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15年间北京妇产医院产科4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9例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病例中,胎盘因素(48.97%)占首位,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28.57%)。出血量在1700~8000ml,平均(4176±1691)ml。49例患者均输血治疗,输血量400~4800ml。49例患者皆存活,围生儿死亡2例(3.64%)。结论对于产科出血,在使用各种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P)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者(即PPP)25例(研究组),附着于其他部位者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情况.结果:PPP患者的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可发生严重产时大出血,产前要做好抢救预案,产时积极有效控制出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危评分法预测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求在产前评估产后出血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0年12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前置胎盘病例产前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 (1)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24%,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6%;(2)与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有关的因素有高龄产妇、2次以上流产史、剖宫产史、前壁的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有产前出血史、无产前检查、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3)以产前存在的与产后出血量有关的因素作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评分,若评分≥4分则可能发生严重产后出血。结论 (1)前置胎盘产后出血量与有高龄产妇、2次以上流产史、前次剖官产史、前置胎盘的分类、有产前出血史、无产前检查、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显著相关;(2)鉴于产前同时存在危险因素4项以上极易发生产后出血,提出用产前高危评分来预测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及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采取剖宫产结束妊娠,特别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及合并产前出血的患者。剖宫产术时,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后子宫收缩差,血窦不易闭合,易出血不止,有时无法控制,是产科急诊切除子宫的指征之一。近年我们在子宫胎盘剥离面局部多点注射催产素法控制剖官产术中前置胎盘剥离出血及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代产后出血3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通过对我院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代产后出血病例特点的变化。方法 对1993~1995年、2002-2004年共346例产后出血病例分为前后3年两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包括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分娩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V)变化等指标。结果 2002年-2004年产后出血发生率较1993年~1995年明显上升。后3年产妇年龄较前3年增加。剖宫产分别占两组产后出血病例的49.04%和51.24%。宫缩乏力仍然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第一位原因(51.9%vs58.7%),胎盘因素有显著上升(14.1%VS20.7%)。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血球压积下降值后3年明显低于前3年(P〈0.05)。6年间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7例,其中5例为胎盘因素。结论 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近年来有所增加,成为产后出血的第二位原因,并成为导致子宫切除的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植入性胎盘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入性胎盘是指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者。根据植入面积的大小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1]。是产科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甚至子宫破裂。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现对我院近10年来的13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前置胎盘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重症病区(OICU)收治的395例前置胎盘孕妇的病例资料,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组和无产后出血组的孕次、流产次数≥3次比例、瘢痕子宫比例和产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组中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及胎盘植入的比例、介入使用率和子宫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无产后出血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次数、胎盘植入和术中出血量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产前血红蛋白是产后出血的保护性因素。近10年前置胎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置胎盘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比率以2015年为峰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前置胎盘孕妇入住OICU的天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目前集中于6~7d出OICU,新生儿NICU转诊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结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次数≥2次、术中出血量和胎盘植入是影响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子宫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治疗。结果1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发生在剖宫产术中,例1、例2为瘢痕子宫;例3为瘢痕子宫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例4、例5为双胎;例6、例7为巨大儿;例8为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例9、例10为胎盘粘连植入,经过按摩压迫子宫、药物治疗等无效;均采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行子宫缝扎后出血即止,预后良好。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产科出血、减少产科出血死亡是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子宫缝合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止血迅速,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20年间分娩总数50526例,回顾分析其中48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占分娩总数的0.095%(48/50526),其中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37例。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27例,占56.25%;宫缩乏力14例,占29.17%;子宫破裂4例,占8.33%;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6.25%。其中经产妇子宫切除中胎盘因素最为多见(69.70%,23/33),而初产妇中宫缩乏力占主要因素(60.00%,9/15)。有74.09%(20/27)的胎盘异常患者有前次剖宫产或子宫手术史。结论胎盘因素是导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预防胎盘异常种植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要想做到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抢救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手术时机及孕产妇结局,为预防和处理产后大出血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46例因产后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5年间共住院分娩56 436例,有582例发生了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1.03%;其中4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产后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43.48%,20/46),宫缩乏力(36.96%,17/46),胎盘因素合并宫缩乏力(10.87%,5/46),羊水栓塞(4.35%,2/46)和晚期产后出血感染(4.35%,2/46)。出血量1 500~4 000 ml,平均(2 783±625)ml。46例患者均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 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产后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胎盘因素是急诊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围生期子宫切除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围生期子宫切除术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行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围生期子宫切除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围生期子宫切除占分娩总数的0.33%,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66例(94.3%),阴道分娩4例(5.7%)。子宫次全切除术53例,全子宫切除术17例。围生期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47.1%)、宫缩乏力(22.9%)、子宫切口感染(12.9%)。多因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OR=873.432)、胎盘植入(OR=96.258)、前置胎盘(OR=75.293)、剖宫产史(OR=17.587)、子宫切口感染(OR=3.906)、胎盘早剥(OR=2.857)是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生期子宫切除术是治疗重度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把握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的时机,可以有效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间共34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分娩后子宫切除率是阴道分娩的5.2倍,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因素以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居首位。结论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关键在于提高妇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加大计划生育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4.
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和子宫下段纵切口对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者为对照组(117例),以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为研究组(142例),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时并发症、产时和产后24小时累计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产期结局。结果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附着位置等有关因素比较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术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宫腔填纱条和子宫切除率、围产期结局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而且避免子宫切口撕裂、宫腔填纱条和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率也明显减少,是前置胎盘剖宫产结束妊娠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15.
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89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其中59例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1)我院近10年来中央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2.26%(896/39726),中央性前置胎盘中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6.58%(59/896);(2)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史;(3)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产时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未并发胎盘植入者(2χ=70.944,P=0.000),并发胎盘植入者平均出血量高达2846.19m l;(4)所有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5.42%(15/59),保守性手术为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B-Lynch缝合和子宫动脉结扎等,而未并发胎盘植入者子宫切除率为0.96%(8/837)。结论:(1)对高龄的、有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2)为减少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因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母儿造成的危害,强调终止妊娠前的充分准备;(3)治疗上保守性手术和子宫切除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出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子宫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特点以及选择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产科出血因素行子宫切除或者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子宫切除的患者中,胎盘因素10例,占62.5%(前置胎盘/胎盘植入7例,胎盘早剥伴有凝血功能障碍3例),子宫异常4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破裂各1例)占25%;羊水栓塞致DIC后切除子宫2例占12.5%。1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前置胎盘3例,占15.8%,子宫收缩异常13例(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中剖宫产4例、双胎4例,急产产后出血2例,巨大儿1例,巨大子宫肌瘤2例)占68.4%,剖宫产并发症3例(子宫切口延裂致阔韧带血肿和子宫动脉瘤各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占15.8%,其中2例栓塞失败,分别行子宫切除术和开腹探查血肿清除术。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4 593±2 727)ml,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平均出血量(2 601±90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有11例出现了DIC表现占68.7%。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生DIC1例,占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者均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是栓塞术作为保守治疗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尽早采用,一旦发生了严重的DIC和休克,则失去了机会。而保守治疗不能短时间见效,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相关防治措施,以期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为分娩产后大出血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0例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93例;胎盘因素39例;软产道损伤25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且高龄产妇与经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还包括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只有采取措施积极控制产后出血,才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时宫腔球囊填塞导致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例宫腔球囊填塞术导致子宫破裂的诊治经过,并以"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宫腔填塞"、"子宫破裂"、"Bakri球囊"、"宫缩乏力"、"子宫切除"等为关键词在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Embase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2000至2020年收录的文献中进行检索,对本例及文献中宫腔球囊填塞导致子宫破裂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文献检索连同本例共有9例宫腔球囊填塞导致子宫破裂,其中7例使用Bakri球囊,1例使用BT-Cath球囊,1例使用宫腔球囊。球囊放置指征为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3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后(2例)和晚期产后出血(4例);7例在宫腔压迫期间发生子宫破裂,2例发生在球囊放置时;5例原发性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患者中,4例行子宫修补,1例行子宫切除;4例晚期产后出血伴子宫破裂均行子宫切除术。 结论行宫腔球囊填塞术应警惕发生子宫破裂;应在超声监视下放置球囊;球囊填塞后仍然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考虑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原因、手术指征和时机等因素,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于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48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为不可控制的子宫出血,胎盘因素占首位。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出血,挽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吲。结论:孕产次、病理妊娠及分娩方式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比较27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8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凶险型组与普通型组发生产前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输血凶险型组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术中出血量大,子宫切除率高,对孕产妇有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