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制订咳喘定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板蓝根、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各品种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进样量在0.2016~2.01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为0.2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银黄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宣铁锋 《中国药业》2006,15(5):52-53
目的 探讨银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24~1.20μg,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0.42%(n=6)。结论 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银黄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清咽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清咽袋泡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甘草进行鉴别 ,并测定主药材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1 2μg~4 8μg(r=0 9993) ,平均回收率为99 50 % ,RSD=2 39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适用于清咽袋泡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复肝宁片的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肝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方法对处方中的山楂、牡丹皮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方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8—1.22μg,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3%(n=6)。结论:方法简单,准确,能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腑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通腑合剂的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赤芍、陈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中的大黄素含量。结果:大黄素含量在0.0240~0.38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4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通腑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护肝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护肝片中五味子、猪胆粉、菌陈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五味子、猪胆粉、菌陈,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绿原酸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为1.1%,99.7%,RSD为1.4%(n=6)。结论:方法简单。可以用于护肝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丹王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丹王合剂中大黄、厚朴(制)两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丹王合剂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在0.015 6~0.39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96.88%,RSD=0.86%(n=6)。结论该制剂处方稳定、可靠,质量便于控制。  相似文献   

8.
咽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咽炎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对咽炎合剂中金银花、玄参、甘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主药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ondasi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1),检测波长为327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结果咽炎合剂中金银花、玄参、甘草的TLC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在0.074~1.184μg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1.1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咽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银连感冒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连翘、黄芩、薄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确立了制剂中连翘、黄芩、薄荷的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绿原酸进样量在o.0316-1.2640μg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0%,RSD为0.8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徐玥  蔡烽  张钦  洪婷  徐燕丰 《中国药师》2014,(2):218-220
目的:制定康视明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处方中的当归、黄柏、黄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处方中的葛根素及芍药苷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TLC法能定性检出当归、黄柏、黄芪,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定量分析中葛根素和芍药苷分别在1.64~49.20μg·ml-1(r=0.9999)和4.22~63.30μg·ml-1(r=0.999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葛根素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2.14%(n=9);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2.70%(n=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康视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方垒  梁晓美  邹慧龙 《中国药业》2010,19(24):54-55
目的建立银黄清咽合剂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有效成分进行鉴别,通过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设治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该制剂临床疗效确切。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可控,治疗急慢性咽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明  王慧森  李更生 《中国药业》2007,16(19):10-11
目的建立口炎清胶囊的质量标;位。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胶囊中甘草、金银花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胶囊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TLC法能对甘草、金银花进行鉴别,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识别;绿原酸的含量限度规定为不得少于1.00mg/粒。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继英  何林  胡远  孙世明  吴正中 《中国药房》2006,17(20):1576-1579
目的: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抗病毒口服液中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和射干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的金银花、鱼腥草、赤芍、射干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检测浓度在3.66~73.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52%)。结论: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银花抗病毒合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板蓝根、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制备抗病毒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金银花、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制得的银花抗病毒合剂为棕褐色溶液;薄层色谱对金银花、黄连特征斑点定性鉴别清晰,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的荧光斑点;绿原酸在进样量36.0~360.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6),黄芩苷在进样量36.8~368.0 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6%、10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8%、1.88%(n=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5.
秀山金银花、叶、茎中绿原酸的检测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林 《中国药业》2007,16(3):5-7
目的测定金银花及其叶片、茎中绿原酸的含量,考察其抑菌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pH=2.04的0.4%磷酸(13:87,V/V),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金银花及其叶片、茎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6.1%,1.8%,0o金银花提取液和金银花叶片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8.75mg/mL和15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4.6875mg/mL和37.5mg/mL。结论金银花及其叶片中绿原酸含量高,抑菌作用强。仝银花叶片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药效可代替金银花。  相似文献   

16.
硫磺熏蒸前后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硫磺熏蒸前后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为评价硫磺熏蒸前后金银花样品的质量优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方法,色谱柱:Pursuit XR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建立了硫磺熏蒸前后金银花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指认了其中4个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较,4,5,13,14号峰的归属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通过采用相似度计算法结合聚类分析对19批金银花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论:金银花在硫磺熏蒸前后,某些共有成分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硫磺熏蒸对金银花的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桔贝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方中的浙贝母和枇杷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的黄芩苷含量。结果TLC法专属性强,黄芩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002~0.6006μg,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1.30%(n=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桔贝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升清热止痢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清热止痢合剂中的白头翁、儿茶、关黄柏、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黄芩苷的含量。结果白头翁、儿茶、关黄柏、黄连、黄芩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没食子酸、葛根素、芍药苷、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557 1~41.014 3μg/m L,3.450 0~31.050 0μg/m L,10.907 1~98.164 3μg/m L,18.500 0~166.500 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3%,100.71%,98.28%,100.65%,RSD分别为0.86%,1.60%,0.84%,1.16%(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清热止痢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清暑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清暑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清暑解毒颗粒中的薄荷、甘草、夏枯草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清暑解毒颗粒的薄荷、甘草、夏枯草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进样量在0.091μg~0.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6%(RSD=1.1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龙胆苍耳合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蒸馏法与水提醇沉法相结合制备龙胆苍耳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龙胆草、川芎、黄芩、薄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的龙胆草、川芎、黄芩、薄荷均能用薄层色谱法检测。结论蒸馏法与水提醇沉法结合制备龙胆苍耳合剂工艺简便、可靠;薄层色谱法用于龙胆苍耳合剂的定性检测准确、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