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的胆道损伤患者32例根据损伤发现时机、损伤胆道症状等分别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结果 32例中,1例术中行端端吻合T管引流,30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患者近远期疗效良好;1例胆肠吻合失败,合并肝硬化,行U管引流术,术后1年因胆道感染继发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及合理修复方法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道损伤多由外伤及医源性因素引起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 ,由其引起的胆道损伤逐渐增加。胆道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早期识别困难 ,治疗棘手。内镜不仅有助于胆道损伤的诊断 ,且内镜下介入治疗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等优点 ,应作为大多数胆道损伤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道损伤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损伤多由外伤及医源性因素引起,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由其引起的胆道损伤逐渐增加。胆道损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识别困难,治疗棘手。内镜不仅有助于胆道损伤的诊断,且内镜下介入治疗具有安全、高效、微创等优点,应作为大多数胆道损伤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腹胆囊切除术所至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10例资料分析胆囊切除术造成胆道损伤的原因,并将其归纳为人为因素、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钎对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本组10例,因人为因素所致胆道损伤4例,解剖因素损伤3例,病理因素损伤3例。结论术者的高度责任感、熟练的局部解音孽和对解剖变异与炎症粘连的充分认识是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越巍  范东坡 《山东医药》2000,40(23):13-15
为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检查的最佳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对396例术前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于术中行胆道造影、造影选用经Hartmann袋切口及16号注射针头,25%~30%胆影葡胺为常选造影剂。造影成功391例、失败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39例、左肝管结石2例、Mirizzi综合征1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5例、胆总管损伤1例。表明经Hartmann袋切口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中胆道造影有利于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及时处理胆道残余结石,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及时发现胆道解剖变异,减少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临床分期及规范化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26例胆囊结石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按结石对胆囊的病理侵害程度进行术前分期(Ⅰ~Ⅳ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6例患者中,Ⅰ期患者57例,小切口胆道镜取石保胆术53例,其中中转胆囊造瘘术3例,1年后发生胆囊结石复发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Ⅱ期患者1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其中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发生胆漏2例,无胆管损伤严重并发症;开腹胆囊切除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Ⅲ期患者8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开腹胆道镜辅助胆囊造瘘术37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例,10例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胆囊管不通,或胆囊管开口异常而行开腹胆囊切除术。Ⅳ期患者30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是保证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尝试。  相似文献   

7.
杨毅 《山东医药》2008,48(45):89-90
1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运用经硬膜外穿刺针行胆道造影.术中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其中胆总管内结石15例,右肝管汇入胆囊管1例,胆总管远段狭窄1例.未出现胆管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复查结果均未出现胆总管结石残留、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均下降至正常.认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可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及胆总管结石残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2年由作者施行的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术206例病人。结果 206例病人均顺利恢复,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胆管、血管损伤发生。结论 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有效预防胆管损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胆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常见并发症。采用吲哚菁绿(ICG)术中显影的方法精准识别胆总管,以期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纳入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6月行LC患者68例,其中行常规LC患者56例,ICG胆道造影引导下LC患者12例。常规LC组患者用腹腔镜白光、ICG胆道造影组用近红外光检查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术前数据进行平衡。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胆总管损伤发生率。结果胆道造影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9)mL,(20.2±1.6)min,(1.2±0.3)d和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8±2.3)mL,(48.3±5.1)min,(2.3±0.8)d和8.3%(t值分别为-22.709、-19.856、-19.507,χ2=1.287,P值均<0.05)。结论 ICG胆道造影是LC术中鉴别胆总管和胆囊管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胆总管的损伤。该方法胆道辨识度更高、起效时间长、可重复使...  相似文献   

10.
内镜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疾病中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有所增加。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5年收治的由外院转入我院,应用内镜微创治疗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均因术后出现胆瘘、发热和黄疸而诊断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断时间为术后3d至5个月。其中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者15例,剖腹胆囊切除术7例,剖腹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术3例,重症胰腺炎行胰腺被膜减张引流术1例,肝门部胆管占位切除胆管对端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道损伤及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在西安市第十二医院行LC的6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预防胆道损伤及出血的经验和方法。结果 600例患者中2例中转开腹,1例LC术后发生胆瘘;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重视胆囊三角区的钝性分离和精细解剖;强调胆囊颈部三维结构的分离、辨认;灵活、合理处理急性、亚急性胆囊炎患者胆管结构的解剖;根据术中情况决定胆囊壁的切除与保留,是预防LC术中胆管损伤及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对合并症的诊治及术中对胆道损伤的预防周永碧龚建平王曙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简称LC)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但如果术前对胆囊疾病患者的合并疾病认识不足,术中处理不当,术后会出现多种...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2 0 0 2年 ,我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 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35~ 6 2岁。择期手术 1例 ,急诊手术 2例。其损伤均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其中胆总管横断 2例 ,胆总管损伤 1例。术中发现并处理 2例 ,术后 7天发现处理 1例。放管引流治愈 1例 ;2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 ,发生胆道狭窄 ,再次行胆肠吻合治愈。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因术者操作不熟练、缺乏经验所致。术者应熟悉胆囊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及常见变异。损伤大部分有解剖及病理基础 ,如 Colot三角、Moosman区存在胆管或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PT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LC的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进行胆管造影的结果。结果 35例LC术中胆管造影均成功,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结论 LC术中胆管造影操作方便可行,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有效的降低胆管残石率,通过造影还可以排除胆道结石,避免阴性探查,减少患者痛苦,在复杂胆囊切除术中可帮助辨别解剖关系、发现解剖变异,避免术中胆管损伤,提高了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胆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手术操作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病例数在增加,而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创伤大、手术难度高和患者难以接受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2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诊断和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林松 《山东医药》2009,49(48):19-19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一样,术后胆道残余结石(CBDS)的问题日益突出。我院自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有选择性的对78例有相对胆道探查指征的LC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囊管狭长弯曲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分析1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方法和手术疗效。17例患者术前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术中行胆道造影检查,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结果 经2~5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胆囊管狭长弯曲是临床并不少见的胆道疾病,ERCP可提高检出率,行胆囊切除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胆心综合征手术前临床及心电图变化.方法 1000例胆道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比观察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结果 胆道疾病患者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0%,术后治愈率为99%.结论 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胆囊切除术后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9.
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益被外科医生们应用,是否真的比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优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答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有明显的优点。病人住院日期明显缩短,通常在24小时以内,1周以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Fifzgibbons Jr 的300多例个人经验中,合并症发生率少于5%,手术死亡率0%,无1例发生胆道损伤;他认为内窥镜术中由于肝门部的解剖结构被放大而显得更清晰,因而肝外胆管的损伤机会反而较开腹胆囊切除时小。  相似文献   

20.
杨尚风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6):68-69
目的观察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39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21例(A组)采用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治疗,18例(B组)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均无胆道损伤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 d即进低脂、半流饮食。随访1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不适。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所需补液量少于B组(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全胆囊切除术相比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