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腧穴上烧灼、温熨等,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近代对灸法的应用分类大体为艾炷灸(直接灸、隔物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热灸、温针灸、发泡灸等。灸法不仅用于治疗慢性病,在实际临床中也常用来治疗一些急重症。如《金匮要略》中就有独用灸法来治急症与闭证。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相似文献   

2.
正艾灸疗法是运用艾绒等药物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效果,达到御疾除病目的的治疗方法。灸法具有久远的历史,专用艾绒施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明确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最早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庄子》中有"越人熏之  相似文献   

3.
艾灸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对 2 9例 6 0岁以上老人用隔药饼灸 ,观察艾灸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中药做成药饼 ,取肾俞、脾俞、大椎、膻中、关元、足三里等 ,进行隔药饼灸。隔天灸1组 ,每穴灸 3壮 ,共 2 4次为一疗程。结果表明 ,艾灸后血管外周阻力减低 ,血粘度下降。心脏供血良好。在心血管功能改变同时临床自觉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神阙穴隔药饼灸、神阙穴单纯灸、非穴点隔药饼灸及神阙穴灯光加热对应激性溃疡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效应,以阐述神阙穴隔药饼灸的优越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效应因素。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神阙穴单纯灸组(单纯灸组)、神阙穴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组)、非穴隔药饼灸组(非穴组)、神阙穴灯光加热组(灯光加热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法(WRS)制备应激性溃疡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I),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PGE2、TGF-α及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神阙穴隔药饼灸及单纯灸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低于非穴组和灯光加热组(P<0.01);神阙穴隔药饼灸和单纯灸组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非穴和灯光加热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尤以神阙穴隔药饼灸作用最强。结论神阙穴隔药饼灸对应激性溃疡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神阙穴单纯灸、非穴点隔药饼灸及神阙穴灯光加热,提示神阙穴隔药饼灸的保护作用不仅与艾灸的加热效应有关,还与穴位的特异性及艾绒与药物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泥钱灸法     
灸治的方法很多,约分直接灸与间接灸。直接灸分无瘢痕灸与有瘢痕灸两种;间接灸有隔姜、隔蒜、隔盐、隔饼、温针、黄蜡、药物、器械、灯火、艾条等,但主要是以艾灸为主。现在一般在临床上常用的灸法,大都是艾炷灸及艾条灸、温针灸三种。艾炷灸大都采用无瘢痕灸;艾条灸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艾条与患部保持一定距离的薰灼灸法;温针灸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热力借针的传导而达于深部灸法。  相似文献   

6.
仇丽丽 《光明中医》2016,(17):2563-2564
铺灸疗法属于艾灸疗法中隔物灸的一种,是在背部正中抹上姜汁,于其上均匀撒铺一层铺灸药末,再在药末上铺设灸饼,将艾炷置于灸饼上,状如长蛇,从上、中、下点燃艾炷,故又称"长蛇灸"。其施灸面积大,燃烧时间长,温通作用持久。铺灸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艾灸疗法,是在传统施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能激发经气,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铺灸疗法能更好地促使药物渗透吸收,能增强疗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现对强直性脊柱炎、痛经、遗尿3种疾病进行分析,阐述其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痴呆病与髓的关系,阐述髓与督脉的广泛联系,结合督脉灸的作用部位和功效,探讨督脉灸疗法治疗痴呆病的机理,认为督脉灸是一种温养之力较强的隔药隔姜灸法,通过温熨经络、药物刺激两方面的作用,温养开通督脉,激发肾、脾、心阳气,促进阴精气血的生化,益精填髓,最终达到治疗痴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 ,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的应用 ,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帛书《经脉》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晋代名医陈延之《医心方》说 :“针须师乃行 ,其灸则凡人便施。”可见灸法运用之简便和广泛。《医学入门》又说 :“凡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灵枢 官针篇》曰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急救时又有“灼艾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现又有“大病必灸”之说。可见灸法与针刺及汤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兔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艾灸组、假药饼灸组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余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mg/kg),每日1次,连续7d,制造免疫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饼灸组进行隔药饼灸,药饼由六味地黄汤药物组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将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艾灸组予以艾条灸,自制与3壮艾绒等量的艾条;假药饼灸组以面粉调和制成与药饼同规格的饼备用,施灸,上述3组选穴相同,均隔日灸,共灸10次。空白组、模型组相同时间绑缚固定于兔台,不予干预。干预结束次日麻醉动物,摘取脾脏,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观察各组脾脏的白髓、脾小体大小及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髓平均面积、脾小体半径均明显缩小(均P0.01),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脾小结数目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艾灸组白髓平均面积、脾小体半径均明显增大(均P0.01),隔药饼灸组、假药饼灸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均P0.01);与艾灸组相比,隔药饼灸组中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细胞数升高(P0.01);与假药饼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脾小体半径增大(P0.01)。结论:隔药饼灸对因环磷酰胺所致的兔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改善作用优于艾灸和假药饼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形式阴阳调理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对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优选。方法将96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均予饮食运动干预及常规针刺治疗,隔药饼灸组32例(后退出1例)采用隔药饼灸治疗,温和灸组32例(后退出1例)采用温和灸治疗,温灸器灸组32例采用温灸器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腰围(WC)、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率(F%)的差异,并统计疗效。结果隔药饼灸组愈显率67. 7%(21/31),温和灸组愈显率38. 7%(12/31),温灸器灸组愈显率40. 6%(13/32),隔药饼灸组愈显率优于温和灸组和温灸器灸组(P 0. 05)。治疗后3组WC、BW、BMI、F%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隔药饼灸组WC、BW、BMI、F%值均低于温和灸组和温灸器灸组(P 0. 05)。隔药饼灸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温和灸组和温灸器灸组治疗后水肿、脘腹满闷、大便稀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隔药饼灸组疲乏、水肿、肢体困重、大便稀溏评分均低于温和灸组和温灸器灸组(P 0. 05)。结论以隔药饼灸实施阴阳调理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优于温和灸和温灸器灸,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隔姜灸法是运用艾绒隔姜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还能够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笔者运用隔姜灸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40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隔药饼灸对乏氧肿瘤细胞及肿瘤放疗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隔药饼灸结合1 37CSγ射线放疗对实体瘤 (HAC)小鼠进行研究 ,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及瘤重抑制率表明 ,艾灸能增强对乏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小鼠荷瘤后NK、LAK、IL 6活性及IL 2含量均明显降低 ,放疗后除NK活性外 ,均进一步降低 ,经艾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NK、LAK及IL 6活性和IL 2含量 ,其中LAK活性达到正常水平。提示隔药饼灸可促进肿瘤放疗后免疫系统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小鼠对子宫内膜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6~8周龄雌性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34)。造模组小鼠均采用EMT自体移植法进行造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小鼠验证造模成功后,按随机区组分组法分成EMT模型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和艾灸加西药组4组,每组8只,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小鼠扭体反应及囊泡抑制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异位内膜组织中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西药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艾灸加西药组扭体反应次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治疗前后异位子宫组织体积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异位内膜组织比较,西药组、隔药饼灸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隔药饼灸组比较,西药组、艾灸加西药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I3K、AKT、mTOR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是通过下调小鼠子宫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TOR高表达而达到镇痛和抑制囊泡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的影响,分析艾灸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治疗EMs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30只.采用摘除子宫内膜法建立EMs模型.药物组用孕三烯酮(60 mg/kg)灌胃,每...  相似文献   

15.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作用,对多种虚证、寒证、痰证、瘀证有很好的作用。艾灸的类型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有清艾条灸、药艾条灸、红外热敏灸:根据艾灸的剂型有艾条灸、麦粒灸、薄棉灸;根据艾灸手法有回旋灸、雀啄灸、混合灸、急灸、缓灸;根据隔物不同有隔物灸、直接灸,其中隔物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隔姜灸、隔蒜灸、隔药饼灸于施术过程中产生药理作用的基本成分。方法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PGC)测试分析隔介物底部的冷凝液。结果 谱图分析说明药饼在施灸全过程无相关中药成分分析出,隔姜析出少量成分物,蒜片灸烧后析出成分与蒜主要成分相同,并随灸量增加产生相应变化,结论 鲜质隔介物的析出成分可能是灸治作用基础,药饼存在其他作用环节,提示针灸临床药饼的制备需要从工艺方面更多改进。  相似文献   

17.
彭亮  杨舟  文琼  刘密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5-1116
灸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灸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灸法是一种温热刺激。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作燃料在腧穴上烧灼、熨烫,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透入肌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李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对使用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采用灸法往往凑效。灸法的适应证十分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急慢性疾病都可应用。1 灸法的作用1 1 温散寒邪 灸法是用烧灼治病的方法,其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灸用艾绒,而艾的性能有壮阳、行气血、通诸经、逐寒湿等作用。两…  相似文献   

19.
整理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发现艾灸为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温和灸、隔物灸、扶阳灸、温针灸及艾灸与中药、埋线、推拿、拔罐等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可达到温通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疲劳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69-671
任脉灸疗法是指在腹部任脉段进行隔姜、隔药物灸的一种灸疗方法。该法集任脉、隔姜及隔药物灸作用于一体,通过任脉的疏通经络、隔姜灸的温通、药物的纠偏三重作用全面广泛地作用于人体,最终达到调和阴阳、未病先防、既病调体的目的。从任脉灸疗法的理论渊源、操作步骤、临床作用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