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显露骶髋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4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随访8-20个月,骶髂关节完全融合,骨盆稳定。结论:骶髂关节的完整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恢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经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或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3例单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9例同时行骨盆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同时行髋臼骨折手术。随访6~18个月,6例垂直移位复位,9例旋转移位纠正,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造成整个骨盆环的严重失稳,经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能有效避免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显露骶髋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4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均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随访8~20个月,骶髂关节完全融合,骨盆稳定.结论骶髂关节的完整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当发生骨折脱位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恢复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1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男10例,女5例。致伤原因以车祸伤和埋压伤为主,均为骨盆C3型骨折,单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0例,双侧5例。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合并髋臼骨折和/或耻骨联合分离者采用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复位后应用骨盆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选择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的重建方法。方法 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0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佗患者采用内同定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压碰伤11例,坠落伤6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骶髂关节脱位22例,骶骨骨折伴脱位12侧,髂翼侧骨折伴脱位6例。按Denis等(1988)分类标准,骶骨Ⅰ区骨折6例,Ⅱ区骨折3例,Ⅲ区骨折3例。其中合并骨盆前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4例,单侧耻骨上、下支骨折10例,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8例,同侧髋臼骨折4例,同侧髋臼骨折合并对侧耻骨卜下支骨折3例,对侧髋臼骨折1例。丁伤后24h~15d手术。分别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28例,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内固定2例,采用Ga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内同定10例。结果40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术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3例,术后1例遗留会阴部麻木和尿失禁,1例遗留跛行;后尿道断裂3例,膀胱破裂2例,经手术修补后功能完全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应根据骨盆后环骨折的类型,掌握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内固定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2011年11月共收治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57岁,平均42.3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骨盆前环骨折9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四肢骨折6例,尿道断裂1例。根据骨盆环损伤的Tile分型法,该组病例均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旋转垂直不稳定,C1型5例,C2型9例。14例患者均行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 d。术前经骨牵引,使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基本复位后,采用Colorado2TM脊柱内固定系统和髂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应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应用PACS软件系统测量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骶髂关节中部间隙变化,评价内固定的有效性。[结果]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垂直和旋转移位均获满意复位,骶髂关节得到有效固定,未发生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移位情况发生。Majeed评分获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内固定系统可使骨折脱位的骶髂关节获得有效的即刻稳定性并维持至骨折愈合,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两者结合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用脊柱内固定系统(TSRH)之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进行固定,该组患者涉及骶髂关节的垂直移位及旋转的骨盆环变形,归于Tile分型的B类或C类骨盆损伤。11例患者均伴有前环损伤,其中9例予以加压钢板(smith nephew)内固定,余2例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结果 7例患者垂直移位完全复位,9例旋转畸形纠正,未发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地维持了复位的效果.这一混合技术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8例手术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2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6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2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所有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均畸形愈合,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6例,遗留双小腿、双足麻木3例,行走跛行2例。8例手术治疗患者骨盆外形均恢复好,仅1例患者诉沿髂嵴切口有不适,2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宜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或先行前环切开复位内固定,2~3d后再次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SABP)治疗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新鲜的冷冻尸体骨盆标本20具,造成骨盆骨折模型,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SABP内固定和骶骨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骨棒固定、重建钢板固定、骶髂关节螺钉等5种固定作对照比较,分别测定它们的刚度和强度,用以评价骨盆的稳定性。结果:采用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较骶骨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髂关节螺钉、重建钢板固定、骶骨棒固定其骨盆的刚度分别高10%、11%、16%、21%,强度分别高12%、14%、21%、31%;应变分别小13%、14%、22%、25%,位移分别小10%、12%、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超过正常人骨盆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SABP内固定装置治疗骨盆骨折,其强度、刚度最佳,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治疗.结果 22例均随访,时间4~22个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及骨盆重建带后方髂髂固定3种方式均为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有效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置人骶骨钉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在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应用骶骨钉内固定技术治疗15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骶髂关节半脱位6例,骶髂关节完全脱位9例;伴有骨盆前环损伤7例,伴有骶丛损伤2例。结果15例均获得6-16个月随访,复位均满意,无骶髂部疼痛14例,轻度疼痛1例;2例骶丛损伤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导航一术中三维影像系统监测下骶骨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严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损伤原因均为交通事故伤。结果 19例经随访6个月~1年,骨折脱位完全纠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严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 ajeed评价标准:满意10例,良好7例,一般1例。结论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骨盆环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髂骨内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3例,采用微创后路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为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骶髂关节复合体是联系躯干和下肢的重要枢纽,高能量骨盆损伤常影响骶髂关节复合体稳定性,恢复其稳定性对骨盆损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该文就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手术内固定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包括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SIJ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Harrison等提出SIJ整体系统。SIJ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IJ骨折脱位,损伤骶髂复合体。许多下腰痛由单侧或双侧SIJ综合征引起,亦称为SIJ功能紊乱;妊娠后妇女因SIJ半脱位或全脱位,易患妊娠相关性骨盆痛。骶髂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上优于外固定,等同于骶骨棒和张力带钢板固定,能达到与完整骨盆相似的生物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20.
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骨盆Tile C型骨折的新方法.方法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严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损伤原因均为交通事故伤.结果19例经随访6个月~1年,骨折脱位完全纠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Galveston技术和TSRH系统治疗严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