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纳洛酮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洛酮 (naloxone)又名烯丙羟吗啡酮 ,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和 β 内啡肽大 ,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 ,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 ,实现其疗效。自 1971年临床应用以来 ,其应用日趋广泛 ,且效果比较理想。本文对纳洛酮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对吗啡拮抗作用能迅速反转吗啡类作用 ,除了用于吗啡、哌替啶、阿片类中毒的解救 ,还可用于吗啡、芬太尼全麻术后恢复自主呼吸 ;用于缓解阿片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过量所致的呼吸抑制、精神症状和烦躁不安。利用对已有阿片碱成瘾者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生物鉴定法研究吗啡和其拮抗剂纳洛酮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与已知的植物性神经递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吗啡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的自动节律性运动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鸦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完全翻转吗啡的加强作用。提示豚鼠胆囊肌条上可能有鸦片受体存在。用阿托品阻断 M 受体后,吗啡的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吗啡对胆囊肌条的加强作用很可能是通过胆碱能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吗啡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临床上出现的重度疼痛,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吗啡耐受,大大降低了其作用效率。μ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是吗啡的主要作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MOR也具有该类受体家族的"失敏-内吞-复敏"特性。长期大量应用吗啡后,MOR磷酸化和失敏会加速吗啡耐受的出现,而MOR的内吞作为一种保护机制,能够拮抗吗啡耐受的形成。本文就MOR参与吗啡耐受的角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洛酮(naloxone)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仅在吗啡的N-位甲基以烯丙基取代,6位羟基变为酮基,而它的药理作用却与吗啡相反,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它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与β-内啡肽的亲和力,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以及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方法: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OFQ与吗啡,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并观察OFQ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OFQ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鞘内注射OFQ可延缓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而对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几乎无影响;OFQ与吗啡间无交叉耐受性.结论:OFQ延缓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G蛋白-AC-cAMP系统有关,也可能与其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的释放有关;OFQ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可能不同,OFQ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脊髓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化学名为烯丙羟吗啡酮,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对4型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纳洛酮还能够竞争性拮抗应激状态下因大量内啡呔分泌所引起的广泛性病理生理效应,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鉴于许多药物的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表现在高效、化学结构的特异性和生物组织的特异性,因此很久以来就认为许多药物是通过与受体相结合而产生作用,而且业已证明许多药物的受体实际上也是一些内源性递质的受体。吗啡类药物也有它的特异受体。1973年Snyder直接在神经组织中证实了阿片受体的存在。这些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是一种蛋白质,在机能上是特异的,它们只对吗啡类药物及其相应的拮抗剂具有显著的亲和力,而对很多神经传导递质及其他神经活性物质如多巴胺、正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则无这种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纳络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络酮(Naloxone)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它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与β-内啡肽的亲和力.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药效。临床上一般将纳络酮用于治疗颅脑损伤。纳络酮具有拮抗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目前已广泛应  相似文献   

9.
盐酸纳洛酮是由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只是在吗啡分子式上的N-位甲基以烯丙基取代,6位羟其变为酮基,这一变化导致了纳洛酮与吗啡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①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无激动活性;②纳洛酮与阿片受体亲和力是吗啡的16倍,小剂量肌肉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类的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0.
纳洛酮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碧 《重庆医学》1999,28(4):311-311
盐酸纳洛酮(NaloxoneHydrochloride),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纳洛酮合成于1960年,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比吗啡和脑啡肽大得多,但完全没有吗啡的作用,是阿片碱的纯解毒剂.能完全阻断吗啡样物与阿片受体结合,迅速翻转其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对阿片碱成瘾者应用后能立即出现戒断症状.过去,临床多用于成瘾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抑制症状。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深人研究,其临床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我们从1992年以来,将纳洛酮应用于急诊抢救,收到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余玲 《中原医刊》1996,23(8):42-42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余玲纳洛酮(Naloxone)为纯吗啡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时三种阿片受体亚型都有拮抗作用。最初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及内源性吗啡样物质(OLS)研究的深入,纳络酮的临床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苏军凯  郑有顺 《医学综述》1998,4(8):440-442
<正>吗啡依赖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清楚.在发现脑内阿片受体后的十余年中,学者对阿片受体进行大量研究,试图用脑内受体密度、数目和亲和力的改变来解释吗啡依赖成因,但均告失败.近年来,许多学者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受体后效应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其中,G蛋白的活性、Ca~(2+)、cAMP等第二信使和蛋白磷酸化过程的改变.与受体偶联的胞内Ca~(2+),以及钙调素(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在吗啡依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Ca~(2+)与吗啡依赖吗啡作为一种阿片类化合物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影响着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的关闭或开放.目前已知所有的阿片受体都是由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介导而产生效应的.阿片类物质对神经元胞内Ca~(2+)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是急性作用,即直接降低神经元胞内Ca~(2+)浓度.急性注射大剂量吗啡可减少大、小鼠脑突触中钙离子的含量.Toru等(1989)发现к、μ、δ受体激动剂都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吗啡已广泛用于临床疼痛治疗,效果确切,但也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吗啡作用于脊髓内 k受体而局部止痛,作用于脑内 μ 受体而产生中枢性止痛和上述副作用。纳络酮能特异性地拮抗μ受体的作用,故我们在盆腔手术后患者以纳络酮吗啡布比卡因合剂注入硬膜外腔行术后镇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脑室内注射吗啡可以集中其脊髓吗啡受体及中枢吗啡受体作用而对顽固性癌痛有效,并且因用量减少而副作用减少,本文介绍其用法及量的滴定理论公式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地佐辛(Dezocine)是一种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的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1]。镇痛药主要通过结合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而发挥镇痛效应。阿片受体主要有μ、κ和σ三种亚型,σ受体为内源性配体结合受体,因此不作为镇痛药的作用靶点。传统的吗啡类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μ受体发挥镇痛效应,然而其强成瘾性也正是来源于对μ受体的激动作用,这限制了吗啡类镇痛药的广泛临床应用[2]。与吗啡类镇痛药不同的是,地佐辛一方面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效应,另一方面能够拮抗μ受体从而不产生戒断症状,因此地佐辛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麻醉。此外,另一种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喷他佐辛也是一种κ受体激动剂,μ受体拮抗剂,也用于麻醉术后镇痛[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部位吗啡和可乐定镇痛机理及相互关系。方法 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 ,以甩尾法测痛。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射 (i.t)吗啡和可乐定 ,其甩尾潜伏期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i.t吗啡和可乐定其镇痛作用呈协同 ;i.t酚妥拉明能减弱吗啡和可乐定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 ;但纳洛酮仅抑制吗啡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 ,对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 ;i.t吗啡耐药大鼠对i.t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脊髓部位阿片类药产生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有赖于α2 受体的参与 ,但脊髓α2 受体激动药产生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临床急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小平  高岩 《吉林医学》2009,30(14):1509-1511
纳络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结构似吗啡,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几乎拮抗吗啡的所有作用,消除吗啡的中毒症状,可以迅速诱发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脂溶性高,尤以心、脑、肾较高,给药5min脑内浓度为血浆的4.6倍。约50%的纳络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半衰期为1~2h,重复用药才能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 比吗啡或内啡呔均强,该药本身不引起任何吗啡样作用,但 能阻止吗啡类镇痛药与阿片受体结合,小剂量(0.4-0.8mg) 即能解除吗啡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瞳孔缩小、颅内压升  相似文献   

19.
自从70年代中期发现脊髓有阿片受体,并证明镇痛药物可直接阻断脊髓的疼痛传导以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注射吗啡已被应用于手术后或晚期癌肿的止痛,效果良好。产科方面,也应用此法进行了分娩止痛的研究。本组97例妇科大、中手术,术后拔管前硬脊膜外腔一次注射吗啡作为术后止痛,结果满意,故予报道。方法试用过程分为二步,首先在全子宫切除术病例应用硬脊膜外持续阻滞麻醉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硬脊膜外注射吗啡组(吗啡2mg+生理盐水10ml)与不注射吗啡的对照组。取得一定经验后,吗啡量从2mg增加到3mg,以比较其止痛效果及副反应。第二步应用度冷丁30mg、芬太尼0.02mg代替吗啡作硬脊膜外注射,观察其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含有阿片受体的突触膜片与AII孵育,结果表明,AII即使在10~(-1)~10~(-5)mol/L浓度,亦不能竞争抑制~3H-etorphine与突触膜片的结合。提示AII的抗阿片作用不在受体水平。CA-MP的测定表明,皮下注射吗啡可明显降低脑内cAMP的含量;而脑室注射AII可明显升高脑内cAMP水平。皮下注射吗啡降低脑内cAMP的作用可被脑室注射AII所翻转,使cAMP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说明AII的抗阿片作用可能通过受体后cAMP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