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节段(T12-L2)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同定术的虚拟手术模型构建。方法选取一名腰L1椎体爆裂性骨折志愿者,对其T12-L2部位行横断面CT扫描,应用Mimics软件作三维重建,并按后路270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和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固定术,进行解剖复位、椎板减压、钛网植入、椎弓根螺钉同定等手术模拟。并通过数字模型与标本模型的对比验证其仿真精度。结果建立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节段(T12-L2)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和前后路联合减压重建内固定术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虚拟手术设计均与标本模型,及术后CT扫描基本相符。结论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的三维数字模型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前计划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该术式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采用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4~53岁,平均38.3岁.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并行椎弓根钉内周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片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9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20 mL.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其中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植骨均获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固定节段椎体间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伤椎Cobb角矫正为15°~ 28°,平均21.7,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及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入路治疗26例,经前入路治疗15例。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后入路断钉4例,前入路完全融合,前或后入路神经恢复均有1~3级提高。结论前或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注意根据术前检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机制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 ,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 14例。结果 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 ,椎管狭窄改善 ,经 6个月~ 4年 2个月随访 ,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 ,无后凸畸形 ,Frankel分级获得 1~ 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需及时手术治疗 ,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椎管减压 ,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 ,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的机制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椎管间接减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钌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14例。结果 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狭窄改善,经6个月~4年2个月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Franker分级获得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和间接椎管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路三柱重建治疗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对21例累及后柱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次全切植骨支撑内固定,并行后外侧植骨。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54岁,平均35.5岁。骨折椎体:T11 1例,T12 4例,L1 8例,L2 5例,L3 3例。术前Cobb角(25.34±3.4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6个月。手术时间135~275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700~1 650 ml,平均870 ml.术后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Cobb角术后(4.01±2.03)°,末次随访(4.34±2.38)°。21例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三柱重建术兼具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优势,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期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一期行后路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前路椎体次全切钛脊柱重建融合.结果 本组访17例,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由40.5°(30°~45°)达到8°(5°~15°),矫正角度丢失1.5°(0°~10°),椎体高度恢复90%,融合率100%.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畸形矫正和维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侧入路侧前方减压椎体前中柱钛网重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椎体270°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量120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1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所有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对于伴有三柱损伤的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目前常用的术式有经前路减压Z-plate钢板内固定[1],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等;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我们采用经后路270°减压重建内固定术,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保持脊柱三柱稳定,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就该术式与前路减压Z-plate钢板内固定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2种术式进行生物力学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脊柱后路S-F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作者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月间行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3例,术后随访3~14月,结果骨折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3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月愈合,作者认为:脊椎后路S-F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爆裂性骨折占发病率15%.约30%~60%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因骨折块常于前方压迫脊髓,需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恢复脊柱生理及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本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运用前路减压、钛网重建治疗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46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51个月,骨折均获得融合,术后神经功能除l例A级无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运用前路重建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充分减压,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3.
前入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入路减压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施行前入路减压、植骨、 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 19例随访9~35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融合牢固,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A级1例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Z-Plate内固定系统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6例采取椎管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12~32个月,平均20.5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患者.术后12个月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既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又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手术.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的百分数,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61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24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较好,术前后突成角平均26.8°,术后为7.8°.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58.5%,术后平均为5.6%.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3个月.70例有Frankel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4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侧前方手术减压、固定可同时进行,入路简单,减压充分,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最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脊柱后路S-F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作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月间行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23例,术后随访3`~14月,结果骨折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3例,所有患均在术后3月愈合,作认为:脊椎后路S-F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072-107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单一椎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分别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破情况;随访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及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1年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6例伴有神经症状,术后1年时15例完全恢复,1例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到D级。术后骨折均得以较好复位,未见内固断裂、松脱及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中央椎管及神经根进行有效的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重建脊椎三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后入路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5例。结果11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个月。术前后凸成角平均26&#176;,术后平均7&#176;;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42%,术后平均8%,112例获得Frankel分级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开窗减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减压彻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方便等诸多优点,可作为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6岁;均为单一节段骨折,T_(11)8例,T_(12)10例,L_112例,L_26例。按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分系统(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总评分为7~9分,平均7.4分。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merica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神经病损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D级8例。36例均采用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分别对比评估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以下各项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ASIA分级评估);后凸畸形矫正(Cobb角)情况;伤椎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记录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及植骨面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3.5(2.8±0.3)h;术中出血量为550~1 350(880±120)ml;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情况:除A级和B级各有1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7例,D级10例,E级17例。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伤椎椎管容积恢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各个指标在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结果与术后初期复查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后经椎管进行椎体前中柱减压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有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经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环脊髓360°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其椎管减压彻底、即刻稳定脊柱、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神经症状出现,伤椎Cobb角5°~15°(7.8°±0.5°),X线脊柱序列基本正常。11例均获随访,时间4~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