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全麻术中突发恶性高热成功抢救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麻醉中的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发生率虽低,但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而且凶猛,如无特殊药物,病死率很高。积极预防,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抢救,是目前国内在缺少丹曲洛林的有限条件下,有效救治MH、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质控专家指导下的基层医院麻醉病例讨论的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由海南省麻醉质控中心组织并拟定参与"麻醉疑难病例讨论"基层行活动的基层医院及麻醉专家;基层医院医生负责拟讨论病例的采集、幻灯片制作,麻醉专家按期到基层医院指导病例讨论。讨论结束后,麻醉质控中心收集各参与专家及基层医院麻醉科对本次讨论的反馈与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基层医院麻醉医生获得与麻醉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对病例讨论的认识及参与积极性,促进其良好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海南省麻醉质控中心获得基层麻醉病例讨论的现况与需求。结论麻醉质控专家指导下的基层麻醉病例讨论实践值得推广,不但促进了基层麻醉医生病例讨论水平的整体提高,也为质控中心明确帮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由青海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于2011年11月2日,受青海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直接领导,是协助医政医管局对全省医院麻醉科进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延伸机构,目前青海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在青海红十字医院,在管理上同时接受医院的具体工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1概述1.1麻醉质控组织建设情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于2011年年底正式成立。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由黄宇光教授任中心主任,并组建了以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5.
恶性高热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恶性高热症 (MalignantHyperthermia ,M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患 ,此病的易感个体在接触某些麻醉药物时可发生危及生命的高代谢状态。已发现恶性高热症与ryanodine受体基因 (RYR1)缺陷相关。肌肉活检作体外氟烷和咖啡因肌肉收缩试验是诊断MH易感性的唯一可靠方法 ,非特异性肌松药丹妥宁钠是目前已知的根本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会议暨上海市临检质量管理学习班于 4月 16日至 18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分别由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名誉主任陶义训教授、张锦锋主任、胡晓波副主任主持 ,上海市卫生局医政处颜世洁处长到会并作了报告。颜处长传达了全国及上海市医政工作会议精神 ,确定了上海市全年临床检验质控重点。她在报告中首先对全市质控工作作了肯定 ,她说 :上海市临床检验质控工作成效显著 ,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 ,由行政管理转向专家管理。上海市临检质控中心在制定标准、规范上 ,对基层业务指导、督促、检查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现将崇州市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做法介绍如下。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崇州市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挂靠崇州市人民医院,日常工作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1]。质控中心设主任1名、执行主任1名、省市级顾问3名,副高职称专家14名。  相似文献   

8.
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各级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医疗活动的基础,是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要素。制定医疗安全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质控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是各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的核心内容。安徽省麻醉质控中心通过开展全省麻醉学科基线调查,制定麻醉学科管理规范、质控标准,开展专业质控培训及医疗质量安全督查,推进全省三级质控网络及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麻醉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质控组织监管作用,推动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保障医疗安全方面起到了  相似文献   

9.
12020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工作总结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在2020年主要完成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1)凝聚共识,联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携手抗疫;(2)继续完成麻醉专业质控指标的修订工作,并组织《国家医疗安全与质量报告-麻醉分册》的编写;(3)更新质量管理相关专家共识,继续麻醉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4)医院大力支持,完善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办公软硬件条件;(5)办好《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宣传麻醉及围术期质控工作;(6)积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参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术中恶性高热抢救成功的护理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临床上罕见的以麻醉药为促发因素的致命性综合征。该病病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欧美白人发病率高,在亚洲及黄种人中发病率极低。特效药丹曲洛林问世之前,本病死亡率为79%~91%。近年来国内对MH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尚无护理方面成功配合抢救的探讨。我科成功地抢救了1例麻醉  相似文献   

11.
恶性高热(malignanthyperthermia,MH)是在有易感体质的病人中由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所激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3]。在临床中较为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成人约为1∶50000[1,2]。但从国内报道的恶性高热的例数来看,其例数远远小于国外统计数值。本文通过对一例典型恶性高热病例的诊断治疗,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MH的早期诊断及治疗。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先心,室缺。无恶性高热家族史,术前检查心功能Ⅰ级,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麻醉采用大剂量芬太尼复合少量安氟…  相似文献   

12.
范基农 《检验医学》2014,(5):487-487
<正>3月25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在上海宾馆组织召开了2013年度上海市医疗质控中心工作总结交流会。市卫生计生委瞿介明副主任、市医院协会陈志荣会长、市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处张炜处长以及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谭申生主任、各大专院校、申康中心、区县卫生计生委、部分三级医院领导、本市55个专业质控中心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炜处长主持。谭申生主任首先就55个质控中心2013年开展的质控工作进行了总结,从各质控中心开展督查的情况,督  相似文献   

13.
1、2019年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工作总结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质控中心(2019年主要完成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工作机制,推动麻醉质控网络向基层延伸;(2)完成2019年度《国家医疗安全与质量报告-麻醉分册》的编写,并开展麻醉质控指标的修订工作;(3)培养掌握质量管理专业知识的麻醉人才,积极开展学术交流;(4)学习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工作先进经验,推动质控数据采集网络建设;(5)办好《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建立麻醉及围术期质控的宣传平台;(6)积极配合国家卫健委,完成其他相关质控工作,包括参与中德医院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协助完成麻醉学科医疗卫生70周年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4.
恶性高热(MH)是一种以麻醉药为诱因的遗传性疾病,本文介绍了1例恶性高热后并发肾衰、肝衰患者,经手术室及ICU期间积极救治并得以康复的过程,并重点总结了救治时的护理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提升全国各省护理质控中心的管理能力,"2015年第二期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管理培训班"于6月27日在杭州拉开帷幕。本次培训由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办,针对护理管理工作现阶段的任务、目标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护理质量指标的监测进行了深度解读,并采取了专家授课、小组讨论、组间点评及专家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对各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进行培训。授课讲师包括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主任简伟研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张海燕以及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护理部主任朱宗  相似文献   

16.
冯波 《现代护理》2005,11(16):1372-1373
恶性高热(MH)是一种以麻醉药为诱因的遗传性疾病,本文介绍了1例恶性高热后并发肾衰、肝衰患者,经手术室及ICU期间积极救治并得以康复的过程,并重点总结了救治时的护理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17.
恶性高热 (malignanthyperthermia ,MH)是临床上罕见的以麻醉药为促发因素的致命性综合征[1]。该病病因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欧美白人发病率高 ,在亚洲及黄种人中发病率极低。特效药丹曲洛林问世之前 ,本病死亡率为 79%~91% [2 ]。近年来国内对MH的认识逐渐加深 ,但尚无护理方面成功配合抢救的探讨[1,3~ 5 ]。我科成功地抢救了 1例麻醉中吸入异氟醚后恶性高热患者 ,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现将其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 0岁 ,因右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继发性癫痫而入院 ,拟在全麻神经导航下行右颞叶病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度上海市临床检验质控工作会议于3月24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陈悦主任在会上总结了2005年度上海市临床检验质控工作,并对2006年临检质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划。陈悦主任介绍了临检质控中心2005年度的六项重点工作和七项常规工作。六项重点工作为:(1)健全质控网络,扩大质控覆盖面;(2)加强对非检验科的小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完善质控体系;(3)加强检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4)编制完成2005年临床实验室质控督查要求;(5)完成2005年度的盲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6)强化项目管理,继续开展PCR项目的技术准入工作。七项常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用国产奥美拉唑钠原料药生产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了血管刺激性实验、豚鼠致敏性实验、溶血实验、异常毒性实验.结果 兔耳缘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未见对血管有明显的变性和坏死等严重刺激反应;豚鼠致敏试验未引起豚鼠的过敏反应;药物质量浓度为0.4g/L时4h内未引起溶血现象;药物质量浓度为0.4g/L时 48h未引起小鼠异常反应.结论 国产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按临床常用剂量给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陈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6):3526-3526
临床上注射用头孢匹胺钠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抗生素,笔者发现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盐酸异丙嗪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