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脱位的多个相关因素的危险度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分析1 208例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选择患髋既往手术史、手术入路、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各因素致脱位的危险度情况.结果 1 208例中发生脱位44例,5个相关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髋既往有手术的患者发生脱位是无手术史的10.255倍;后外侧入路发生脱位的风险是前路的16.573倍;髋臼前倾角<10°的患者发生脱位是前倾角10~20°的3.770倍,前倾角>20°发生脱位是10~20°的8.011倍;髋臼外展角>50°的患者脱位是40~50°患者的7.807倍;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距离≥30 mm的患者脱位是<30 mm患者的2.908倍.结论 患髋既往手术史、手术入路、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脱位的重要因素,术前做好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骨质的评估;在术中保持髋臼前倾角(10~20°)、髋臼外展角(40~50°)、股骨头旋转中心垂直距离(<30 mm);尽力修复关节囊、调整好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和平衡,是防止术后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膑骨脱位与习惯性膑骨脱位有一定的联系,究其病因多数系膝关节结构存在先天性发育畸形,经轻度外伤或根本无诱因发病。此类病人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胡清潭和崔甲荣各报告6例和40例手术治疗经验,均未涉及此病的遗传问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对我科4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前路10例,后路28例,前、后路联合4例,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cobb's角评价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ASIA评分优于术前,cobb's角矫正明显.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对髌骨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1月我科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行髌骨三联术治疗的患者54例,进行改良三联术及围术期护理,术后采取渐进式功能康复锻炼,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后的Q角角度、Kujala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三联手术治疗髌骨脱位术后需及时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功能的恢复自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SSSC)联合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2~2006年收治的17例SSSC联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2例行保守治疗,其余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中4例仅固定明显移位或脱位的锁骨或肩锁关节,11例于损伤处行联合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7.5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保守治疗组ASES评分67.1分,手术组ASES评分81.7分.结论 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都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但应根据不同的病人和骨折类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完整性,有利于发挥其维持上肢和躯干之间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创伤性膑骨脱位见于年轻的体力劳动者。损伤后初期检查能发现的微象有:膑骨再脱位、痛疼和膝关节功能减退。单纯保守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许多手术方法被采用以改进疗效。本文叙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别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5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前路手术组24例,后路手术组8例,一期前后联合手术组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脊髓感觉及运动ASI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间移位平均(6.55±2.56)mm,术后为(1.04±0.37)mm,术前脱位椎体间成角(Cobb′s角)平均(16.80±7.02)°,术后为(2.71±1.45)°(P〈0.01);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一定恢复,根据损伤类型、损伤节段以及脊髓受压部位、程度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假体方位角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假体方位角与术后疗效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评价标准。方法临床随访全髋置换术后患者352例,平均3年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测量术后及近期X线片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股骨头旋转中心位置及偏心距,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髋置换术患者优良率为93.0%(Harris评分>80分)。352例中脱位10例,有中度及以上疼痛者16例。优秀组(Harris评分>90分)具有最为合适的方位角。前倾角<15°及外展角>56°者脱位发生率显著增加。疼痛组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偏心距明显大于优良组。结论全髋置换术的疗效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股骨头旋转中心及偏心距密切相关,前倾角在15°~25°、外展角45°~56°及合适的股骨头旋转中心位置和偏心距者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术病人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特点,进而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1-10 11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截骨术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1例截骨术病人配合积极的临床护理均已康复。结论:围手术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对截骨术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108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松解术+韧带重建术,51例)与观察组(关节镜下松解术+韧带重建术,5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与屈膝30°CT测量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愈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观察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外侧髌骨角与适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通过关节镜下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改善屈膝30°CT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
1966年10月至1981年3月,我院收治习惯性膑骨脱位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9岁,单侧11例,双侧2例,共15个膝关节,采用4种手术方法治疗;①Campbell术式;②Campbell Hauser联合术式;③半腱肌移位(紧缩和松解膝内,外侧软组织,并将半腱肌通过皮下隧道穿过股四头肌肌腱向内侧反转缝合)术(图1~2);  相似文献   

12.
周拥军  汤锐 《当代医学》2014,(34):106-10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40例,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髌骨脱位均未复发,其中7例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前侧疼痛,但较治疗前痛感明显减轻;术后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髌骨长度、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1.3±7.2)°、(12.0±4.7)°、(1.15±0.14)、(93.1±5.1)分、(92.9±6.3)分。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水平评分及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对复发性髌骨脱位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用软组织松解联合Chevron、Akin截骨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疗效。方法:2012-06~2014-03,采用软组织松解(Mc Bride手术)联合Chevron、Aki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16例(28足),有2例(单足)病人同时合并有第二跖骨痛,同时行Weil截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的大小及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AOFAS)评分,术后随访6~24mo,平均14.3±2.1mo。结果:术前IMA角为15.5 l°±4.03°,术后IMA角为6.65°±3.29°;术前HVA角为36.74°±5.24°,术后HVA角为10.85°±3.81°,术前AOFAS评分为43±10.5分,术后为90±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轻中度拇外翻病人,采用软组织松解联合Chevron、Akin截骨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渗湿消肿方外敷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后关节运动障碍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需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渗湿消肿方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影像学指标、关节功能评分、康复质量、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髌骨-股骨滑车适合角、Q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髌骨外侧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随访过程中患侧膝关节不良症状发生率4. 17%显著低于对照组18.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28%略高于治疗组4. 1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后采用渗湿消肿方外敷,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提高康复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合理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4例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再发阴道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为阴道残端癌时平均年龄为(55.83±7.64)岁;全子宫切除术后至发生阴道残端癌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4.83±36.23)个月;83.33%(20/24)的患者高危HPV阳性.2例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7例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11例患者采用放化疗,4例患者放弃治疗.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进入随访,1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4.95±32.98)个月,19例患者中2例死亡,总生存率为89.47%.结论:CIN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癌重在预防,治疗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王怀波  江涛 《安徽医学》2019,40(6):676-678
目的探讨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效果。方法选择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采用关节镜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40例患者,采用Rausching和Lindgren膝关节腘窝囊肿分级的方法评估手术的效果。手术过程中均发现不同类型的关节内病损,其中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和骨性关节炎多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6. 15±2. 60)个月。术后Rausching和Lindgren膝关节腘窝囊肿分级评估:0级20例,I级16例,II级4例,III级0例。40例患者无术后复发,无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等症状,效果满意。结论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关节镜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效果确切,且切口小、创伤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ANB角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18.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加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对14例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采用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0例,后路3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结果术后11例获解剖复位,3例稍差。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达到生活自理并参加一般性工作学习。植骨均获融合。未发生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宜行牵引加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经牵引复位者,前路手术为首选;不能经牵引复位者,可据有无椎间盘的损伤而考虑行单纯的后路手术还是行前后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方法 选取32例1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单侧28例,双侧4例.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10髋、混合型6髋、骨水泥型2髋.随访时间平均3.8a(3.2- 4.6a).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出现.11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其余7髋较健侧缩短,但均小于5mm.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2分增至术后92分.随访期未发现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比较复杂、并发症多,术前应有周密的计划,术中特别需要考虑肢体长度的均衡、假体的选择、髋臼骨床的制备及安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16例(16眼)患者,将10眼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90°的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其晶状体核及皮质后,再植入晶体囊张力环(CTR);7眼离断范围>90°的患者,首先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CTR,再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16例(16眼)患者在植入囊袋张力环后,均顺利完成超生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人工晶体无偏位或脱落,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张力环囊袋内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患者晶状体半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