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使用夹闭法松开肾蒂的方法复制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检测血清中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水平、肾组织胶原含量、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肾小管形态正常,模型组肾小管间质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病理变化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改善程度高于低剂量组;模型组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mad7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均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Scr、BUN、胶原含量、TGF-β1和Smad3评分明显低于低剂量组,Smad7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TGF-β1与BMP-7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艳芳  万建新 《华夏医学》2007,20(3):623-626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作用最强的致肾纤维化细胞因子,介导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中TGF-β1-Smads是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TGF-β细胞因子超家族的一员,通过Smad细胞间信号通路拮抗TGF-β1的致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学综述》2013,19(4):624-626
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过程,以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聚集为特征,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研究表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作用最强的致肾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介导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由TGF-β1诱导产生的一种新的致纤维化蛋白,是TGF-β1的下游因子,在肾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肾络微型癥瘕三态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医学界对其研究认识也逐步深入,但临床疗效仍显得不尽如人意.吕仁和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研究,提出了肾络微型癥瘕理论[1],使肾脏病的病因病机理论进一步完善.<内经>中就有关于癥积的记载.巢氏<诸病源候论>中首次提出"癥瘕"之名.癥瘕的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活化和α-SMA上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的活化及作用,从信号转导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6只)。模型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183;d)]连续5d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用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血糖超过16.7mmol/L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观察16周,分别在造模后0、4、8、12、16周处死小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磷酸化Smad2/3和α-SM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肾组织有基础的TGF-β和磷酸化Smad2/3的表达。糖尿病形成后4周.TGF-β和磷酸化Smad2/3表达明显增加,第12周达高峰,第16周表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小鼠肾组织仅血管平滑肌有α-SMA表达,糖尿病形成后4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间质α-SMA的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到12周,第16周表达下调.但仍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组织TGF-β、磷酸化Smad2/3及α-SMA的表达时相一致且呈明显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小鼠肾组织TGF-β/Smads信号通路被高度活化,可能通过诱导α-SMA的上调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GF-β1/Smad2通路的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14、28d)处死动物,以Masson染色观察甘草酸二胺治疗前后梗阻侧。肾小管的损害、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β1(TGF—β1)、Smad2信号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FN)等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损害、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呈时间依赖性(P〈0.01);TGF—β1、Smad2、FN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TGF—β1与Smad2、Smad2与FN、TGF—β1与FN蛋白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87,r=0.992,r=0.981,均P〈0.01)。②甘草酸二胺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Smad2、FN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减轻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s通路的激活,减少肾间质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减轻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ADR)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6年8—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研究所进行,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实脾固肾化瘀方组、福辛普利钠组等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ADR(4mg/kg)法制成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实脾固肾化瘀方组予以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g/kg);福辛普利钠组予以福辛普利钠溶液(2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留取全部大鼠24 h尿量、血清及肾脏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及肾组织TGF-β1、Smad2及Smad7表达的变化。结果 Masson染色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未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炎细胞浸润等异常改变。肾间质胶原纤维微弱表达,胶原纤维呈蓝色,肌纤维及红细胞呈红色。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实脾固肾化瘀方组、福辛普利钠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且实脾固肾化瘀方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善比福辛普利钠组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并对其灰度值测定后发现,模型组肾组织TGF-β1、Smad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实脾固肾化瘀方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及Smad2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1),Smad7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福辛普利钠组相比,实脾固肾化瘀方组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mad7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及Smad2表达、上调Smad7表达,干预TGF-β1/Smads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改善ADR肾病大鼠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金玉  王圳  姜芳 《广西医学》2010,32(7):763-765
目的探讨田七注射液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ADR重复注射肾病模型。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5)、田七注射液组(n=15)。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同时观察肾组织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田七注射液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Bun、Cr),明显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间质损伤分数,下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提高Smad7蛋白表达。结论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病模型中,田七注射液对肾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干预Smad蛋白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实现抗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肾络癥瘕是根据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基础,结合中医络病理论和癥瘕学说而提出的病机理论.它结合了西医学关于肾脏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研究,采用西医学微观检查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进行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进而逐渐形成中医与西医互参的中医肾脏病病机理论.肾络癥瘕属微型癥瘕的一种,是络病的病理产物之一,探讨肾络癥瘕并赋予其现代生物学内涵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TGF-β_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集聚增多、伴有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变形及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为特征[1]。近年的研究发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11.
BMP-7/Smads/TGF-β_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间质纤维化导致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肾脏纤维化重要的转导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不仅影响TGF-β1/Smads通路的信号转导,还与TGF-β1存在互逆作用,可多方面抵消TGF-β1的促肾纤维化作用。现就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肾纤维化相关研究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TGF-β1/Smad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通路、ERK1/2通路、P38 MAPK信号通路和HGF/c-met信号通路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医方药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干预肾纤维化进程.基于此,本文就中医药干预肾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疾病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封怡多  张东亮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73-2374,2383
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在肾脏纤维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和足细胞也可发生间充质转分化,导致肾小球硬化以及蛋白尿。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EMT,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发挥核心作用。阻断TGF-β/Smad等信号通路,或应用内源性抗纤维化蛋白可抑制EMT,减轻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傣药雅盼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而探讨该药对肾间质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UUO大鼠模型,生理盐水灌胃或给药28 d后收集血清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处死大鼠,取其肾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Smad2、Smad7在肾组织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傣药雅盼各剂量组能降低大鼠BUN、Scr水平,并减轻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同时使TGF-β1、Smad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傣药雅盼备浓度组均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通过干预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了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从而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肾纤维化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亮  杜洁 《医学综述》2013,19(18):3275-3278
肾纤维化是多种病因诱导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引起肾脏间质细胞增殖失调及细胞间质代谢失调、过量细胞外基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肾衰竭.细胞因子是肾纤维化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各种病因刺激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并通过各种信号通路控制细胞核基因转录,导致肾纤维化.目前肾纤维化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级联信号通路、腺苷信号通路.该文着重阐述各信号通路转导途径及其相互关系,总结肾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两者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肾脏TGFβ1、BMP-7及两者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解毒通络方能下调TGF-β1和TGF-β1mRNA的表达、上调BMP-7和BMP-7mRNA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可以通过下调TGF-β1和TGF-β1mRNA表达、上调BMP-7和BMP-7mRNA的表达来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组织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UUO组、ATRA干预组,每组均为24只.UUO组和ATRA组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在同样的条件下,假手术组只探及肾包膜.ATRA组自...  相似文献   

19.
臧勇  田园    李卫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3):205-209224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肾小管纤维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HK-2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TGF-β1组用 TGF-β1处理,TGF-β1+TP组用TGF-β1和TP处理,培养48 h观察细胞的形态,利用RNA 测序技术检测各组中mRNA的表达,通过KEGG基因富集筛选相关通路,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及富集所得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的表达。结果:TP处理可致HK-2形态改变。RNA测序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TP显著影响TGF-β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P可影响HK-2细胞EMT相关蛋白、TGF-β1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指标蛋白的表达。结论:TP可通过调节TGF-β1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