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55-3956
目的:分析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性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0 mg,1次/d静脉滴注。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意识清醒程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俊莉 《中外医疗》2014,(21):149-15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4例脑血栓患者,根据抽签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77.4%,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5.4±11.5)和住院时间(14.6±6.6)d均优于对照组(56.8±12.7)、(26.5±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给予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以及进行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采用普通饮食喂养加肠内营养支持(能全力),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喂养。分别于营养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计算氮平衡,统计各种并发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血清白蛋白分别为(45.8±4.2)g/L和(33.9±3.7)g/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8.92,P〈0.01),治疗后21 d血清白蛋白分别为(44.1±4.6)g/L和(34.5±3.2)g/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7.8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氮平衡分别为(1.49±0.31)g和(0.91±0.29)g,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5.69,P〈0.05),治疗后21 d氮平衡分别为(1.58±0.32)g和(1.06±0.27)g,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4.97,P〈0.05),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恶心呕吐、腹脏、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11/38)低于对照组52.63%(20/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63,P〈0.05)。结论:对于重度烧伤患者推荐使用能全力,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配方科学、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悦 《中原医刊》2007,34(18):77-78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阿托品在治疗胎儿宫内窘迫中的意义。方法试验设观察组(纳洛酮组:常规处理+0.4 mg纳洛酮缓慢静脉推注;阿托品组:常规处理+硫酸阿托品0.5 g缓慢静脉推注)和对照组(常规处理)。结果三组治疗后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组和阿托品组治疗后胎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洛酮组和阿托品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洛酮组和阿托品组新生儿Apga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或阿托品在治疗胎儿宫内窘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峰 《中外医疗》2012,31(26):116-117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给予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而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7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止血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例数35例,占92.1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28例,占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试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1.2±1.5)d,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5.6±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P〈0.05)。结论运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疗效,能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从而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贴剂治疗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6例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边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妥洛特罗贴剂2 mg,每日1贴,同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250~500μg/d,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250~500μg/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晨起呼气峰流速(PEF)在治疗的第1周末较基线值分别提高(35±6)L/min和(19±5)L/min(P〈0.05),4周后两组的改善分别为(52±6)L/min和(30±5)L/min(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每周均改善更明显,夜间PEF与晨起PEF结果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评分在治疗第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试验组下降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揿数在两组分别由治疗前的(3.12±2.93)揿和(3.07±2.75)揿下降至治疗结束时的(1.15±1.67)揿和(1.92±2.88)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用药揿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夜间发作次数在两组分别由治疗前的(3.51±1.35)次和(3.62±1.24)次下降至治疗结束时的(0.53±0.67)次和(1.02±0.8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夜间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妥洛特罗贴剂治疗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纳洛酮,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比较2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73.3%),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0.0%vs23.3%),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6.67%vs20.0%),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复苏效果,改善患儿神经行为,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8.
吴克礼 《中外医疗》2011,30(15):16+18-16,18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纳洛酮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纳洛酮组意识障碍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好,起效快,是目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种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纳洛酮,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酒醒后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和血压降低等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为(3.3±0.9)h明显少于对照组(3.8±1.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由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清醒时间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上均有效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以及PaCO2均有明显变化,PaO2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神志,有利于肺通气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邓吉长 《当代医学》2014,(14):27-2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与试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6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月Harris评分分别为(18.0±7.6)d、(17.2±5.6)d、(54.1±6.0)分,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1±8.0)d、(24.0±4.5)d、(41.5±8.3)分,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小永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01-4702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小儿心脏骤停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给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注,观察2组自主呼吸循环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生存率及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肺复苏中应用盐酸纳洛酮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情况,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莉莉 《当代医学》2011,17(7):78-7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AIS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纳洛酮,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纳洛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38/4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I及NDS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I及ND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重症CAP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3 d。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总有效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 d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重症CAP患儿炎症反应水平,减轻症状,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ABO溶血病新生儿4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3例,给予丙种球蛋白1g/(kg.d),连用2d;对照组20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5g/(kg.d),连用2d。记录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黄疸消退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世贞 《广西医学》2011,33(7):845-846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异位妊娠者180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50 mg2,次/d,连服3 d。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50 mg,2次/d,连服3 d;甲氨蝶呤50 mg/m2,单次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91.1%,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为(17.3±7.9)d、住院时间(15.9±4.8)d,均短于对照组的(25.0±9.34)d(、19.6±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8/90),对照组为10.0%(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高、疗程短、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联合应用氨茶碱和纳洛酮,对照组25例单用氨茶碱。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1.8±0.2)次/d、(3.4±1.2)次/d,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18.9±3.1)s、(23.2±2.5)s,治疗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单用氨茶碱好,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A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B组患者服用左旋氨氯地平,6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蛋白含量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尿蛋白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燕珺 《当代医学》2014,(13):126-127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采取单一治疗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4.6±7.4)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18.2±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舒血宁(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治疗组40例给予纳洛酮联合舒血宁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丹参液治疗。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ESS评分治疗组为73.2±16.1,对照组为64.3±1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治疗组为67.1±26.5,对照组为54.6±2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及早改善脑缺血状态,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