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小切口髋部手术人路,总结该人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对枕前外侧手术切口进行改良,采用臀中、阔筋膜张肌间隙人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结果 本组随访2~8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周开始站立行走.1例于术后2个月因坠床发生后脱位,1例因跌倒扭伤发生股骨干劈裂...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各种髋关节手术2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7~61岁。其中髋关节结核5例,化脓性髋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 1.2 入路方法 切口起于髂嵴中点下2cm向前斜向髂前上棘外下2cm,注意勿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再弯向大转子,沿股骨干向前下约5cm,呈“S”形切口。切开深筋膜后沿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分离,将阔筋膜张肌牵向前外侧,即可显露前外侧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可显露股骨颈前外侧和股骨头及前外侧髋臼,以此显露即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此操作与Winser—Jone切口相似,若为陈旧骨折或脱位复位手术,需进一步显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慕尼黑骨外科(orthopdische chirurgie münchen,OCM)入路的解剖学基础的研究,为需要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一种便捷且微创的手术方式。方法解剖3具成年尸体标本(6髋),观察OCM入路解剖结构,选择4例患者进行单次手术双侧OCM入路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总结临床结果和手术操作技术。结果 OCM入路为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围成的长三角形间隙,其上内角处即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纤维连接处,是臀上神经下支由臀中肌进入阔筋膜张肌的关键部位,手术切口的选择不能超过此水平。将OCM入路应用于4例患者行双侧MIS-THA,共8髋,手术切口长度(8.1±1.4)cm,术中出血(451±10.3)m L。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X线片有1例前倾角偏大,无并发症和功能障碍。Harris评分术前(32.7±3.2)分,术后6个月(95.1±1.9)分。结论 OCM入路为肌肉间隙入路,不会损伤外展肌群,为真正的微创入路,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这样可以在单次手术中进行双侧微创手术,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易于被患者接受,并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微创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78例,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观察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5min(50~90min),手术切口平均长度8.1cm(7.5~9.2cm),术中出血量平均350ml(250~520ml),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80ml(100~350ml),术中、术后平均输血量350ml。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未发生全身、局部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患肢在4~6周后均可部分负重行走,步态正常,Harris评分平均97分,功能优良率98%。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仍需要循证医学大样本病例求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哈丁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4例。结果手术切口长7~10cm,平均8.5cm;手术时间为40~60min。随访12~36个月,术后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哈丁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具有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双极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124例老年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4岁,分成2组:A组62例经后外侧小切中口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62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的指标包括:皮肤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总体估计、住院治疗时间的长短、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术后关切功能.结果 除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外,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中,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比经后外侧标准入路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OCM前外侧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6诊治的3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OCM前外侧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折,同时在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方案管理。结果 24例术后4 h即可下地行走,7例由于麻醉及镇痛药物反应出现头晕、呕吐,术后第2 d下地行走。术后6例出现低蛋白血症,经后续营养支持及1或2次白蛋白输注后改善。手术时间平均60(42~78)min,切口长度平均8.5(7~13)cm,术中出血量平均65(40~100)mL。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4 h疼痛VAS评分平均1.8(1~3)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6.4(78~94)分。无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OCM前外侧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明显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防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术后近期疗效;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全髋置换术中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的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4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结果]经10个月以上随访21例,未出现感染、深静脉栓塞、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完善的术前准备、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恰当的功能锻炼是保证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外侧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对1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采用外侧入路进行,对手术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9年,平均6年,全组无髋关节脱位,股骨柄松动、下沉20例,晚期感染1例,需行假体取出,无翻修病例。按“髋关节人工置换术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6.4%。结论外侧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不易污染、患者对手术体位容易耐受、利于麻醉控制、术后患者早期活动不易脱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4年8月~2008年12月,对38例80岁以上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前外侧小切口入路,18例,B组:后外侧入路,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12 h引流量以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6~10周,平均8周.手术持续时间相似,A组切口比B组小,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少输血、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评估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0年11月,本科收治的2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功能;术后20例获随访,随访6~42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术后5~11 d能扶拐下床,术后2~3周扶双拐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了髋关节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前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1年1月,我院对80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前外侧小切口(43例)和后外侧切口(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跟踪回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切口长(8.4±0.3)cm,术中出血量(300.3±11.5)m L,手术时间(80.5±6.7)min。术后均获随访1~1.5 a,未发生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参照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5.12%(39/41)。结论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部疼痛,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024.采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损伤任何肌肉和肌腱,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改善术后康复,该文作者尝试应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第一切口:患者仰卧位,借助透视确认股骨颈。从头颈交界处远侧1.5英寸起作切口,暴露筋膜;牵开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沿股骨颈切开关节囊,暴露出股骨颈;在股骨头上用摆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骨下小切口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5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锁骨下小切口2-3cm,经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结果1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0ml,无并发症。术后3-4d出院。15例随访1~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锁骨下小切口胸锁乳突肌颈前肌间隙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切口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出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1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人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4~51个月),外侧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Harry评分与后外侧切口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切口引流量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采取后外侧切口及外侧切口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改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8 例,其中30 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 例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7~10 cm,平均9 cm;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0 mL,术后引流量80~240 mL,平均140 mL,术后3~11 d部分负重行走.切口愈合时间12~14 d,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6~34个月,平均17.4个月.Harris评分优33 例,良4 例,中1 例,优良率达98%.结论 改良外侧斜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和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2种入路方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2—2014-0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伴有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均采用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将骨折块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余85例均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行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观察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股骨头脱位率等。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11~13)个月,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股骨头脱位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不切除关节囊,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远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合并后方骨折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给予前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记录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侧大腿周径与术前差值;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术侧髋臼假体外展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更长,但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却显著少于常规组;同时研究组ESR、CRP、大腿周径差值及VAS评分术后均低于常规组,而其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又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较传统小切口手术更好的效果,创伤更小,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