05)。结论:经过调查2005—2009年闽西地区常住人口的胃癌发病率,目前关于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可以增加闽西地区居民胃癌的发病率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黔西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爆发疫情,查找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方法2010年1月1日~4月19日,疑似为甲肝病例的黔西县居民,同时具备以下2个条件者:①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纳差、厌油、腹胀、肝区疼痛中的任何2项,或出现黄疸(巩膜、皮肤或尿液黄染);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升高。确诊甲肝病例为疑似甲肝病例、且抗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阳性者。通过查阅医院门诊记录等方式搜索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水源、饮水习惯、饮食、洗手等的差异。结果共搜索到254例甲肝病例,GT乡和CG镇病例数分别占62%和31%,病例集中在5~20岁人群。流行曲线呈现两个高峰,为点源暴露模式。饮用LT河自来水[比值比(OddsRatio,OR)=2.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2~6.7]和喝生水(OR=8.4,95%CI:3.4-21.2)是发病的危险因素。LT河自来水检测细菌总数〉190菌落形成单位/毫升(m1),总大肠菌群〉1600最大或然数/100ml。结论此次甲肝爆发系饮用被污染的LT河自来水所致,要加强自来水消毒和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水果摄入对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Medline、Pubmed、Ovi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等工具检索2001年1月至2012年10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水果摄入与胃癌关系的队列研究,收集文献资料.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异质性采用不同的模型对检索文献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值进行合并,并根据地区、随访时间、调整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队列研究文献7篇,随访人数1 173 859例,其中胃癌患者3679例;总合并效应量为0.89(95% CI:0.78 ~ 1.01),提示水果摄入对胃癌的发生保护性作用不具有独立性;亚组分析结果表明,随访时间≥10年的合并效应量为0.94(95% CI:0.85 ~0.99),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因素的效应量为0.81(95%CI:0.54 ~0.99),提示排除了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水果的摄入对胃癌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水果摄入对胃癌发生具有抑制作用,建议在饮食中适当增加水果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以纳米碳作为手术时的示踪剂,利用腹腔镜进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06年6月-2012年6月的36例利用纳米碳引导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54例采用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距下缘距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检获的淋巴结数(13.77±3.35)多于对照组,平均小于5 cm的淋巴结数量(9.22±1.34)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阳性淋巴结检获数(3.68±0.93)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利用纳米碳引导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综合效果较好,无明显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TG)同胃次全切除术(SG)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评估全胃切除术后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43例胃癌患者中全胃切除术96例,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3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术112例,对其在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9字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并对此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餐后腹胀、食欲下降远端胃次全切除术的发生率远低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反流的发生率要高于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P〈0.05),其发生率均有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趋势。i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以Orr式术组最差,9字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高。结论胃切除部位的不同是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因素;9字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疗法在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 112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取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 观察组 ) 和普通肠内营养支持 ( 对照组 ) 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 1 d,患者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IgA、IgG、IgM、IgE、C3、C4、CH50 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9 d,观察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C3、C4、CH50 几项指标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 CRP 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8.6±1.4)d,对照组为 (10.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选择肠内免疫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相比,在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