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脑出血患者当病变累及下丘脑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高热或超高热,加重了对脑组织的损害,对预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使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降低体温能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提高神经细胞及其他脏器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因此,能否有效地控制高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电子降温毯不仅能控制体温,而且对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高热是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 ,为非感染性发热 ,体温在发病早期 (4 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 9℃以上 ,热型多呈稽留热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一般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疗效 ,但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我科使用控温毯治疗中枢性高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2 0 0 1-0 1~ 2 0 0 2 -0 6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并中枢性高热患者 3 4例 ,均经CT证实 ,随机分为 2组 ,其中使用控温毯组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5 2~ 74岁 ,平均 65岁 ;对照组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5 0~ 71岁 ,平均 63岁。…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 ,多无寒战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温在发病早期 (4 8h内 )可骤然升高至 3 9℃以上 ,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 ,温度不对称 ,皮肤干燥无汗。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 ,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1 临床资料我科收治脑出血患者 12 0例 (全部经检查确诊 ) ,男 74例 ,女 46例 ,最大 82岁 ,最小 18岁 ,平均 5 0岁。在 12 0例患者中 ,体温异常 65例 (占 5 4 2 % ) ,其中高热 (3 9℃以上 ) 3 3例 ,热型为稽留热 2 1例 ,弛张热 8例 ,不规则热 3例。低热 (3 7~ 3 8℃ ) 2 9例 ,体温低于正…  相似文献   

4.
冰毯与冰帽合用对颅脑损伤高热病人降温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冰毯与冰帽合用对颅脑损伤高热病人降温的效果。方法将118例颅脑损伤高热病人随机分成A、B、C组,各38例,A组只给予冰帽降温,B组给予冰毯降温,C组冰毯冰帽两者合用,使用2h、4h后各测体温1次,比较降温效果。结果C组降温效果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冰毯与冰帽合用能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颅脑损伤高热病人的体温,并有亚低温脑保护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法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4我院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7例,采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的方式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单用冰毯机降温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30min、70min与120min的平均体温变化。结果治疗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机加药物降温处理,可更为有效、快速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温管理在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的体温采取动态监测管理,对发热患者的体温采取物理或物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降温。结果 1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体温在3 h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例中度发热、10例低热,经过处理,体温均达到目标范围。35例随访6月至3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中残12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8例。结论动态监测管理对体温较高的脑干出血患者,可早期发现体温变化,及早采取合理的降温方法进行降温,能有效控制患者的体温。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冰毯降温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水肿致急性肾衰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 3年来应用冰毯机为常规降温及亚低温治疗 91例重型颅脑外伤及自发性脑出血病例 ,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发现自应用冰毯机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较前明显增多。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1例 ,男 57例 ,女 34例 ,年龄 2 2~ 78岁。重型颅脑外伤 75例 ,自发性脑出血 16例 ,应用冰毯机 (北京富业YBT54- 0 7A型 )常规降温治疗68例 ,亚低温治疗 2 3例。以上病例均有脑水肿 ,所以均同时予 2 0 %甘露醇 2 50mlq 8h静滴治疗及其他常规消炎、止血、支持等治疗。2 结果  本组 91例中 ,有 1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中亚低温 2 3例中 ,有 …  相似文献   

8.
冰毯降温机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却后通过主机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进与毯面接触的皮肤进行散热,以达到降温的目的.冰毯机上连有肛温传感器,可设定肛温的上下限,根据肛温的变化自动切换制冷开关,将肛温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尤其对于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高热时,采取冰毯降温效果显著.颅脑损伤患者是由于双侧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所致,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所以下丘脑损伤病人常可迅速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持续在40~41℃,但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及脉搏增快、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表现,常会出现四肢厥冷,躯干温暖,皮肤干燥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1997-10~ 2 0 0 2 -0 6,我科对 10 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术后通过有效的护理 ,与同类未行手术患者对比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成活率 ,而且大大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0 0例脑出血患者中 ,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 3 6~ 74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9年5月~1991年5月,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病人57例,出现并发症47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5~69岁)。其中术后偏瘫12例,高热14例,语言障碍6例,癫痫发作5例,尿失禁8例,继发性脑出血1例,球麻痹1例。处理办法如下。高热。早期采取降温措施,在降温过程中,不可随意间断,即使体温暂时降至正常水平时,也不应盲目停止降温。同时可给予氟美松5mg或安痛定2ml肌注。本组采取上述措施后,14例高热患者1~3天内恢复正常者10例,一周内恢复正常者4例。偏瘫。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指导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12例偏瘫病人一月内恢复正常者10例,2~3个月恢复正常者2例。语言功能障碍。鼓励病人多练习讲话,开始练好发音,逐步引导练好讲单字、单词、短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发病急骤 ,病情危重 ,可导致急性脑功能衰竭 ,严重危害着人的健康和生命。我院内科 1999 0 1~ 2 0 0 1 12 ,共收治脑出血病人 2 19例。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脑出血病人的点滴体会报告如下。1 脑出血接诊时的观察及护理1 1 瞳孔 接诊时要首先检查瞳孔。瞳孔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 ,当脑出血或脑疝形成时动眼神经受压 ,瞳孔发生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的改变。1 2 体温、呼吸、血压的观察 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出现中枢性高热 ,体温可达 40℃以上 ,降颅压是降温的关键。脑出血压迫呼吸中枢 ,使呼吸节律、深浅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11-2013-02收治的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10.5)min,术后24 h 4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90%以上,10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80%~90%,2例患者血肿清除率在70%~80%.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持续昏迷者1例,死亡1例.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经外侧裂一岛叶入路治疗,减轻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脑组织损伤轻微,最低程度上降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主要疾病之一 ,尤其是脑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 ,预后差 ,死亡率高〔1〕。目前国内报道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 ,病死率 15 81% 〔2〕。我院于 2 0 0 3 -0 1~2 0 0 3 -12 ,应用颅骨钻孔后置管引流方法 ,抢救 3 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 ,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5例 ,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41~ 72岁 ,平均 5 6岁。出血量经CT证实均在 5 0ml以上。结果 3 5例患者痊愈 3 1例 ,死亡 4例 ,死亡率 11 43 %。其中死亡患者的出血量在 10 0ml以上 ,死亡时间在发病后 2 4h内。2 护理体会2 1 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出血灶周HIF -1α蛋白的表达情况 ,探讨HIF -1α在脑出血灶周的表达特点与出血时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3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边脑组织HIF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3 1例高血压脑出血灶周边脑组织标本中 ,HIF -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1 6% (16/3 1) ,7例正常脑组织中HIF -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0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IF -1α蛋白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出血后 <8h 16 7% (1/7) ,出血后 8~ 2 4h 5 3 3 % (8/15 ) ,出血后 >72h 77 8% (7/9) ,出血组之间比较 (P <0 0 5 )。结论 HIF -1α在高血压脑出血灶周神经组织中有表达 ,且HIF -1α表达的程度与出血时间呈正相关 ,它有助于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我科共收治中枢性高热82例,其中脑出血32例,脑外伤26例,脑瘤手术后24例;男52例,女30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岁;稽留热58例,弛张热16例,不规则热8例。体温上升时间:发病24h内上升32例(占39%),48h内上升50例(占61%)。2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措施2.1物理降温2.1.1冰帽:将碎冰和冰水装入冰帽中,戴在患者的头部让脑部处于低温环境,或使用电子冰帽;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2.1.2冰袋:用橡胶冰袋装碎冰再加冰水使…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动物急性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动物急性颅内高压时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小猪分为常温组(10只)和亚低温组(10只),按照微量泵注射自体股动脉血方法建立猪急性颅内血肿模型,在此期间动态监测平均动态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肿形成后,亚低温组动物利用冰袋使体温降至亚低温水平33℃-35℃,维持2h,采用Neurotrend系统观察脑组织氧分压,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脑组织PH值,HCO3^-和脑温的变化。结果:颅内注血后两组动物颅内压急剧升高,亚低温组降温前后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降温后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脑组织PH值显升高(P<0.05),降温前后相比差异有显性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创伤后亚低温治疗并不会降低脑组织氧分压,但可抑制脑组织氧代谢,同时可降低脑组织中的CO2蓄积,从而减轻组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血管内降温与体表降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降温疗效.方法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体表降温组各28例,对比2组患者降温速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偏离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肌颤发生率等指标,2组患者颅内压、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血管内降温组中心温度降低迅速、并能维持...  相似文献   

18.
重症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对3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9~84岁。发病时间3~24(12·0±13·25)h。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症状、体征符合以下2项者为重症脑卒中:(1)GCS昏迷计分<8分;(2)出血量>20ml;(3)合并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性高热;(4)肢体瘫痪,肌力<Ⅳ级。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14例。1·2亚低温治疗方法将病人放置在冰毯上,头部置冰帽,调冰毯温度为3℃,冰帽温度为-2℃,同时静滴冬眠合剂(配方:NSl00ml,盐酸派替啶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由于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 ,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不断提高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我们在临床上对脑卒中病人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 ,减轻病人的残疾 ,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ADL)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 -0 9~ 2 0 0 3 -0 8因脑卒中住院患者5 6例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3 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3 7~ 76岁 ,平均 61 4岁 ;其中脑出血 10例 ,脑梗死 2 2例。对照组 2 4例 ,男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 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药物、控制血压、支持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颅脑局部亚低温、冰毯及颈部大血管处冰袋降温7d,维持体温35℃,后24h逐步复温到正常。评价2组治疗前后脑血肿及脑水肿体积、血清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脑水肿量较常规组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治疗3d、7d后较常规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减少血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