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2021年度中医诊断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法及证候研究等领域.诊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法原理、诊法理论和舌诊、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方面,对不同人群舌象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对舌、脉与疾病和生化指标关系进行了探讨;证候研究方面,包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了冠心病不同阶段证候分布规律等疾病大型的横断面调查;证候标准化方面以病统证的研究为多...  相似文献   

2.
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来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回顾,论述了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在各种证候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结论:只有联合应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多角度探寻证候内部特征,将临床流行病学设计思想贯穿于证候规范化研究之中,结合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才能更好实现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完善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证候标准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医整体辨证治疗准确性与有效率。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内肺癌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概况,发现现存的肺癌证候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肺癌相关的证候分析,包括与肺癌临床分期相关,与肺癌病理类型相关,与治疗干预手段及疗效相关的证候研究;另一方面主要采用包括系统评价,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候证素分析等方法分析总结肺癌相关的中医证候。文章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为今后肺癌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霞  郭伟星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74-2076
从辨证分型、证候演变规律、证型分布规律及微观辨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研究的概况。该领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证候诊断"金标准"。建议首先进行证候规范化研究,尽快建立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于中医动物模型证候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正向思维,对动物模型进行"四诊"信息的采集,参照临床诊断辨证的方法来辨识动物模型的证型;二是逆向思维,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进行,根据方证对应关系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已经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大致可以涵盖临床上各种病因明确的肺间质纤维化。但是目前的动物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中药对于纤维化病理机制的干预方面,针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查阅CNKI、维普近20年与高脂血症中医证候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证候的选择、客观指标选择,证候与客观指标相关性三个方面,探讨其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当前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实质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辨证标准、纳入标准欠统一、研究指标相对局限等问题。今后应通过统一标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研,加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鼓励多学科联合研究等,推动高脂血症中医证候实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进展.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近年来结合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拟定了7个艾滋病基本证候辨证标准量表.证候诊断量表的制定对艾滋病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及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153-153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慢性胃炎的现代文献,探索辨证及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设定检索策略,将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纳入,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相关的证候要素,同时规范证名,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和证候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弱、肺脾气虚、湿热内蕴、气阴两虚等;病位主要涉及脾、肝和胃;病性以湿、热、痰、气虚、阴虚为主。结论 慢性胃炎的辨证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证候名称目前缺乏规范,成为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的瓶颈,“证候要素”的引入很有必要且为实现中医辨证的量化、客观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核心。10余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在该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规范》(邓铁涛主编)、《中医疾病诊疗纲要》(朱文锋主编)等。特别是近几年面世的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等,不仅使证候诊断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医学术标准化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同一证候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给临床辨证论治与实验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可否对证候依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分度定量诊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郁症(depression)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临床上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中医典籍无抑郁症之名,相关论述多见于郁证、癫狂、情志病等。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治法和方药尚无共识,特别是辨证分型多以个人经验为依据,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也由于缺少精神病专科医生参与,所采用的疾病诊断标准、调查工具及样本大小的不同,所得的结果差异甚大。本文总结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构成、常见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及有待探索的问题。1抑郁症中医证候类型构成198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黄山会议)首次以专家论证的方式拟定了抑郁症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并于1991年(昆明会议)修订辨证标准。此后,有近50篇文献分析报告了抑郁症的辨证分型,较集中描述了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阴虚火旺等证型〔1,2〕。这些研究为抑郁症辨证分型提供了基础,但要准确了解抑郁症中医证候构成必须掌握西医诊断分型标准,进行病证结合的大样本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笔者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No.2001BA701A22)资助下,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以心境障碍中单、双相...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进展,并对AD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AD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可见肾虚、心虚,实证可见痰浊、血瘀等。以标准规范的证候要素为基础,具有中医特色的AD诊断标准及证候量表已使用于临床。AD的生物学研究可为中医证候微观辨证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有机结合,进而制定出与AD整个病理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中医辨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临床上往往因为医生经验的不同辨证也有所差异,科研中也因遵循辨证标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因而建立统一、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便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统一、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临床流行病学、模糊数学等多学科的介入,进行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研究成为可能,为建立客观规范的证候标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由于此方向的研究仅处于起始阶段,在方法学上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本文从临床调查资料的辨证、方法学的应用、临床验证3个方面就目前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证素辨证学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有利影响,并提出抓住中医药标准化的契机发展证素辨证学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及证素辨证学的发展发挥些微作用。证候的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证素辨证体系是基于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建立的标准、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医的诊断技术和标准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瞩目的课题。90年代以来,国内仍有不少学者对脾虚证怀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临床与动物实验方面对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动物模型复制、脾主运化、脾主肌肉、脾主统血等方面。研究范围涉及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牌不统血证。1研究进展1.1脾虚证诊断标准全国中百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委员会于]982年制定了“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986年重新修订,其中涉及脾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中药治疗脾虚证的…  相似文献   

19.
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特定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但是由于证候之间的界限模糊,辨证体系又有交叉,使得不同证候的概念互相交错,证候的诊断标准难以统一.而以往证候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望闻问切得到的四诊资料,从资料获得的手段上来看,其中掺杂了医者过多的主观因素.因此,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证候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手段.证候的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证候在生物学方面的客观体现,寻求采用生物学的指标、规律诠释证候发生、发展的规律的途径和证候诊断的生物学指征,以确定中医证的客观标准.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中医证候的方法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