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清镁、钙离子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检测对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86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Mg^2+、Ca^2+浓度。对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3个月后随访记录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轻型组下降不明显(P〉0.05),而中、重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中型组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组与轻、中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GO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清Mg^2+、Ca^2+浓度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中、重型患者伤情成正相关,与GOS评分成负相关。急性期血清Mg^2+、Ca^2+浓度测定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诊断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对比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清除效果,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组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及尿毒症未透析组,观察12个月。结果尿毒症未透析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透析后进一步升高(P〈0.05);12个月后,HD+HDF组及HD+HP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D组(P〈0.05)。结论①尿毒症患者HD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升高;②HD+HDF或HD+HP血液灌流能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对策。方法选择无精神病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50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析与抑郁症状相关的因素,并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28.0%的患者有抑郁症状。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内向性格、自费医疗、糖尿病肾病(DN)、透析顺应性低及C-反应蛋白(CRP)高、营养不良评分(MS)值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P〈0.01);血清白蛋白(SAlb)、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P〈0.01);体重标准化蛋白代谢率(nPC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有效率85.7%。结论MHD患者产生抑郁症状的机率较高,抑郁症状与患者内向性格、自费医疗、糖尿病肾病、透析顺应性低、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性等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钙浓度腹透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学改变。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40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钙腹透液治疗组(A组,20例)和低钙腹透液治疗组(B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治疗12个月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以及血清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iPTH)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初行CAPD治疗前颈动脉IMT、粥样斑块的数量、检出率和超声分型无差异。经过12个月的治疗随访后,B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溃疡斑的检出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与此同时,B组患者的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也有着显著意义地降低(P〈0.05或P〈0.01),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A组患者(P〈0.05或P〈0.01),iPTH则有显著意义地上升(P〈0.01)。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等情况发生。结论:钙磷代谢紊乱可加重尿毒症CAPD患者的血管损伤,低钙透析液有助于减轻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减轻其对血管损伤,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以及脂联素与炎症标志物的关系。分析脂联素对炎症、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体检健康者与7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凝固法测定血浆Fbg水平。结果:尿毒症组患者血脂联素CRP、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O.05或P〈0.01)。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与CRP、Fbg、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0.37、-0.34(P〈0.05或P〈0.01)。将尿毒症组依据cRP水平分为A、B两组,A组CRP〈5mg/L,B组CRP〉5mg/L。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脂联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生长激素(GH)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IL-6、皮质醇及三甲基组氨酸(3MH)浓度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79只SD大鼠,随机取其中10只设为对照组,另69只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感染、颈静脉置管肠外营养(PN)模型后,将其中存活超过6d的大鼠30只均分为3组:脓毒症组、Gln组和Gln+GH组。第6d处死动物,取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IL-6和皮质醇浓度;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氨基酸浓度;取大鼠趾长伸肌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中3-MH浓度。结果 血清TNFα、IL-1、IL-6及皮质醇浓度对照组均低于脓毒症组(P〈0.05,P〈0.01),Gln+GH组及Gln组均低于脓毒症组(P〈0.05,P〈0.01),Gln+GH组亦低于Gln组。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清总氨基酸浓度升高(P〈0.05),尤以谷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明显(P〈0.05),Gln浓度明显降低(P〈0.05);Gln组和Gln+GH组与脓毒症组相比,血清总氨基酸浓度降低(P〈0.05),尤以Gln+GH组降低明显(P〈0.05),Gln浓度明显升高(P〈0.05)。骨骼肌组织中3-MH浓度以脓毒症组为最高,Gln组又高于Gln+GH组(P〈0.01)。结论 添加GH和Gln的PN,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整腹透液钙浓度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在规律性腹膜透析随访的患者中选择3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先予患者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6个月后改用低钙腹透液(Baxter PD4:Ca^2+1.25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继续观察12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1)、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和超声分型的变化。同时观察使用低钙腹透液的不适症状。结果在继续使用标准钙腹透液的6个月中,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增厚,RI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腹透液治疗3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RI较前明显下降(P〈0.05),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0.01),iPTH明显增加(P〈0.01)。患者碳酸钙的每日口服剂量也由(2.27±0.41)g增加至(3.35±0.22)g(P(0.05)。在随后的9个月中,血钙、钙磷乘积均稳定在正常范围,血磷降至正常,iPTH 150ng/L左右;颈动脉IMT变薄(P〈0.01)、RI下降(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及数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1例死亡,2例自行退出,其余患者均未有明显低钙抽搐、低血压等发生。结论低钙透析能显著减轻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对血管的毒性作用,有助于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归。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检测,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早期(6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轻型颅脑损伤组多在1~2内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组多在2~3内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恶劣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种客观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 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 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 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 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直接进行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直接进行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未透析直接行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未透析组)和同期653例透析后肾移植患者(透析组)的临床资料,并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未透析组和透析组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48%和1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和透析组术后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和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6.16%和9.59%,透析组分别为33.54%、13.02%和25.5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高血压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透析组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98.63%,3年存活率均为95.95%。透析组人/肾1年存活率为97.24%/95.71%,3年存活率为94.37%/89.2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透析患者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并可避免透析的并发症和输血致敏,且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低。因此,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直接行肾移植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临床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硫酸镁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和常规组。硫酸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25%硫酸镁8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匀速静脉推注,时间为15分钟。然后将25%硫酸镁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用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连续用7天。所有患者于入院6小时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硫酸镁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硫酸镁能够改善急性熏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早期应用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左旋肉碱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肉碱1.0g,疗程共16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精神状态、食欲、透析后疲乏无力、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临床症状;检查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等。结果:治疗组左旋肉碱治疗16周后体力、精神食欲、透析后疲乏无力、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有明显改善,肌肉痉挛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改变。对照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旋肉碱可改善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贫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钙腹膜透析(PD)液对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例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钙PD液治疗组,30例)和B组(低钙PD液治疗组,30例),均继续行正规CAPD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变化,同时生化法检测血清钙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经过12周的分组透析后,B组患者的血清钙、MMP-9[(2.25±0.24)mmol/L、(564.72±124.69)μg/L]较A组患者[(2.40±0.37)mmol/L、(718.56±111.83)μg/L]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1.17±0.28)mm]亦显著低于A组[(1.25±0.19)mm](P〈0.05)。结论低钙PD液可延缓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对血清MMP-9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75例HD患者及50倒P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研究,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对血LD(α)及脂质水平影响的差别,分析血Lp(α)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PD和HD患者血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均呈显著性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HD与PD患者血Lp(α)水平均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PD组较HD组更高(P〈0.01);皿与PD患者血Lp(α)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P〈0.05)、EcG异常(P〈0.001)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P〈0.01)、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P〈0.05)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白蛋白浓度(P〈0.05)呈负相关。结论:HD与PD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以后者更突出,其中以血Lp(α)、TG、HDL—C变化尤为显著,Lp(α)有可能是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组(测定组)和非早期气管切开组(对照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变化,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完成统计。结果 测定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92,P〈0.05);测定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确把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早行气管切开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洗式血液回收低温液体清洗对回收血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清洗式血液回收低温液体清洗对回收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符合血液回收适应证的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血液回收中,分别常温(25℃)复方乳酸钠组(Ⅰ组)及低温(4℃)复方乳酸钠组(Ⅱ组)清洗。分别测定两组术中动脉血以及回收清洗前(收集的血液充满离心杯后)、清洗后红细胞悬液的血液学指标[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WCV)、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血清K^+、Na^+、Cl^-浓度以及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另测10份库存2周的浓红细胞悬液中FHb的浓度。结果 (1)血清K^+及FHb浓度:清洗前,Ⅰ、Ⅱ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生理水平。清洗后较清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FHb高于正常值,但在FDA推荐的可以接受范围内,并低于库存2周的浓红细胞悬液(P〈0.05)。两组回收血液中清洗前后Hct、RBC、Hb均明显高于术中动脉血。(2)两组在清洗前后动脉血中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洗后,Ⅱ组的Hct、RBC、Hb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Ⅱ组血清K^+及FHb浓度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 颅脑手术中清洗式回收血液中红细胞质量令人满意,利用低温复方乳酸钠清洗有利于提高回收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湿热证及热毒证亚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湿热证亚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hs—CRP、IL-6、TNF—α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热毒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心肺转流(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60例于CPB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均分为小剂量丙泊酚组(LP组)、大剂量丙泊酚组(HP组)和对照组(C组)。LP组给予丙泊酚3mg·kg^1·h^-1泵入,HP组给予丙泊酚8mg·kg^-1·h^-1泵入。分别于CPB前(T1)、CPB10min(T2)、主动脉开放10min(Ts)、20min(Tt)、术毕(Ts)、术后24h(Ts)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LPO、红细胞MDA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膜NatKt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各组CPB后血浆LPO、MDA和红细胞LPO、MDA水平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主动脉开放后红细胞SOD、Na^+-Kt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HP组各时点血浆LPO、MDA和红细胞LP0、MDA水平较C组低(P〈0.05),红细胞s0D、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较C组高(P〈0.05),L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期间,大剂量丙泊酚通过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小儿红细胞膜ATP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