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介绍大鼠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快速操作技巧与体会,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采用自制大鼠束缚衣结合操作者轻按的方法固定大鼠,一人辅助固定,一人穿刺,一人注药,在注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鼠尾的损伤和对大鼠产生的应激,严格规定进针点和穿刺次数,限制一次性最大给药剂量和注射速度,并采取将进针与注射药液的部位分开等方法避免药物污的染和浪费。结果本法操作快速、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动物配合度高。结论本法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污染,对于药物昂贵的尾静脉注射实验此做法尤为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树鼩清醒状态下尾静脉注射的单人操作方法与经验,提高尾静脉注射给药成功率。方法采用帆布手套套取和文件夹夹紧手套的方法固定树鼩,左手固定树鼩尾巴,右手持1 m 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药物。结果本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动物依从性好、给药成功率高。结论本方法与其他的尾静脉注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可单人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实验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物美价廉;显著提高了树鼩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提供实用的固定装置与使用方法。方法采用输液胶瓶配合止血钳制作简易实用的大鼠固定装置,在该装置的固定下,进行大鼠的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果大鼠得到了良好的固定,可以快速、安全地完成尾静脉注射、膝关节注射与腹腔注射。结论该固定装置制作简单,经济、实用,是一种较好的大鼠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4.
大小鼠静脉注射多采用尾静脉。小鼠采用此法较易 ,大鼠较困难 ,成功率较低 ,反复多次注射就更加困难。常常因为给药困难使实验陷于困境。我们摸索出一种隐静脉注射方法 ,此方法操作简单可靠 ,成功率高 ,可达到无菌注射要求 ,能反复多次静脉注射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穿刺方法或尾静脉穿刺失败的补救方法。现介绍给同仁参考。1 注射方法①将大鼠麻醉 (乙醚或氯胺酮 ) ,仰卧固定 ,暴露后肢内侧 ,剪去局部鼠毛 ,酒精、碘酒常规消毒皮肤。②沿后肢内侧中线切开皮肤约 0 5~ 1 0cm ,由于张力作用 ,自然裂开切口能见到一条深红色血管即大鼠隐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小鼠尾静脉注射提供一种实用的装置与使用方法。方法利用自制装置上的恒温部分、照明部分以及固定部分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操作,对比使用装置进行操作前后注射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的差别。结果使用自制装置进行尾静脉注射更准确更快速。结论该自制装置在小鼠尾静脉注射操作过程中能明显提高注射成功率,缩短注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提高注射效率和成功率.方法使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对90只SD雄性大鼠连续7 d进行尾静脉穿刺注射.结果穿刺注射操作准确、快捷,第一针穿刺成功率达90%以上,总成功率达99%,而且在连续7 d(1次/d)的穿刺注射过程中,都能保证高效快捷的完成.结论采用的静脉留置针进行大鼠尾静脉穿刺注射技术准确、高效,具有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尾静脉注射是药理、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注射方法,要求注射时速度快、进针准确无误.由于小鼠体型小,生长繁殖快,成本低,易于控制,因此常被用作医学实验动物.但小鼠尾静脉较细,造成穿刺难度较大,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的成功与否.笔者在小鼠尾静脉注射的实验当中,总结了一种新的注射方法,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小白鼠球后静脉注射法。与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凝血和快速注射氯化钾的实验比较,解剖观察球后静脉注射墨汁和胎盘兰的器官分布情况,认为球后静脉注射法简便、实用、可靠;并且讨论了球后静脉注射的循环通路。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是医学动物实验常用的方法,在药物的筛选、LD_(50)~-测定和效价比较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小鼠的其它静脉给药尚未见有记载。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发现由小鼠眼内眦静脉丛给药(简称球后静脉注射法)比尾静脉注射法操作简便,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清醒大鼠固定技术,提高成组实验大鼠尾静脉穿刺效率。方法采用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材料自制四联大鼠固定器。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262±15 g)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使用自制四联固定器,B组使用市售有机玻璃大鼠固定器。在清醒状态下由单人操作行尾静脉穿刺并注射生理盐水200μL,完成大鼠固定、尾静脉水浴加温、穿刺注射、压迫止血的全过程。观察并记录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大鼠躁动次数等指标。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0%,穿刺时间(9.25±3.70)s,总操作时间(47.05±4.65)s,大鼠躁动次数(1.4±0.8)次;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5%,穿刺时间(9.95±4.38)s,总操作时间(122.45±7.71)s,大鼠躁动次数(2.5±1.2)次。结论自制四联大鼠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明显缩短尾静脉穿刺点操作时间,提高了大鼠配合度及穿刺操作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大鼠经皮穿刺鞘内给药方法在疼痛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鞘内注射给药方法在大鼠基础实验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大鼠取俯卧位,实验者左手的拇指和中指置于大鼠脊柱L5-6间隙的两侧,以食指定位,右手持微量注射器从间隙垂直缓慢进针,以尾巴出现颤动或突然的侧向甩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注入药物。以此方法观察大鼠在给予布比卡因后的行为变化、给予造影剂后的X线表现以及鞘内注射吗啡对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大鼠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后双后足无力且钳夹时不引起缩腿反应;给予造影剂的大鼠在相当于蛛网膜下腔处出现一不透X线的条带;鞘内注射吗啡能明显延长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结论 大鼠鞘内直接穿刺注射给药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给药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问1:尾静脉注射时的注意事项答:尾静脉注射是动物试验常用的操作方法,但啮齿类动物因其体积小,尾静脉细,尾静脉注射时难度大。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动物固定:尾巴拉直,防止尾巴摆动,动物固定好是注射成功的关键。(2)尾部静脉扩张: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尾巴,或者将尾巴泡在热水中。(3)注射位置:一般选择啮齿类动物尾部两边的静脉,比较清楚并便于操作。(4)注射点:注射时血管从远端向近端注射,如果太远血管太细,不好操作。(5)避免静脉栓塞:在静脉注射时,如果有气泡产生,或在注射细胞时细胞成团,可以引起静脉栓塞,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动物死亡率的药物肾上腺素的效果。方法:在大鼠腹部皮下多点注射“致敏”人血清白蛋白液,检测抗体,给大鼠尾静脉注射“攻击”白蛋白液,攻击前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并与给前列腺素者做对照。结果:肾上腺组成活率90%,前列腺组0%。结论:肾上腺素具有明显的避免模型动物大鼠死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SD大鼠是医学科研过程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1],由于其尾部角质层和静脉细小,穿刺非常困难,尤其是尾静脉呈"方形"或"竹节状"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很低.另外,对大鼠进行科研中行各种模型的制作和药理实验常选择皮下、肌肉或腹腔注射,但这种给药途径与临床差距较大,如果选择静脉给药,不但药理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而且可以节约药量和实验动物数量,尤其是进行某单一药物的研究时,可不进行动物的麻醉,即所研究药物不受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的影响.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解决了大鼠静脉用药难的问题,为在动物实验中取得可靠性的实验数据和良好的实验效果提供了保证,我们对140只SD大鼠进行了尾静脉的穿刺置管,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造模4h后进行神经症状评分;评分后侧脑室注射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20mg/L的白细胞介素101μg/kg,注射速度为15μg/h;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0,方法同上;对照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24h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测量各组大鼠脑出血面积、脑含水量、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细胞数、病灶处吞噬细胞数。结果 神经症状评分:给药前6组无差异(P〉0.05),给药后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脑组织含水量、脑出血面积及病灶处吞噬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周围神经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无论侧脑室还是尾静脉注入白细胞介素10均可显著缩小急性出血性大鼠脑出血面积、减轻脑水肿并能减轻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增加周围神经细胞数。提示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尾静脉注射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尾静脉注射是药理、毒理实验中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些实验要求注射时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实用改良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清醒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固定技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方法 50只SD大鼠均于清醒状态下行尾静脉穿刺及固定留置针,并用微量注射泵连续缓慢输液3h,每日1次,连续6d,观察大鼠清醒状态下在简易固定器内接受长时间连续输液的表现。结果 50只大鼠全部成功置管,顺利者穿刺时间(30±5)s,固定留置针时间(4±1.5)min,针管留置时间(52±4)h,连续6d输液过程中所有大鼠在简易固定器内均表现十分安静。结论改进后的大鼠尾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时间缩短,针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该方法完全可以用作连续式静脉输液给药。  相似文献   

17.
彭艳  姚吉龙 《海南医学》2012,23(2):112-113
目的 比较24号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法和0.5号针头尾静脉注射法的注射成功率,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大鼠尾静脉注射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分别采用24号套管针和0.5号针头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针头置入成功率和注射成功率.结果 套管针置入成功率和0.5号针头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成功率高于0.5号针头.结论 大鼠套管针尾静脉注射法优于0.5号针头尾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小鼠给药及采血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大鼠、小鼠的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及采血方法的经验,提高动物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自制灌胃器,探索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的最佳方法,摸索动物眼眶、尾尖采血的技巧。结果 大鼠、小鼠灌胃及静脉注射给药能保证剂量,确切给人体内。经眼眶采血大鼠可取3~5ml,小鼠可取0.5ml。用尾尖采血大鼠可取1.5~2ml。结论 经多次探索实践免和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常规实验操作对Wistar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分别进行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灌胃、尾静脉切割采血、剪尾采血和固定操作,连续处理7 d后,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主要指标及肝脏hsp72 mRNA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这些操作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组、肌内注射组和灌胃组的皮质酮(CORT)、γ-干扰素(IFN-γ)、γ-干扰素/白介素-4(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WLCR)、C-反应蛋白(CRP)、β-内啡肽(β-EP)及白介素-2(IL-2)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切割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极显著升高,WBC、β-EP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剪尾采血组的CORT、IFN-γ、IFN-γ/IL-4比值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β-EP、IL-2、CRP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CORT、IFN-γ/IL-4比值、IL-2、CRP极显著升高,WBC、β-EP、IL-4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操作均使热休克蛋白(HSP)hsp72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注射组的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升高,尾静脉切割和剪尾采血组的HGB和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降低,固定组的RBC、HGB和HCT均极显著升高.结论 本研究中涉及的常规实验操作均引起了大鼠极显著的应激反应,并造成了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对动物造成了恶性应激.同时这些操作可能会对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研究产生背景性干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作一种新型的清醒大鼠固定装置, 并规范其使用方法, 以弥补现有固定方法的不足。确保无论使用者有无经验均能高效完成清醒动物固定及后续操作。方法 用透明塑料薄膜, 塑料封口机, 海绵等材料设计制作大鼠固定装置, 利用大鼠的逃匿天性, 达到自束缚的效果。并通过固定与注射实验比较该新型方法较传统方法的优点。结果 与传统的固定方法相比, 使用该新型固定装置不仅更节约时间, 其中固定操作平均耗时由18.13 s减少到10.03 s,, 提高了44.7%;固定与注射平均耗时从139.33 s减少到52.26 s, 提高了55.3%, 并能显著降低大鼠应激反应。结论 该装置和方法适用于清醒大鼠固定及注射, 并能由单人完成尾静脉注射和采血操作, 可显著减少操作时间并降低大鼠的应激反应,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特别适合缺乏动物实验操作经验的人群, 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