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微创神经外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经典神经外科趋于成熟,20世纪后半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20世纪90年代神经外科进入微创时代.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是神经影像学、微导管、超声、激光技术、放射医学、光学和计算机科学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尖端,是现代科技成果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综合体现,已成为神经外科发展的前沿.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其最大优势就在于能以最小的创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提供了神经功能保全最好、效果最佳、安全度最大、创伤及痛苦最小的治疗,真正达到微创."微创神经外科"的概念首先由Bauer和Hellwig提出,当时主要是指内镜神经外科,目前微创神经外科的内容已远远超出内镜神经外科,主要包括内镜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进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手术理念和技术的革新,神经外科逐步由经典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步入微创神经外科时代,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21世纪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以锁孔(keyhole)技术为代表的手术方法标志着微创神经外科有了新突破.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我科在云南省内首先独立完成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技术治疗前颅窝底肿瘤4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赛  焦德让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6):512-516,532
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是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并保持患者最佳生活质量的治疗。近年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神经外科临床上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突出的是越来越多的先进手段和微创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如颅脑创伤救治体系和监测技术、血管内治疗技术、放射外科技术、内镜技术、导航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入神经放射医师陆续对一些手术难以治疗的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血管损伤、脑血管畸形、头面部血运丰富肿瘤及脊髓血管性病变等开展了血管内途径治疗,大大扩展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治疗范围,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血管内介入治疗这一微创技术已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我国这项技术也正在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微创神经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一词由英文minimally invasive翻译而来,其概念应从两方面来理解,狭义概念是指小范围手术入路或微创性治疗方法;广义概念是指最大程度解除患者病变并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1992年Bauer和Hellwig首先提出"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概念,现一般认为这一新兴学科包括:内镜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近年来,微创神经外科已展示出美好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之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7,(1):105-108
<正>颅内动脉瘤是指异常原因导致脑动脉壁的瘤样膨出,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破裂动脉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致死致残率很高。过去20年来,开颅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显微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血管内介入材料及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管内治疗以其微创的特点已成为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在此两种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又催生了以杂交复合手术治疗复杂动脉瘤的合作方式。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有适应证者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作出明确病因诊断;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3例脑AVM、40例脑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依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全面评估后行药物治疗或支架置入术。结果:40例脑动脉瘤31例获得治愈,7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2例死亡;3例脑AVM畸形团近完全栓塞;11例颈动脉狭窄经血管内及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其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并逐渐成为某些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瘤、颈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治疗观念的改进、新型设备材料的研制和核心技术的普及,血管内治疗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随着导管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介入性治疗已成为血管内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重要功能区的脑血管畸形(AVM),颅内动脉瘤(aneurysm ofbrain),颈内动脉海绵窦漏(CCF)的治疗,更具有其优越性。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介入性治疗,国内目前仅有北京、上海等少数专科医院开展了这项手术。今年以来,我院采用该项技术治疗5例脑血管病,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本组均采用固体栓子。治疗AVM用栓子,根据畸形供血动脉的内径大小,制成直径  相似文献   

9.
丘瑾  童晓文 《中国医刊》2005,40(12):24-26
随着科学技术、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不但十分重视治病的效果,而且对手术的创伤、痛苦的大小、术后恢复的快慢以及手术瘢痕对美观的影响也非常关心.因此,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手术努力的方向,即手术在向微创化发展.微创(minimal invasive)成为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它的实施是现代医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短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血管减压术,成功地为26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上述疾病系颅内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神经所致,随着血管的跳动造成患者闪电样疼痛或肌肉抽动,传统治疗采用开颅手术解除血管压迫。该院神经外科改进的微创血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克服了开颅手术风险高、痛苦大的缺点。该手术只需在患者颅骨钻一小孔,即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  相似文献   

11.
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伟水  梁裕盛 《微创医学》2009,4(4):398-401
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MIS)是指通过微小的神经组织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的一门学科[1]."微创手术"即以最小的医源损伤,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争取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微创手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还是观念问题.现将微创神经外科的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创脊柱内镜技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在临床研究报道中创伤最小、治疗效果获得普遍肯定的椎间盘摘除术式。然而,临床医师要使内镜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需要在实践中对这一技术进行不断改良及探索,使微创脊柱内镜技术的适应证变得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拓展手术适应证、更加精准、更加注重微创、更加关注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Yu WP  Jing ZP  Bao JM  Zhao ZQ  Zh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5):348-349
支架-人工血管移植物(SG)经腔内植入主动脉和外周血管已广泛用于多种血管疾病的治疗,成为血管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这一微创技术的治疗效果令人鼓舞,但腔内血管移植物感染作为其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因此困扰着血管外科的临床实践,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则导致手术失败,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神经内镜(neuroendoscopy)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可以缩小开颅范围,并放大手术野内解剖结构图像,增强局部光照,提高了手术效果,属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neurosurgery)的重要技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神经内镜的问世及配套机械设备的不断完善,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蛛网膜囊肿、脑室内微小病变、脑实质内囊性病变、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获得良好疗效。另外,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导航手术,发挥二者的微创优势,促使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锁孔入路的分类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Zhang M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71-1372
以微创理念为核心的微创神经外科在20世纪末已成为颅内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模式。锁孔手术(keyhole surgery)即是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创”的中心原则是在保证充分处理病灶的前提下,将手术损伤降至最低限度。在微创理念的影响下,开颅手术逐渐形成两大趋势。一种是针对于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累及范围较广而难以显露的病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793-795
微创神经外科学是在显微神经外科基础上逐步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显微神经外科建立,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国际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得到普及。随着众多高科技的微创手术设备,如神经导航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伽玛刀等)的出现,微创神经外科学(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以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为代表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秦千子  黄顺荣 《广西医学》2000,22(2):284-289
随着内镜技术、设备及器械的发展 ,使几乎所有的开放手术均能在内镜外科手术下顺利完成(1) 。内镜外科亦称微创外科 ,它突破了手术必须剖腹开胸的传统外科观念 ,以最小切口创伤完成原须大切口才能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 ,并且安全有效。自1 990年 Fowler等首次腹腔镜切除乙状结肠 (2 )以来 ,大肠癌的微创手术已在发展。但在微创手术的根治性切除及癌转移复发方面仍存在着争议 (3 )。现结合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 ,就大肠癌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1 大肠癌微创手术的特点  大肠癌微创手术分为结肠镜下大肠癌切除术 (4 )…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元  肖绍文 《广西医学》2008,30(11):1713-1715
影像领域的新技术如高分辨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清晰的示踪图(road mapping)、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等,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提供了便利;特别是随着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栓塞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使该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治疗效果也更加肯定,栓塞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1],本文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领域内不断涌现的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介入神经外科学以及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脑血管病的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术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岛叶胶质瘤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和功能区,手术难度大,随着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对这些肿瘤的手术治疗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果[1].现将我科近年来经手术治疗的39例岛叶胶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