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创伤并发脑疝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结果对照组颅内压(48.4±5.2)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6±3.1)分,实验组颅内压(30.9±4.1)mm Hg,GCS为(12.9±3.2)分,实验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72.5%,实验组有效率100.0%,实验组中线移位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死亡率(17.5%)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大骨瓣开颅颞肌下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可以促使中线移位恢复,降低患者颅内压,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8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分别是(31.66±6.83)mm Hg、(27.41±4.84)mm Hg,对照组分别是(21.41±5.19)mm Hg、(19.35±3.5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唐杰 《四川医学》2011,32(9):1443-1444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头部局部亚低温疗法,观察治疗的效果及GCS评分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对照组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GCS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的植物状态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同时配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GCS评分,降低植物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22),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侧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3月对比2组患者GCS评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为(10.21±0.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64)分(P〈0.05);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35.2%、21.6%,对照组为18.2%、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于单侧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d后的血CRP水平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的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CRP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程振国 《中原医刊》2013,(23):66-67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胺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14天。观察各组患者接受治疗两周时,觉醒人数、GCS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治疗两周时,实验组觉醒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总体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评分(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恢复期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精神抑郁症表现。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组2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RTMS治疗组2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病例适时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氏指数评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测定,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抑郁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13.43±2.35)、(15.16±3.02)分,均较治疗前[(31.90±3.72)、(30.27±3.86)分]降低,实验组及对照组巴氏指数分别为(67.26±3.53)、(63.43±3.24),均较治疗前(51.25±6.51、52.37±6.7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0.42±0.02)、(0.36±0.03)μmol/L,均高于治疗前[(0.29±0.03)、(0.27±0.0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愈6例,显效8例;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结合经络电刺激是治疗颅脑损伤性抑郁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男性多发伤特别是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PRL)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0例,按照创伤严重评分(ISS)对多发伤严重程度予以评分分组,按格拉斯哥评分(GCS)对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评分分组;分别在伤后12 h内、第24及72 h测定血清PRL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以15例同龄段健康男性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PRL含量为(212.7±77.7)mU/L;多发创伤患者在伤后24 h内创伤越重,血清PRL水平升高越明显,其中在伤后12~24 h ISS评分分值越高血清PRL含量升高越明显;ISS〈16分组(A组)、25分≥ISS≥16分组(B组)及ISS〉25分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72 h三组患者血清PR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颅脑损伤的5分≥GCS≥3分组与8分≥GCS〉5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72 h各组血清PRL水平开始下降。结论严重创伤及颅脑损伤男性患者早期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改变与创伤严重度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血清泌乳素有望作为评估男性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冰盐水联合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为规范化实施亚低温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及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脂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观察组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对患者入院时和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分别进行GCS评分与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发病至开始亚低温治疗的时间及开始实施亚低温至目标低温的时间,观察组为(8±4)h和(3±1)h,对照组为(16±5)h和(6±2)h,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6个月时的GOS评分分别是7.01±1.12和4.02±1.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评估生活质量(KPS评分),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和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冰盐水联合冰帽和冰毯的亚低温疗法,较采用单纯冰帽与冰毯的亚低温疗法,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渗盐组和甘露醇组,分别静脉滴注7.5%的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P、CPP以及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CPP、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渗盐组患者的MAP、CPP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和5 d,高渗盐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均高于甘露醇组且第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明显升高患者的MAP、CPP,无反跳现象,显著降低APACHEⅡ评分、显著提高GCS评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郭锦梅  李航  肖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37-139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于高压氧综合护理的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包括制定护理重点,康复计划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时间的差异,并比较两组高压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采用GCS评分行近期疗效评定.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行远期生活质量评定.结果 高压氧治疗及高压氧综合护理3个疗程后,研究组消化道出血发生(4/42)较对照组(14/41)减少,因并发症中断高压氧治疗的时间f(13.64±2.78)d]比对照组[(20.90±8.96)d]缩短,高压氧不良反应的发生(0/42)比对照组(4/41)显著下降,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更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收治的13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行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中线结构移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前、后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GC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5 d颅内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GC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及死亡率,显著改善预后,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醒脑静与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远期生活质量评估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8.4%与82.5%,对照组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对照组GCS评分与KP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与纳洛酮比较,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减少呼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改善GCS评分与KPS评分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乌司他丁200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 mL静脉静推,2次/d,连续12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吡拉西坦,4g/次,2次/d,连续12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2d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记忆与智能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及治疗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MSE评分及GO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BUN、CR、ALT及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保护、改善记忆与智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