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I)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钙通道的关系。方法用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n=8),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脂肪乳组(F组)、H/R+1.68 mmol.L-1EI组(EI组)和H/R+1.68 mmol.L-1EI+10 umol.L-1BayK8644组(EIB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LDH活力与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SOD活力与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钙离子探针Fura-2 AM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F组的SOD下降(P<0.05),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组和EIB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降低(P<0.05),SOD升高(P<0.05)。与F组比较,EI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下降(P<0.05),SOD升高(P<0.05)。与EI组比较,EIB组的LDH、MDA、cTnI、钙离子浓度均升高,SOD降低(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L型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异氟烷对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乳鼠离体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1MAC异氟烷组(F组)、H/R+1MAC异氟烷+15μmol/LSB203580组(SB组)、H/R+1MAC异氟烷组+20μmol/L PD98059组(PD组)和H/R+1MAC异氟烷+10mmol/L SP600125(SP组)。各组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LDH活力与cTnI含量,心肌细胞匀浆后测定SOD活力与MDA含量;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特性及形态的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各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下降(P<0.05)。与H/R组比较,各组的SOD下降(P<0.05),LDH、MDA、cTnI升高(P>0.05),与F组比较,SB、PD、SP组的LDH、MDA、cTnI均升高(P<0.05),SOD降低(P<0.05)。结论异氟烷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蒺藜皂苷单体B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单体B(TTSMB)对大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出生1~3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72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复氧模型组(H/R)、蒺藜皂苷组(GSTT)、蒺藜皂苷单体B(TTSMB)10、1、0.1nmol·L-1组。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培养基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及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TSMB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存活数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释放量增加(P<0.01),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TSMB10、1、0.1nmol·L-1组存活心肌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心肌细胞培养液中CK、LDH、AST含量降低,SOD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表达亦下降。结论TTSMB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对缺氧/复氧(H/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及心肌酶释放的影响,探讨Gly-Gln对心肌H/R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H/R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H/R组,H/R+Gly-Gln(1,4,16 mmol·L-1)组,Gly-Gln(1,4,16 mmol·L-1)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并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以Annexin V联合PI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以JC-1为荧光分子探针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结果 H/R组心肌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而培养液中心肌细胞释出的LDH、CK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H/R+Gly-Gln组心肌细胞活力高于H/R组(P<0.01),而培养液中LDH、CK含量则低于H/R组(P<0.05),其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H/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R+Gly-Gln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H/R组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与H/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Gly-Gln可对抗H/R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维持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心肌细胞H/R损伤所致心肌酶(LDH、CK)释放,并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具体机制可能与其稳定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氢石蒜碱(dihydrolycorine,DL)对Wistar大鼠的乳鼠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培养的Wistar乳鼠的心肌细胞,建立H/R损伤模型,检测指标包括:①心肌细胞存活率;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③丙二醛(MDA)含量;④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模型组缺氧后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复氧后进一步下降,各个时间点细胞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DL1、10、100μmol·L-1组,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升高,LDH活性变低,MDA含量逐渐趋于恢复正常,SOD活性逐渐回升,表明经DL干预之后,心肌细胞抗损伤能力加强,发生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DL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机制可能与其阻断α、β受体、抑制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伟  李慧颖  李丹 《河北医药》2023,(7):965-970
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LDH和CK-MB活性、MDA和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ROS产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p-p38、p38、p-JNK和JNK蛋白表达;qRT-PCR检测TXNIP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心肌细胞活力、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LDH活性、CK-MB活性、ROS产生、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XNIP、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Pra-50μmol/L组和Pra-100μmol/L组心肌细胞活力、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LDH活性、CK-MB活性、ROS产生、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TXNIP、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普拉克索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Pra-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在培养3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实验重复6次):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终浓度为0.2μmol/ml)(DHL+A/R)组,丹红注射液中剂量(终浓度为0.6μmol/ml)(DHM+A/R)组,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终浓度为1.8μmol/ml)(DHH+A/R)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细胞内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A/R组比较,DH+A/R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内SOD含量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又以DHH+A/R组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明显,与DHL+A/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其机制可能为丹红注射液增加了细胞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活性,改善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升高,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田蓟苷(tilianin, Til)预处理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将其分为正常(Normal)组、模型(H/R)组、田蓟苷(Til)组、p53激动剂(Nutlin-3a)组、田蓟苷+p53激动剂(Til+Nutlin-3a)组,缺氧12 h再复氧6 h,建立H/R模型。CCK-8法测H9c2细胞活力,化学荧光法测ROS水平,试剂盒测LDH、MDA、SOD水平,JC-1法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Annexin-FITC/PI和Fluo-3 AM分别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Ca2+荧光强度,RT-PCR测定p53、NOX4、Bax、Bcl-2 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53、NOX4、Bax、Bcl-2、Nrf2、HO-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p53、NOX4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H/R组,Til组H9c2细胞活力增强(P<0.01),ROS、LDH、MDA水平下降(P<0.01),SOD水平上升(P<0.01),ΔΨ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纯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凋亡率、caspase-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DH、MDA含量、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CVB-D(1×10-5mol.L-1)组降低LDH、MDA含量、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提高SOD活性,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各实验指标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VB-D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细胞凋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风轮菜总黄酮联合miR-702-5p抑制物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对照组(Con,不作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H/R,缺氧6 h,复氧3 h),H/R+药物-1组、H/R+药物-2组、H/R+药物-3组(6.25μg/ml、12.5μg/ml、25μg/ml的风轮菜总黄酮+缺氧/复氧处理)、H/R+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缺氧/复氧处理)、H/R+anti-miR-702-5p组(转染anti-miR-702-5p+缺氧/复氧处理)、H/R+药物-3+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25μg/ml风轮菜总黄酮+缺氧/复氧处理)、H/R+药物-3+anti-miR-702-5p组(转染anti-miR-702-5p+25μg/ml风轮菜总黄酮+缺氧/复氧处理)。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702-5p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中P21、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MDA含量升高,LDH活性升高,CAT、SOD活性降低。不同浓度风轮菜总黄酮处理后P21、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MDA含量降低,LDH活性降低,CAT、SOD活性升高。抑制miR-702-5p表达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风轮菜总黄酮联合miR-702-5p抑制剂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结论风轮菜总黄酮联合miR-702-5p抑制物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氧/复氧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王诗才  陈太军  黄美松  朱少铭 《天津医药》2015,43(11):1262-1266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处理对 H9c2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 H9c2 心肌细胞并以缺氧 (95%N2+5%CO2) 培养 4 h 后复氧 (95%O2+5%CO2) 培养 12 h 建立 H/R 模型, 并分为 Control 组、 H/R 组、 不同浓度 (1、 10、 100 μg/L) BDNF 预处理后 H/R 组、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B (TrkB)inhibitor 组 (同时加入 100 μg/L BDNF 和 1∶1 000 的 TrkB inhibitor 预处理后 H/R 组)。利用 MTT 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 并测定各组心肌细胞 H/R 损伤后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 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Western-blot 检测 TrkB、 Bcl-2、 Bax 蛋白表达。结果 与 Control 组相比, H/R 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 LDH、 CK 和 MDA 含量升高, SOD 活性降低, 细胞凋亡率升高, 抗凋亡 Bcl-2 蛋白表达下降, 促凋亡 Bax 蛋白表达升高(均 P < 0.05)。与 H/R 组相比, 不同浓度 BDNF 预处理H9c2 心肌细胞后 H/R, 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上升, CK、 LDH、 MDA 含量逐渐下降, SOD 活性升高, 细胞凋亡率下降, TrkB 和 Bcl-2 蛋白表达升高, 而 Bax 蛋白表达降低, 但 BDNF 的作用均受到 TrkB inhibitor 的抑制。结论 BDNF预处理能够提高 H9c2 心肌细胞 H/R 损伤的细胞存活率, 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提升细胞抗氧化能力而发挥保护作用, 并与 BDNF-TrkB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及抗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取生长d 5~6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DMSO组、维拉帕米(2μmol.L-1)组、地尔硫卓(10μmol.L-1)组和硝苯地平(10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制作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测定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情况;RT-PCR方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R组相比,维拉帕米组、地尔硫卓组和硝苯地平组Egr-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弱(P<0.01)。结论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均可抑制Egr-1的表达,减轻H/R心肌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钙离子拮抗剂保护心肌细胞H/R损伤的共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庾辉  叶林  张冬颖  覃数 《中国药房》2012,(21):1972-1974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EX)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0·01、0·1、1、10nmol·L-1EX预处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过氧化氢诱导H9c2心肌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EX预处理组建模前30min加入相应浓度EX,共培养6·5h后,检测各组细胞细胞活力和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活力、SOD活性明显降低,LDH、CK-MB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0·1、1、10nmol·L-1EX预处理组细胞活力、SOD活性明显升高,LDH、CK-MB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EX预处理对H9c2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并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木犀草苷对阿霉素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木犀草苷(luteoloside)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生SD大鼠乳鼠,差数分离提取心肌细胞,建立AD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R模型组、木犀草苷与ADR同时给药(12.5、6.25和3.125 mg.L-1)各剂量组及木犀草苷预孵育4 h后,与ADR同时给药(12.5、6.25、3.125 mg.L-1)各剂量组。观察木犀草苷对AD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量效、时效关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LDH含量降低,漏出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及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木犀草苷各处理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增加(P<0.05);木犀草苷与ADR同时给药12.5、6.25 mg.L-1组(P<0.05)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增强SOD活力、降低细胞上清中MDA含量;预孵育4 h后,与ADR同时给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P<0.05)、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结论木犀草苷对ADR所致的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预孵育4 h后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未孵育组,其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NOS选择性抑制剂亚胺基烯丁基-L-鸟氨酸(L-VNIO)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构建SD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和H9c2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nNOS抑制剂L-VNIO(10 μmol·L-1)持续给药整个再灌注或复氧过程。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流式细胞术检测H9c2细胞凋亡率;Fluo-3/AM Ca2+荧光探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细胞内Ca2+浓度;试剂盒法测定离体心脏灌流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以及H9c2细胞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离体心脏提取肌浆网,试剂盒法检测肌浆网Ca2+-ATP酶(SERCA)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浆网SERCA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离体心脏中受磷蛋白(PLB)和兰尼碱受体2(RyR2)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I/R或H/R模型组相比,L-VNIO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I/R或H/R模型组相比,L-VNIO组明显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增高PLB磷酸化水平,降低RyR2磷酸化水平,增强SERCA活性(P<0.05)。结论 nNOS抑制剂L-VNIO可以减轻I/R损伤,机制与调节Ca2+转运相关蛋白而降低I/R引起的Ca2+超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