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颈部胸导管淋巴瘘模型.方法 将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腹部胸导管组.各组分别在颈部胸导管、左颈干、腹部胸导管行胸导管结扎穿刺,制成胸导管淋巴瘘模型.对比各组操作成功率及淋巴引流量.结果 3种方法引流的淋巴液无明显性状差异;颈部胸导管直接组较另外两组操作成功率低(P<0.05),颈部胸导管间接组与腹部胸导管组操作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腹部胸导管组在引流量方面明显多于颈部胸导管直接组、颈部胸导管间接组(P<0.05).结论 大鼠颈部胸导管间接造瘘法可稳定引流淋巴液,且不骚扰腹腔,是稳定、可靠胸导管淋巴瘘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更广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在复发性乳糜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胸导管结扎术后复发性乳糜胸患者22例,总结22例患者手术方式、原手术径路、乳糜胸复发部位和再次术后并发症,分析其乳糜胸复发的可能原因并在常规胸导管整块结扎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采用将除食管、降主动脉以外的后纵隔组织非解剖性整块结扎切断的方式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22例复发性乳糜胸患者再次手术后乳糜胸均缓解,除1例患者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采用非解剖性胸导管整块结扎切断手术方式通过消除乳糜胸复发的解剖学基础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乳糜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术中结扎胸导管对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预防发生乳糜胸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上段、中上段、中段、中下段和下段5组,了解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结扎和不结扎胸导管与术后乳糜胸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 术后共计8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总发生率3.3%.上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3例,未结扎组5例;中上段病变结扎组和未结扎组均未发生乳糜胸;中段病变未结扎组1/28(3.6%);中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9(2.6%),未结扎组1/35(2.9%);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7(2.7%),未结扎组2/44(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是否结扎胸导管结扎对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均无影响(P》0.05).结论 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降低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术后继发乳糜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目前胸锁关节脱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胸锁关节重建术、锁骨内侧端切除术、胸锁关节内固定术。内固定术是手术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其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结论探索符合胸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仍是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导管与静脉吻合术治疗复发性重症乳糜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引流量以及有无胸导管损伤,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糜胸病人63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7例,每日胸腔引流量<1 000 ml且无胸导管损伤;B组26例,每日引流量>1 000 ml且淋巴管造影证实有胸导管损伤。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胸导管结扎或胸导管与静脉吻合等不同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病人的症状、胸腔闭式引流液的性状及量、术后恢复时间和预后等。结果 根据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P<0.01)、长期吸烟(P=0.04)、长期饮酒(P=0.03)、曾有恶性肿瘤病史(P=0.02)的病人发生B组乳糜胸的几率更大。A组乳糜胸多数经保守治疗可治愈,而B组中21例保守治疗无效。这些病人采用胸导管结扎手术治疗,其中3例结扎后仍反复乳糜胸病人采用胸导管与静脉吻合术治愈。结论 每日引流量>1 000 ml伴胸导管损伤类型的乳糜胸应积极手术治疗,胸导管结扎术对常规类型的乳糜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持续反复的重症乳糜胸,胸导管与无名静脉或奇静脉吻合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23(4):I0001-I000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发展,促进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交流。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相似文献   

7.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发展,促进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交流。本刊实行同行评议审稿制。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支具多种多样,且临床中使用广泛。国内外对防治脊柱畸形的胸腰椎支具研究很多,但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胸腰椎支具报道甚少。关于胸腰椎支具防治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有效性、佩戴时间等方面,国内外又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胸腰椎支具的种类、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4年以来,行食管癌手术235例,有3例发生乳糜胸,其中2例经及时开胸结扎胸导管而治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其后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防治办法未再发生乳糜胸。1 胸导管的局部解剖及损伤原因手术造成胸导管损伤所致乳糜液漏至胸腔称乳糜胸,其发生率国内为0.6%~2.8%,由于胸导管是人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90-1193
本文阅读和分析国内外关于胸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胸锁关节的解剖特点导致其稳定性主要由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维持。胸锁关节脱位时X线片敏感性差,CT有助于明确诊断。胸锁关节脱位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包括胸锁关节重建术、锁骨内侧端切除术、胸锁关节内固定术等。内固定术是手术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其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探索符合胸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仍是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2 6 - 5 5岁 ,平均 37岁。病变范围胸3 ~胸5椎体 ,其中胸3 ,4结核 3例 ,胸3 ~胸5转移性肿瘤 3例 ,胸4,5骨折 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显露胸1~胸5椎体 ,结核行病灶清除 ;肿瘤行病椎切除 ,骨水泥充填 ,Z -plate内固定 ;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 -plate内固定。结果 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 ,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 ,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无 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伤口均一期愈合 ,仅 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 ,经对症治疗 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路 ,便于行侧前方减压 ,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导管结扎术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的两组共836例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乳糜胸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其中结扎组431例,术中常规在膈上水平整块结扎胸导管,非结扎组405例,术中未常规结扎胸导管,术后并发乳糜胸者,再次采用手术治疗。结果结扎组无术后乳糜胸发生。非结扎组术后发生乳糜胸15例(3.7%),治愈13例(86.7%),死亡2例(13.3%),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常规结扎胸导管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胸的发生。膈上胸导管结扎法稳妥有效。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发展,促进国内外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交流。本.刊实行同行评议审稿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间隙入路清扫Ⅲ组淋巴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手术),同时沿胸大肌肌问沟切开胸大肌,彻底清除Ⅲ组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对照组采用仅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手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彻底清扫腋淋巴结,明显减少胸大肌萎缩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结论经胸大肌清扫Ⅲ组淋巴结既保留胸大肌功能,又彻底清扫腋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CT的胸主动脉夹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为分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胸主动脉夹层患者CT数据,用MIMICS 13.0数字化影像处理软件,获取胸主动脉夹层的优化表面模型,随后导入ANSYS 11.0进行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有限元体网格划分。最后在ANSYS CFX 11.0中完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临床上适用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了个性化胸主动脉夹层模型中血液流场的流线、速度矢量、血管壁面压力和血管壁面切应力的分布和变化。结论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胸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计算和临床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破裂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胸外伤迟发性血胸是指胸外伤24h以后出现的血胸。我院1990年1月~1998年8月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或血胸183例,其中迟发者24例,占13.1%。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675例,术后乳糜胸5例,发生率0.75%,每日乳糜液量少于500ml,保守治疗治愈。未预防性结扎胸导管735例食管癌切除术,发生乳糜胸12例,发生率1.64%,乳糜液量大,8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因衰竭死亡。认为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可降低乳糜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传统开胸手术术前常禁食,乳糜液较透明,胸导管呈无色透明,因此术中难以被发现而易受损伤。目前常用的预防乳糜胸的方法为结扎胸导管。但有研究显示,结扎胸导管可导致淋巴淤滞,进而引起糖脂代谢紊乱。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的放大性能有益于术中显露和保护胸导管。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间,在胸腹腔镜的基础上,对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于术前晚予以口服橄榄油100~150 ml来标记胸导管,有效避免了乳糜胸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乳糜胸是胸部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我院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 3 2 6例 ,发生乳糜胸 5例 (1.5 3 % )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9~ 62岁。上段食管癌 3例 ,中段食管癌 2例。乳糜胸均位于左侧胸。每日胸液 3 0 0~ 180 0ml。胸液苏丹Ⅲ染色阳性。本组行禁食、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胸液逐渐消失。消失时间 5~ 12d ,平均 8d。术后随访 1~ 2个月未见胸腔积液。讨  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主要是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所致。由于胸导管的解剖特点 ,术中最易损…  相似文献   

20.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稿约《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