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和吗啡对开胸手术病人术后的静脉镇痛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n=53)为丁丙诺啡组,用药为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1.5mg,恩丹西酮8mg;B组(n=53)为吗啡组,用药为盐酸吗啡注射液50mg,恩丹西酮8mg。采用一次性持续镇痛泵,每例配药200ml注入镇痛泵内,设置和控制的参数为,①持续剂量为4ml/h;②锁定时间为15min;③PCA剂量为1ml;④负荷剂量,A组为丁丙诺啡0.15mg,B组为吗啡5mg。结果:两组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1±1.6)分和(2.5±1.7)分(P〉0.05),丁丙诺啡组恶心例数为5例,吗啡组为21例(P〈0.01),呕吐例数分别为2例和10例;嗜睡例数分别为10例和13例;头昏例数分别为3例和5例;均无皮肤瘙痒发生。结论:丁丙诺啡和吗啡均可用于开胸手术病人的术后静脉镇痛,而丁丙诺啡镇痛效果较吗啡更强,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安慰剂和吗啡为对照,观察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当术后出现中等程度疼痛(VSA≥4分)时,分别给予安慰剂、丁丙诺啡0.2,0.4mg舌下含片或吗啡片剂10mg。给药后8h内,记录各观察点的疼痛程度差值、疼痛缓解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例病人因未按计划用药被剔除,共有112例完成临床观察并进行分析。丁丙诺啡各组与吗啡组总的疼痛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P<0.01),各观测点的疼痛程度差值和疼痛缓解程度也优于安慰剂组(P<0.05)。丁丙诺啡与吗啡组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但仅丁丙诺啡0.4mg组与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术后镇痛的效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吗啡接近,可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金从参  王必铭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75-3476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受医疗费用。操作复杂等因素影响,现多集中于大中医院。单次硬膜外镇痛方法较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丁丙诺啡止痛作用强而持久.相对不良作用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次硬膜外止痛药物.为此我们观察了丁丙诺啡用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井与吗啡进行了对照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盲试验4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肌注丁丙诺啡0.3mg、0.15mg、哌替啶50mg和安慰剂;开放试验30例,只给予丁丙诺啡0.3mg。结果表明,两种设计的丁丙诺啡镇痛强度都明显高于安慰剂(P<0.01)。双盲法丁丙诺啡0.15mg具有和哌替啶50mg相同的镇痛作用,丁丙诺啡0.3mg则在给药3h后镇痛作用优于哌替啶(P<0.05);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均超过6h。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接受PCA治疗。B组使用丁丙诺啡(每次0.03 mg),最大用量每天1.2 mg;M组使用吗啡(每次1 mg),最大用量每天40 mg。两组PCA药液中均加入氟哌啶4 mg。结果:丁丙诺啡组与吗啡组24 h总的疼痛缓解程度(totalpain relief,TPR)分别为16.9±5.9和22.2±7.4(P>0.05),两组病人24 h总的疼痛差值(sum of 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s,SPID)分别为46.5±22.0和40.0±19.1(P<0.01)。B组和M组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分别为53.3%和50%。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PCA的镇痛效应与吗啡相同,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接近于吗啡。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实验,临床评价了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的镇痛效果,对照药为硫酸吗啡普通片。结果表明:1)Bup用于缓解手术后急性中度疼痛0.2mg-0.4mg丁丙诺啡的临床镇痛效果与10mg呈吗啡相当;(2)丁丙诺啡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其一次剂量0.2mg与0.4mg的临床镇痛效果几乎无差别,提示每次应用1片即可;(3)Bup片用于缓解晚期癌症慢性中度疼痛,每次剂量0.2-0.8mg,一日三次,可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联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联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用双盲法让患者随机接受丁丙诺啡组(B组,0.9 mg丁丙诺啡及芬太尼0.2 m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或吗啡组(M组,吗啡30 mg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的镇痛药物治疗48 h,然后改用与前48 h相对应的M组或B组镇痛药物治疗.将所配制药液注入PCA泵药池中,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单次量2.5 mL,锁定时间B组为16 min,M组为20min.结果:两组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B组单次追加量起效快、按泵次数少、用药量小.结论:丁丙诺啡联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临床评价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的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将入选的各类型中度疼痛患者235例采用双盲双模拟对照多中心试验,对照药为硫酸吗啡普通片。结果表明:(1)丁丙诺啡0.2 ̄0.4mg用于缓解手术后引起的急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与10mg吗啡相当;(2)丁丙诺啡片用于缓解晚期癌症慢性中度疼痛,每次剂量0.2 ̄0.4mg,一日三次,可使80%的疼痛患者得到中度以上缓解,给药间隔可增加到6 ̄8h;(3)丁丙诺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用于肺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组(A组)及吗啡组(M组),每组各20例。A组为丁丙诺啡0.3mg 罗呱卡因75mg,M组为吗啡2mg 氟呱利多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成60ml。两组硬膜外镇痛泵固定给药速度2.0ml/h,持续输注。记录输注后1,4,8,12,24,36,48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疼痛评分与M组相似(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M组(P<0.05)。结论丁丙诺啡复合罗呱卡因的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适用于肺切除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戒断体征的观察从分子水平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机理及丁丙诺啡对吗啡戒断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戒断及经丁丙诺啡治疗大鼠的戒断体征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其垂体阿黑皮源(POM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丁丙诺啡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戒断体征,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大鼠垂体POMC -mRNA含量下降,丁丙诺啡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吗啡依赖和戒断抑制大鼠垂体POMC基因表达,丁丙诺啡能纠正吗啡躯体依赖,但从基因水平看丁丙诺啡可能也具有依赖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盐酸丁丙诺啡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本实验将70例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丁丙诺啡、吗啡,用于术后止痛。结果显示,丁丙诺啡止痛有效率为100%,显效率83.3%。止痛时间20.6±s 3.1h,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和恶心。其作用优于吗啡组。  相似文献   

12.
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的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 ,应用丁丙诺啡对吗啡依赖大鼠进行脱毒治疗 ,分别于停用吗啡24h,72h,8d观察其对湿狗样抖动、齿颤等戒断症状的影响及位置偏爱实验吗啡侧停留时间。结果··:丁丙诺啡能明显地缓解和控制戒断症状 ,递减顺利 ,但不能改变大鼠在吗啡侧停留时间。结论··:丁丙诺啡脱毒治疗没有明显改变依赖大鼠对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 ,临床应用中加强心理治疗对预防复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盐酸丁丙诺啡(叔丁啡、痛即息)是蒂巴因衍生物,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是阿片μ受体激动—拮抗剂。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长,安全界限广,药物依赖性低,有较强的麻醉对抗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药物依赖治疗(戒毒)和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4.
<正>良好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上习惯用吗啡做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已得到肯定,但可引起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本文分别比较了丁丙诺啡和吗啡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住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0~65岁。无严重心肺肝肾脑疾病,ASA分级Ⅰ~Ⅱ。排除近期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对吗啡类药物过敏者。随机将人选患者分为丁丙诺啡组(A组)、吗啡组(B组)各20例。各  相似文献   

15.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是长效拮抗性镇痛药,经临床及动物验证,其镇痛效果优于吗啡和喷他佐新,成瘾性极低,是缓解晚期癌症疼痛或术后疼痛的理想药物。为了方便口服以及对口腔粘膜切除等不能口服的癌症患者栓剂最为适用,作者乃将丁丙诺啡注射液制备成舌下含片和栓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吗啡与丁丙诺啡(或吗啡)的蛛网膜下腔与皮下联合给药的相互作用。方法:SD大鼠,置入蛛网膜下腔导管。辐射热诱发鼠腿撤退试验测痛阈。分别蛛网膜下腔给予吗啡、皮下注射丁丙诺啡(或吗啡)、蛛网膜下腔给予吗啡与皮下注射丁丙诺啡(或吗啡)的联合给药。结果:单独和联合给药均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鼠痛阈。联合给药的量效曲线的斜率均显著大于吗啡单独给药的曲线斜率。等效线图显示联合给药的ED_(50)均位于理论推测的叠加效应线的左侧。结论:吗啡与丁丙诺啡(或吗啡)的蛛网膜下腔与皮下联合给药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丁丙诺啡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生物碱蒂巴因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并具有很强的镇痛效应。国内由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合成。采用双盲对照法,将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用于烧伤及整形术后的病人,对其镇痛作用进行了观察。给予此药0.3mg后其镇痛效应明显优于杜冷丁50mg(P<0.05),作用时间能持续6 h以上,而不良反应则类同于或低于杜冷丁。在上述剂量下,此药对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参数以及·对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丙诺啡在治疗海洛因依赖中的安全性及副作用丁丙诺啡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在美国作为镇痛药已获批准。在动物模型中,该药产生吗啡样效应,身体依赖性潜力低,并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或抑制或催促吗啡戒断症状。在药物滥用人群中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丁丙诺啡能产生吗...  相似文献   

19.
<正> 丁丙诺啡是部分激动剂新型强效镇痛药。它的药理作用特点使其不仅作为安全有效的镇痛药广泛用于临床,而且对阿片类依赖的治疗作用也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我国近年来阿片依赖已成为社会问题,为探讨丁丙诺啡在我国治疗阿片依赖的应用前景,我们设计了这组实验。一、对大鼠吗啡依赖的替代作用 1.用递增剂量法ip吗啡,形成依赖模型,吗啡维持剂量30 mg·kg~(-1),分别用盐酸丁丙诺啡0.15、0 45、0.90 mg·kg~(-1)(ip)替代。实验表明0.15、0.45 mg·kg~(-1)能部分抑制吗啡的  相似文献   

20.
盐酸丁丙诺啡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张开镐(北京医科大学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北京,100083)193-197[编者按]丁丙诺啡作为一个新型的镇痛药已在国外应用了20余年,我国临床镇痛应用也近8年时间。丁丙诺啡以其强效镇痛,效能确实且依赖性潜力低,受到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