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临床因素。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老年患者68例,分为正常复流组(54例)和无复流组(14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阐明老年STEAMI患者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6%(14/68),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2组之间入院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和发病-再灌注时间是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等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HFpEF患者326例,按照急诊PCI术中血流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255例)和无复流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HFpEF的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1.8%(71/326),两组之间急诊收缩压(SBP)[(113.75±23.27)mm Hg比(127.84±34.58)mm Hg,P=0.046]、即刻血糖水平[(14.32±6.75)mmol/L比(9.17±7.50)mmol/L,P=0.038]、发病到再灌注时间[(118.07±41.35)min比(9.74±39.23)min,P=0.037]、球囊扩张次数(12.5%比10.1%,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SBP(OR=1.089,95%CI 0.746~18.247,P=0.031)、球囊扩张次数(OR=1.980,95%CI 0.883~1.087,P=0.039)、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2.985,95%CI 0.064~0.982,P=0.048)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EFpHF合并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收缩压、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因ASTEMI住院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58例,根据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128例和无复流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心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Lp-PLA2水平、发病-再灌注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情况、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情况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闭塞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空腹血糖、LDL-C、D2B、球囊扩张次数、支架数量、支架长度、血栓抽吸率、合并其他血管病变者所占比例及LAD、RCA、LCX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发病-再灌注时间长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OR=3.203,95%CI(1.734,5.919)〕、发病-再灌注时间〔OR=8.908,95%CI(3.698,21.464)〕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正发病-再灌注时间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1.160,OR=3.190,95%CI(1.955,5.204),P=0.000〕。结论血清Lp-PLA2水平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302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老年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4.8%(75/302),两组患者间的症状至PCI时间,既往糖尿病人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术前收缩压,术前TIMI血流≤1级人数,病变长度,球囊扩张次数,高血栓负荷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至PCI时间>6h(OR=2.119,P=0.018),高血栓负荷(OR=1.941,P=0.022),术前TIMI血流≤1级(OR=1.718,P=0.009),球囊扩张次数(OR=1.071,P=0.015)是老年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根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造影及手术时的情况来预测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HFpEF患者(n=326例),按照急诊PCI术中血流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n=255例)和无复流组(n=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HFpEF的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1.8%(71/326),两组之间入院时收缩压(SBP)、即刻血糖水平、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EFpHF患者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收缩压、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对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进行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对无复流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0.88%。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OR:0.95,95%CI:0.92~0.99)、罪犯病变长度增加(OR:0.96,95%CI:0.93~0.99)、血栓负荷重(OR:0.14,95%CI:0.03~0.71)可作为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罪犯病变长度增加、血栓负荷重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是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与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8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279例,其中80例经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62例通过指引导管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溶栓组),65例行血栓抽吸后通过血栓抽吸导管靶血管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治疗组),72例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观察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慢血流或无复流相关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低于另外3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OR=2.986,95%CI:2.160~4.129,P0.001)、BMI(OR=1.698,95%CI:1.416~2.036,P0.001)及直接PCI(OR=7.255,95%CI:2.492~21.123,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OR=0.224,95%CI:0.061~0.829,P=0.025)是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降低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5月~12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内科就诊STEMI且行急诊PCI的患者166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7例,年龄36~91(63.10±11.96)岁。按照血管机械开通后的造影情况分为正常灌注组(142例)和无复流组(24例)。采集患者缺血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等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即刻和入院后采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测定病变血管直径和靶病变长度。结果无复流组缺血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果显示,缺血时间6 h(OR=1.578,95%CI:1.245~2.000)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0%(OR=3.405,95%CI:1.027~11.293)均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缺血时间明显延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发生无复流的概率会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MN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至2015-06期间烟台毓璜顶医院因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61例,其中男373例,女88例,平均年龄(61.46±12.29)岁。PCI成功开通心外膜血管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现,即心肌无复流(MNR)。MNR定义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或TIMI 3级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461例患者中98例发生MNR(无复流组),363例成功复流(复流组)。根据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计算eGFR。比较两组球囊扩张时间、病变长度变化。结果:461例患者中共计98例(21.26%)患者发生MNR。410例(88.94%)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 3级(复流组363例,无复流组47例);334例(72.45%)患者MBG3级(复流组334例,无复流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P0.001),syntax评分较增加(P0.001),病变长度较延长(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比值比(OR):0.984,95%可信区间(CI):0.970~0.984,P=0.023]、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57,95%CI:0.913~0.987,P=0.031)、eGFR(OR:0.964,95%CI:0.950~0.964,P0.001)、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R:1.004,95%CI:1.002~1.004,P=0.001)是M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eGFR[曲线下面积:0.801,95%CI:0.743~0.859,P0.001;理想阈值74.78 ml/(min·1.73m~2),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77.3%]可以较好的预测MNR发生。结论:eGFR降低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MNR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的病历资料,分为心衰组(94例)和非心衰组(14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入院临床特征、急诊PCI相关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PCI后心衰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入院血压、B型钠尿肽、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0,95%CI:1.010~3.316,P=0.046)、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9~5.822,P=0.022)是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438,95%CI:0.228~0.841,P=0.013)、应用IABP(OR=0.399,95%CI:0.189~0.845,P=0.016)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短期发生心衰,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后短期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性别院内病死率的差异。方法入选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住院的STEMI患者1189例,其中男性869例,女性320例,年龄23~91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65岁)571例;B组(65~74岁)419例;C组(≥75岁)19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2型糖尿病、血脂、血压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3.1%vs.8.3%)院内病死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中,与男性STEMI患者比较,女性院内病死率升高(11.9%vs.20.1%)。C组中,男性与女性STEMI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对男性院内病死率的优势比(OR)亦呈逐步下降趋势(2.861 vs.1.875 vs.1.143)。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在A组,年龄(OR=1.154,95%CI:1.052~1.264),高血压(OR=7.685,95%CI:2.276~25.946)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OR=7.685,95%CI:0.007~0.098)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保护因素。在B组,女性(OR=1.875,95%CI:1.088~3.232)是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较男性高,年龄越大其差异越小。在65岁人群中,年龄,高血压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急诊再灌注治疗为保护因素;在65~74岁人群中,女性为STEMI患者院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对比剂引起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临床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AG或PCI治疗的患者1 110例,记录术前、术后48~72 h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等指标.CIN诊断标准:接触对比剂后48~72 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及CIN(-)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CIN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不良事件及防治策略.结果 共入选1 110例患者,其中CIN(+)组105例(9.5%),CIN(-)组995例(90.5%),两组患者病死率(4.8% vs.0.6%,x2=16.594,P=0.002)、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9% vs.0.5%,x2=7.294,P=0.033)、需要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8%vs.1.1%,x2=5.163,P=0.047)、需要使用呼吸机(4.8% vs.0.7%,x2=14.498,P=0.03)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6,95%CI:1.161~3.098,P=0.011)、糖尿病(OR =2.528,95%CI:1.580~4.046,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OR=2.631,95%CI:1.368~5.132,P<0.001)、围术期低血压(OR=3.626,95%CI:1.197~10.985,P=0.023)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女性、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围术期低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PCI治疗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2012年5月因AMI住院治疗患者523例,根据改良的MDRD方程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eGFR≥60ml/min.1.73m2),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e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占71.7%(375/523),B组患者占28.3%(148/523)。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贫血比例较高(P0.05)。B组患者接受抗凝、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CEI/ARB类药物以及PCI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1)。B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影响院内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PCI治疗外,eGFR下降与院内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OR=6.362,95%CI:2.154~16.89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的比例低于肾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2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比较易化PCI与直接PCI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研究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结果,包括14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直接PCI组相比,易化PCI组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较高(OR=3.51,95%CI:2.60~4.73),尤其是达TIMI3级血流IRA(OR=4.31,95%CI:2.88~6.45);②住院死亡率(OR=1.14,95%CI:0.50~2.61)、心脏事件发生率(OR=1.05,95%CI:0.60~1.84)、无复流现象比较(OR=0.41,95%CI:0.13~1.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易化PCI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直接PCI组(WMD=4.89,95%CI:1.49~7.44)。结论目前证据表明,对不能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规范的易化PCI治疗是安全的,且对患者远期心功能的改善有获益。但鉴于纳入文献整体质量偏低,对易化PCI溶栓药物及溶栓后行PCI时间的选择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77例患者,研究分为抽吸组与PC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抽吸组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PCI组(OR=0.78,95%CI:0.62~0.99,P=0.04)。抽吸组与PCI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5~1.31,P=0.64),但随访时间在180天至365天抽吸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PCI组(OR=0.63,95%CI:0.42~0.94,P=0.02)。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3级高于PCI组(OR=2.03,95%CI:1.37~3.0,P=0.004);术后TIMI3血流高于PCI组(OR=1.31,95%CI:1.11~1.54,P=0.001)。结论血栓抽吸装置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降低术后180天至365天的死亡率,减少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机关中青年(年龄60岁)干部高血压发病率及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入选2012年3月~5月在武警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进行体检的机关中青年干部5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93例。将是否患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脂指标等做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为17.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男性构成比,BMI、W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及餐后2 h血糖(2h PB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合并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胆固醇(TC)血症、高UA血症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4.24,95%CI:1.47~6.36)、BMI(OR=5.16,95%CI:1.36~5.76),2h PBG(OR=2.73,95%CI:1.31~5.69)、TC(OR=2.03,95%CI:1.02~7.31)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关中青年干部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BMI、TC及2h PBG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对住院期间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从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间因初发AMI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三分位数进行分组,A组:血糖水平处于最小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7.69mmol/L);B组:血糖水平处于中间三分位者(7.69mmol/L≤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C组:血糖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分析三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C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2.84±1.02)VS(1.81±0.67)和(2.12±0.96),P〈0.01]。B组和C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41.9%VS35.5%和9.7%,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OR=0.339,95%C10.122~0.938,P=0.037)、入院时心率(OR=1.034,95%CI1.006-1.062,P=0.018)、CK—MB峰值(OR=I.007,95%CI1.002-1.011,P=0.003)、入院即刻血糖(0R=1.117,95%CI1.035—1.208,P=0.005)是心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即刻高血糖是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较差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后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HD)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接受CAS手术的患者,其中男70例,女15例。按照是否发生重度HD(血压≤90/60 mm Hg或心率≤50次/min)状态分为重度HD组18例和非重度HD组67例,观察相关因素对重度HD的影响,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度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高回声斑块(OR=6.219,95%CI:1.163~33.266;P=0.033)、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 cm(OR=8.360,95%CI:1.372~50.930;P=0.021)、基础收缩压120 mm Hg(OR=6.384,95%CI:1.217~33.486;P=0.028)、扩张球囊直径≥5 mm(OR=8.028,95%CI:1.462~44.091;P=0.017)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FI高回声斑块、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 cm、基础收缩压120 mm Hg、扩张球囊直径≥5 mm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EAD患者129例,依照肱踝血压比(ABI)的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n=60,0.7<ABI<0.9)、中度组(n=33,0.4<ABI<0.7)、重度组(n=36,ABI<0.4),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可能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结果 三组在高血压病程、脉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逐步logistic回归中发现高血压病程(OR=3.455,95%CI:1.024~19.231)、TG(OR=2.489,95%CI:0.845~13.481)及糖尿病病程(OR=2.330,95%CI:0.667~9.340)是导致ABI显著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延长、糖尿病时间的延长、高TG血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及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且与LEA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