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斐  王东凯  罗立  徐松林  刘莱  徐飒 《中国药房》2005,16(14):1057-1059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11μg/ml(r=0.9991,n=6),回收率为99.62%;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8%;药物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建军  熊辉  严良鸿 《中国药师》2010,13(11):1615-1617
目的:建立巴洛沙星眼用原位凝胶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卡波姆940为增稠剂,尼泊金乙酯为抑茵荆,氯化钠为渗透压调节剂,制备巴洛沙星眼用原位凝胶剂;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巴洛沙星浓度在5.0~5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41%);家免眼刺激性实验表明本制剂无刺激性,符合《中国药典》对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托吡卡胺温敏型原位凝胶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13,(45):4273-4276
目的:优化托吡卡胺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法考察温敏材料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对指标相变温度的影响,并以相变温度(T。)和模拟泪液稀释后的相变温度(L)为指标对结果进行模型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测定300rain内的体外累积降放度。结果: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分别为20%、5%,以T·和Tz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9187、0.8899;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绝对值均〈5%,300min内的体外累积释放度为65%。结论:星点设计一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该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处方优化.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主要辅料优选雌三醇缓释凝胶的最佳处方。方法利用均匀设计法对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浓度以相变温度(34±0.5)℃指标进行优选。结果选择泊洛沙姆407为20%、泊洛沙姆188为18%为最佳处方所制制剂为透明流动液体,在体温条件下2 min内快速转变为固态凝胶。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与P188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新型药用辅料—泊洛沙姆407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柏  凌昌全 《中国药房》1998,9(3):111-112
目的:了解泊洛沙姆407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泊洛沙姆407凝胶昆明小鼠腹腔注射(ip),观察小鼠死亡率及血丙氨酸转移酶(ALT)、尿素氦(BUN)、总胆固醇(CH)及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结果:中、小剂量泊洛沙姆407小鼠ip对ALT、BUN无明显影响,但可致血脂一过性增高;小鼠ip25%泊洛沙姆407凝胶5.0g/kg,死亡率为50%。结论:泊洛沙姆407是一个毒性较低的药用辅料。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温敏性原位凝胶基质体外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考察壳聚糖对泊洛沙姆为基质的温敏性原位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两者的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与泊洛沙姆溶液(P407和P188的质量分数均为15%)制备成原位凝胶,测定原位凝胶的体外胶凝温度、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结果当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从0上升至0.6%时,基质的胶凝强度和生物黏附力均逐渐升高,胶凝温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壳聚糖可改善以泊洛沙姆为基质的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制备苯麻鼻用温敏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胶凝温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及聚乙二醇6000(PEG 6000)的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苯海拉明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P407、P188及PEG 6000的最佳处方量分别为19%、2%和1%;盐酸麻黄碱在1.600 0~2.400 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6%,RSD为1.02%(n=9);盐酸苯海拉明在0.160 0~0.240 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7%,RSD为1.10%(n=9)。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复方黄芩温敏凝胶,并建立了温敏凝胶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泊洛沙姆作为凝胶材料,考察含有不同泊洛沙姆407(Pluronic F127)和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浓度配比的处方对凝胶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凝胶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柱为Acclaim 120 C18柱(4.6mm ×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7∶43∶0.2),流速1.0mL· min -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选择胶凝温度为29.5℃的凝胶基质:22%P407/8%P188。黄芩苷在0.0253~0.1508(m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74%,RSD为1.26%。结论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的制备工艺简便易行,筛选得到的凝胶处方适于临床皮肤给药。所建立的质量标准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黄芩温敏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盐酸美普他酚鼻用温敏型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盐酸美普他酚为主药,泊洛沙姆P407为凝胶材料制备凝胶;以影响制剂胶凝温度的泊洛沙姆P407、P188及PEG6000用量为考察因素,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同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进行体外释放特性评价。结果:以处方中含有泊洛沙姆P407为20%、泊洛沙姆P188为3%、PEG6000为2%为最佳处方,平均胶凝温度为32.4℃。所制制剂15min即释药约25%,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并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适合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10.
蒋雷  刘卫  张志国  孙昕 《中国药师》2010,13(12):1821-1823
目的:制备异烟肼原位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搅拌子法测定胶凝温度并用黏度计测定黏度。建立异烟肼原位凝胶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泊洛沙姆407和卡波姆940为混合基质制备异烟肼原位凝胶,得到优化处方:浓度为20%的泊洛沙姆407,0.2%的卡波姆940,1.0%的异烟肼溶液30ml,内合1ml甘油(保湿剂)。搅拌子法测得胶凝温度为29℃。结论:制备的异烟肼原位凝胶处方合理,质量稳定,且具有温度敏感型反相凝胶的性质,在体温条件下可以发生相变成为凝胶,可用于结核患者病灶内注射给药,以期达到靶向及缓释给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冕  万芳 《安徽医药》2015,(7):1237-1240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原位温敏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温敏基质制备眼用温敏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药物在某一时间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与时间的变化,对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研究川芎嗪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凝胶为均匀稍带黏性的澄清溶液,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r =0.9887),由 Ritger -Peppas 方程拟合的 n 值为0.7533。结论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体外释药是由药物扩散和凝胶溶蚀双重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2.
申献玲  胡燕  雷露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08,19(25):1969-1970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温敏性水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泊洛沙姆P407、P188为基质制备温敏性水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主药的含量。结果:所制制剂为水溶性淡黄色或淡黄绿色透明凝胶,鉴别、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美洛昔康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956~19.56mg·L-1(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1.53%)。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复方醋酸氯己定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醋酸氯己定、盐酸达克罗宁、薄荷脑、曲安奈德为主药,以甲基纤维素4500为基质制备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氯己定、盐酸达克罗宁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凝胶均匀细腻,分散性好;醋酸氯己定浓度在0.08152~0.407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1.19(n=9);盐酸达克罗宁在0.1636~0.81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85%,RSD为1.13(n=9)。结论:本制剂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4.
赵亮  苏畅 《中国药房》2012,(45):4272-4275
目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鼻用温敏凝胶,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单用15%、16%、18%、20%、25%泊洛沙姆407(P407),及5%、10%P407与1%、1.5%、2%、2.5%、3%、4%聚乙烯醇(PVA)混合为凝胶基质制备对乙酰氨基酚鼻用温敏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P407和PVA的最佳处方浓度,考察该凝胶的体外累积溶蚀量和体外释药行为并进行释放模型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Higuchi方程、Riguchi-Peppas方程拟合。结果:单独使用P407作为凝胶基质,最佳处方浓度为16%~20%,凝胶的溶蚀和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特征;选择混合基质,最佳处方浓度P407为10%,PVA为3%、4%,凝胶的溶蚀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特征,而体外释药遵从Higuchi方程,为骨架扩散释放机制。结论:PVA可显著降低P407的用量。单独使用P407作为凝胶基质,药物体外释药受凝胶溶蚀控制;而对于混合基质凝胶,溶蚀对体外释药并非决定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环丙沙星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环丙沙星为主药,通过考察相变温度得出以16%泊洛沙姆407为适宜基质处方制备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环丙沙星的含量,并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所制制剂为透明度高、流动性良好的凝胶剂;环丙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92~9.6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73%(RSD=1.80%);稳定性考察制剂外观无变化。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选择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混合基质,以冷溶法制备咪康唑莫米松皮肤成膜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测定咪康唑及莫米松的含量,并作光照、高温、室温留样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所制凝胶室温下为液体,涂布皮肤即为成膜凝胶。含量测定时,咪康唑与莫米松色谱峰可有效分离,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800.0μg/mL(r=0.998 9,n=6)和1.00~80.0μg/mL(r=0.998 1,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1%和97.51%,RSD分别为1.41%和2.02%(n=6),2种有效成分对光不稳定。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宜避光包装、保存。  相似文献   

17.
氯霉素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氯霉素泊洛沙姆眼用原位温敏型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泊洛沙姆P407和P188为温敏材料,通过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温度优化处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含量。结果氯霉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随P407浓度增大而降低,随P188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模拟泪液的稀释可使胶凝温度升高,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合方程,经Design-Expert软件优化出的氯霉素温敏型原位凝胶最佳处方为25%P407和4.19%P188;优化处方在29.5℃时为自由流动的液体,泪液稀释后在34.6℃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结论该眼用温敏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温敏凝胶,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组成复方,制成温敏凝胶,用HPLC法同时测定其中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含量。色谱柱:Athena C18-WP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钠-三乙胺(48∶52∶0.15,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结果: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温敏凝胶为无色澄明液体,相变温度为32 ℃。盐酸利多卡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3.97×104c+2.44×104(r=0.999 9),线性范围5.04~80.64 μg/ml;盐酸罗哌卡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3.93×104c+1.21×103(r=0.999 9),线性范围2.03~32.48 μg/ml。HPLC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 (97.89±1.32)%和(99.61±1.97)%(n=3)。结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温敏凝胶质量可控,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9.
王军  谈弋  何文 《安徽医药》2013,17(6):921-923
目的制备盐酸倍他洛尔(BH)眼用脂质体-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BH脂质体(BHL);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188)为温敏性ISG基质,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P407与P188的最佳配比;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BHL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 BHL的平均包封率为(88.24±5.46)%(n=3);当P407与P188的处方用量分别为21%及6%时,胶凝温度最接近人眼表温度(34℃);BHL-ISG体外药物释放和凝胶溶蚀均呈现零级释放特征,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 BHL-ISG结合脂质体和原位凝胶的特点,延缓药物释放,为其角膜滞留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