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AP)与传统的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病原、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2004年出海艇员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艇员出海作业时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艇员出海时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药材的配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艇出海艇医在2004年期间对651名艇员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汇总,分析前10位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结果:艇员出海期间共患非传染性疾病30余种,其中排序在前10位的疾病中以普通感冒(38.1%)、手足癣(30.6%)、口腔溃疡(29.8%)等疾病多见。结论:通过调查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结合对生活、饮食和艇内小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加深认识,以便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早治疗。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心肌损害32例,其中20例行心电图检查,正常8例(40%),异常12例(60%),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营养心肌等治疗,治愈38例(79%),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心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据调察,医用废物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流行,更是如此。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报告,每年医院将有约320万吨医用废物,约占城市固体废物总量(1.6亿吨)的2%。按EPA传染性废物管理指南中的定义(能产生传染性疾病的废物为传染性废物),目前10~15%的医用废物为传染性废物。如果医院产生的15%废物为传染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刊》2003,38(7):55-56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三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分级负责 ,依靠科学 ,依法管理的原则。第四条 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以及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8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感染控制,研究组给予传染性疾病管理控制,对比2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情况、发育情况以及儿童家长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情况,研究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率5%低于参照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率25%,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儿童家长总满意度39(97.50%)例高于参照组儿童家长总满意度30(75.00%)例,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儿童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儿童,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预防,能够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发生情况,不仅能够使儿童在幼儿园当中健康成长,儿童家长对该种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 [2 0 0 3]70号 )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培训防治方案的通知》(卫发电 [2 0 0 3]6 3号 )要求 ,各地均针对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以下简称“非典”)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 ,非典防治工作也暴露出卫生技术人员掌握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十分有限的弊端。为进一步提高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做好非典和其他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准备 ,经研究决定 ,自本通知下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近10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母婴阻断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0年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总数变化、每种疾病总数的变化和具体分布。结果:10年共收治住院分娩的传染性疾病患者5 730例,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总数随着年限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发病总数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总数的构成比分别是92.98%(5 328/5 730)、3.61%(206/5 730)、2.62%(150/5 730)。结论:妊娠合并肝炎病毒感染仍为妊娠合并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治疗仍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素华  曹仁烈 《中国医刊》1999,34(11):37-39
梅素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后天梅毒与先天(胎传)梅毒。由于临床表现和传染性不同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或病期2年以内为早期(一、二期)梅毒,有传染性;病期超过2年为晚期梅毒,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患梅毒后治疗不彻底或感染后无任?..  相似文献   

10.
代晓琴  吴音  张君 《重庆医学》2007,36(3):253-254
目的 了解女性性工作者(FSW)人群生殖器部位传染性软疣(MC)的情况,以便对性传播疾病(STD)的防治及对艾滋病(AIDS)的控制起到重要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性病(包括生殖器部位传染性软疣)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照性病门诊就诊人中生殖器部位传染性软疣患病情况.结果 379例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有31例患生殖器部位的传染性软疣,其感染率为8.2%;在调查出患性传播疾病的302例女性性工作者中其构成比占10.3%;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生殖器部位传染性软疣与同期性病门诊就诊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殖器部位的传染性软疣已成为女性性工作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加大对该人群的监测和治疗力度,有利于控制性病的传播,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入性传染性疾病增加的背景日本从其它国家带入的感染性疾病增加说明世界的传染性疾病动向与日本社会密切相关。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提醒人们注意“新发现和复燃传染性疾病”。新发现传染性疾病是指在过去20年间,未弄清的新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2.
杨旭 《四川医学》2012,33(1):118-120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3组,选用干扰素(A组)、干扰素+病毒唑(B组)和干扰素+丙种球蛋白(C组)3种治疗方法.比较各组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C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A、B组消失快(P<0.05);3组有效率分别为89.7%、56.0%和80.8%,A组和C组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应用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及(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情况。结果:70例血清HBsAg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测出HBsAg阳性28例,占40%,对28例HBsAg阳性的乳汁作HBV-DNA含量检测,发现HBsAg(+)、HBeAg(+)、抗-HBc(+)的传染性最高,HBsAg(+)、抗-HBc(+)的传染性较低。结论:根据乳汁中传染危险性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社区居民200名,在2016年以前实施常规防治模式,于2016年开始实施综合防治模式,比较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居民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建档率(68.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98.50%)、运动参与率(33.00%)均高于实施前,吸烟率(11.00%)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综合防治对策能促进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火鸡疱疹病毒(HVT)是一种预防马立克氏病的常规异源疫苗。该病毒可刺激感染的宿主产生细胞、体液和粘膜免疫应答,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载体,可表达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多种蛋白。以HVT为载体的疫苗包括:禽流感病毒(rHVT-HA/NA)、新城疫病毒(rHVT-HA/NA/F)、传染性法氏囊病毒(rHVT-VP2)、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rHVT-gB/gD/gI)、马立克氏病病毒(rHVT-gB)、鸡传染性贫血病毒(rHVT-VP1/VP2)、鹦鹉热衣原体(rHVT-PmpD-N)和堆型艾美球虫(rHVT-EalA)等,本文将综述这些HVT病毒介导的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 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编制的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问卷对随机选择的8 465名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 进行问卷调查,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66.4%,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形成率分别为69.4%和62.8%,且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吃食物前洗手、不在校外小摊上购买小吃、出现传染性疾病症状告诉老师以及生病告知学校老师 等行为,小学生的形成率高于中学生,而上完厕所后洗手以及咳嗽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者手遮挡等行为,中学生 的形成率高于小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和父母居住、父亲 文化、母亲文化、母亲职业等与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有关。结论: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形成率仍 有待提高,且其形成与多种家庭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及6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组血清新蝶呤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其血清新蝶呤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新蝶呤水平升高,提示免疫激活参与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血清新蝶呤,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 2 0 0 3年 5月 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以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部长 吴仪二○○三年五月十三日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孕妇近三年来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阻断和降低传染性疾病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蔓延.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作常规孕期检查或分娩的8625例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Ab)、梅毒抗体(TP-Ab)、艾滋病毒抗体(HIV-Ab)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 进行检测.结果 在所检测的8625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最高,占9.61%(829/8625);其次是抗-HCV阳性率占0.13%(11/8625);TP-Ab阳性率占0.10%(9/8625);未检出抗一HIV阳性者.三年间在本院所检测的8625例孕妇中HBsAg、HCV-Ab阳性率变化不大,各年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孕妇传染性疾病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主,梅毒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孕妇进行传染病筛查,能有效阻断传染性疾病经母婴传播,降低感染率,对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M患儿27例(IM组)外周血CIM+、CD8+T细胞,同时检测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16例(非典型EB病毒感染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惠儿20例(传单综合征组)、正常儿童2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