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模拟计算地铁站所使用的X射线行李包安检设备辐射泄漏量的大小。方法 采用MCNP4C程序来模拟X射线安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X射线的泄漏量。结果 人体接受到的最大辐射剂量为8.26μSv/a,但如果能保持安检设备铅帘的完整性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仅为0.0727μSv/a。结论 当行李进出安检机并导致铅帘产生缝隙时,辐射泄漏量会显著增大;人体所受到的最大辐射量仍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10μSv/a的豁免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申请豁免管理的X射线装置提出X射线装置豁免管理的具体建议。方法 通过试验分析屏蔽厚度和管电压对低能X射线装置的辐射剂量泄漏的影响权重分析,对深圳市申请最终用户豁免的50台X射线装置进行辐射水平现状调查。结果 X射线装置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与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50台X射线装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16~1.20μSv/h;其中8台X射线装置存在辐射剂量泄漏,即周围剂量当量率>0.36μSv/h;1台X射线装置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2μSv/h,超过豁免管理要求。结论 X射线装置豁免管理备案申请应进行区分对待,其自身屏蔽效果和固有安全性对辐射安全的影响权重更大,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地铁站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放射防护现状和基本情况,为加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监测安检仪周围辐射剂量。结果 安检机入口和出口位置辐射剂量,分别为(1.928±1.093)μSv/h,和(0.341±0.219)μSv/h,显著高于环境本底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入口和出口5个位置中,下方辐射剂量最高,有3台仪器监测结果超标,其次是中间位置,有2台仪器监测结果超标。结论 安检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辐射泄漏,建议加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管理、维护,加强相关放射防护知识宣传与培训,并做好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目前所有地铁站均实施进站安检,安检所用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简称"安检系统")属于X射线发生装置,不能划为辐射豁免范畴~([1-4])。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地铁站安检系统辐射防护情况,确保安检系统辐射安全,对该区所有地铁站的全部安检系统周围辐射剂量进行了检测和调查。因安检系统出入口的辐射剂量相对其他位置偏高~([1-2]),故本文重点探讨安检系统出入口的辐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市松江区9个地铁站,对全部16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并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和放射性豁免分析。方法使用451PX巡测仪对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检测。结果71台不同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空气比释动能率均以行李包出口侧(0·38μGy/h)、入口侧(0·33μGy/h)为高,最高值达到1·92μGy/h,其次为工作人员操作位(0·15μGy/h),其余各点基本接近本底。估算每位工作人员年辐射剂量最大值约为0·43mSv/a。X射线行李包检查所增加的集体有效剂量约为0·003人·Sv/a。结论正常工作状态下,使用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不会对安检工作人员和旅客产生辐射危害,但不能对其予以放射性豁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市地铁1、2、3号线X射线行包安检系统辐射防护情况,并对其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评估该系统对安检人员及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使用AT1123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按照《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 127-2002)要求进行检测。结果安检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辐射水平总体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公众在行包入口、行包出口和旅客通道一侧辐射水平均以2号线最高(3.900μGy/h、3.700μGy/h和0.660μGy/h);安检人员在引导位辐射水平以2号线最高(0.830μGy/h),液检位辐射水平以1号线最高(0.720μGy/h),值机位辐射水平以3号线最高(0.970μGy/h)。结论该市地铁1、2、3号线X射线行包安检系统周围辐射水平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的要求,该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对安检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7.
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水平,并对其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和放射性豁免分析。方法 在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表面两侧、出入口、上方、安检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各选一个测量点,用451P辐射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 三种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均以行李包入口侧空气比释动能率为最高,最高值为2.14μGy/h,其次为行李包出口侧。左侧、右侧和顶部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工作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均值分别为0.11和0.01 μGy/h,每位工作人员每年由此增加的辐射剂量最大约为0.16 mSv/a。X射线行李包检查所增加的集体有效剂量约为0.01 man·Sv。结论 正常工作状态下,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使用不会对工作人员和旅客产生辐射危害,但不能对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这一实践予以放射性豁免。  相似文献   

8.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军  苟于强  吴敏  张继军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98-1701
目的通过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验收,观察其是否达到有关辐射防护法规标准要求,从而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安全。方法按照国家和军队相关标准法规规定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验收程序、方法对某医院实施验收。结果检查项目:对控制台显示、安全联锁系统、防护设施、剂量测量系统、操作规程与管理规定、防护监测与健康管理、安全操作要求等检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检测项目:①防护设施,治疗室门外辐射水平3.6~5.53μSv/h,控制室辐射水平0.4~4.3μSv/h,治疗室墙外辐射水平4.4~5.5μSv/h(照射主防护墙时)和0.1μSv/h(其他照射情况);②监测系统示值校准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X射线能量在6、10和15MV时分别测量10次重复性均不超过0.7%,X射线能量在6、10和15MV均满足线性的最大偏差不超过±2%。③辐射质与厂家给出的结果的偏差不超过±3%,辐射野的均整度测量结果为1.04(6MV),辐射野的对称性测量结果为1.02(6MV),透过限束装置X射线漏射线吸收剂量与有用线束中心轴最大吸收剂量之比为0.02%,透过限束装置X射线最大漏射线和平均漏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占最大吸收剂量的0.0012%和0.000 63%;④机架旋转中心偏差、准直器旋转中心偏差和治疗床旋转中心偏差均小于1mm。结论通过对该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技术性能、防护性能、治疗室防护设施、放射防护监测、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的全面验收,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可以开展放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医院移动C臂X线机手术室改建项目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放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从而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对改建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手术操作位置和观察窗、操作台、机房门、四周墙体、相邻房间等周围环境X线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手术操作位置X射线辐射剂量400μSv/h,周围环境辐射剂量范围为0.07~0.15μSv/h,其结果符合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标准》的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放射危害的防护设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在床旁操作时机架不同角度和设备不同距离处的周围辐射剂量率,为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上海市徐汇区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共20台,采用美国FLUKE公司451P-DE-SI-RYR型X、γ辐射监测仪现场直读检测,在常规开机工作条件下,在距离机头的不同距离(1、2、3、5 m)和不同角度(0°、72°、144°、216°、288°)处,对设备周围辐射剂量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床旁操作使用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的成像类别以CR为主,占80%;曝光开关多采用遥控方式,达75%,但仍有25%的设备采用手控操作。对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时周围辐射剂量率的检测结果表明,设备不同角度对X射线剂量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布点距离的增加,X射线剂量率明显下降。在距离设备1、2、3、5 m处,X射线剂量率范围分别在1000~2000 μSv/h、300~500 μSv/h、40~300 μSv/h和10~40 μSv/h。结论 对于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机头不同距离处的X射线剂量率有明显差异,建议安全距离应设置在5 m以外,并采用适当的铅屏风等屏蔽设施,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X射线床旁摄片场所电离辐射水平和采取干预措施后的防护效果,为管理部门进一步制订管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9个区随机抽取12家医疗机构的15台X射线床旁摄影机,模拟日常病房开展床旁摄影的场景,对观察点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 在本研究所关注的范围内,床旁摄片场所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均超过本底值;不同设备(包括同型号但使用环境不同的设备)在相近的常规曝光条件产生的散射线剂量率差异较大,无防护屏场所的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在3.9 μSv/h至5 800 μSv/h之间;使用防护屏场所的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095 μSv/h至22.1 μSv/h之间,明显低于无屏风的场所,铅当量高的防护屏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不同型号的X射线床旁摄片机,自身防护性能差异较大,导致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剂量的差别,购置防护性能好的设备、小心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等是降低X射线剂量的重要保障;开展床旁摄片时应当尽量疏散毗邻床位的病人、医务人员、探视家属等公众,对无法疏散的公众,建议使用便捷且实用的移动式防护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装置(γ刀)及场所辐射防护关键指标,为γ刀运行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辐射安全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以北京市某医院1台Perfexion型头部γ刀及其治疗场所为研究对象,使用451 P型高压电离室巡测仪、PTW DOSE I放疗剂量仪、专用γ刀测试模体和EBT3胶片等测试相关的防护和剂量学性能指标,现场直接查验安全防护设施及其功能状况,依据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γ刀设备表面5 cm的杂散辐射范围值为0.44~18.33μSv/h,平均值为4.34μSv/h,距设备表面60 cm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值为0.93~5.92μSv/h,平均值为2.13μSv/h;γ刀5项基本剂量学性能指标均在WS 582-2017《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规定的标准限值之内;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其功能满足γ刀常规运行的基本要求。结论在头部γ刀及其治疗场所防护性能可靠的基础上,放射治疗职业人员应提高近床摆位操作技能,落实γ刀设备质量控制措施,加强γ刀治疗辐射意外事故的应急演练。  相似文献   

13.
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况下IORT室外围的辐射水平和人员所受的剂量,核算IORT治疗场所的辐射屏蔽.结果 该IORT治疗室在仅采用相当于普通X射线诊断装置的屏蔽条件下,治疗室外与靶不同距离关注位置的剂量率为:东墙外35~78 μSv/h;南墙外89 μSv/h,西墙外70 ~ 84 μSv/h,北墙外75~106 μSv/h; IORT室楼下普通治疗室64 μSv/h,室顶外围空间为45μSv/h.估算出年累积出束5h时场所外围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为0.53 mSv,公众所受年剂量低于0.1 mSv,均满足剂量管理目标值的要求.加速器IORT设备及场所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联锁、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制约设备运行照射时人员误入和误留IORT室的风险.结论 在普通手术室中施行移动式加速器IORT时,在工作负荷极小的条件下采取针对低能辐射的屏蔽防护可达到剂量管理目标要求,但应相对固定IORT场所,并根据工作负荷和剂量率控制要求对治疗室增设相应的屏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研究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探讨测井中子源的管理及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对某公司操作现场观摩和现场测量,获取中子源表面γ剂量率、中子剂量率以及取源、运输、装源等过程的操作时间和距离等参数,计算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分析操作人员所受个人有效剂量的来源和占比。结果 一次源罐检查、搬运和检测过程中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94.17 μSv和2.72 μSv,一次装源和取源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36.66 μSv和24.08 μSv,中子源一次测井全过程的中子照射和γ射线照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30.83 μSv和26.80 μSv;按每年测井100次估算,则中子源测井总的年有效剂量为15.78 mSv。结论 某公司241Am-Be中子源测井过程中操作人员所受剂量主要为中子照射剂量,需要加强中子源管理和采取有效的中子辐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医院ICU病房中使用的移动式X射线机的辐射安全水平。材料与方法:调查某医院ICU病房中使用的移动式X射线机的工作量,通过现场模拟检测,估算该ICU病房中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结果:该移动式X射线机在ICU病房实施床边胸部X射线摄影每月平均58次,在不使用铅屏蔽实施床边摄影所致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的辐射剂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09μSv/a、0.09μSv/m,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当使用铅屏蔽时,结果低于仪器的探测下限。结论:ICU病房床边摄影对邻近病室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附加剂量与一般公众所受的天然辐射水平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6.
卢小清  潘兴平  涂程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36-1438
目的了解某地铁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放射防护状况,评估其在运行过程中对安检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CBZ 127-2002)的要求进行检测。结果 2种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泄漏辐射水平均以行李包入口侧为最高,最高值为1.36μGy/h;其次为行李包出口侧(最高值为0.45μGy/h),再其次为柜体顶部(最高值为0.22μGy/h),左侧壁和右侧壁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安检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的辐射水平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旅客送包处的辐射水平最高值为0.83μGy/h,旅客拎取包处的辐射水平最高值为0.29μGy/h。结论该地铁34台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防护情况均良好,其泄漏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该系统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不致于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过程中甲状腺显像,全身骨扫描和肾动态显像受检者外照射辐射剂量,为核医学放射防护提供参考数据和建议。方法分别使用χ、γ剂量率仪、热释光剂量检测系统检测核医学受检者注射药物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的外照射辐射剂量率、受检者外照射累积剂量当量及铅衣的防护效果。结果甲状腺显像检查结束后辐射剂量率为17.76~28.60μSv/h,全身骨扫描为34.52~49.18μSv/h,肾动态显像为16.63~23.57μSv/h,都随时间和距离增加明显下降;受检者注射药物后胸前部体表0~6 h的累积剂量为(0.35±0.07)mSv,24 h以后累积剂量当量不再明显增加;普通铅衣的放射防护效率在60%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SPECT受检者会对周围密切接触者造成一定的辐射,但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直接危害,但考虑到低剂量辐照的随机性效应,仍要注意受检者、公众和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公司射线探伤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现状评价。该公司探伤室屏蔽体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最近一次检测结果最大值<0.09μSv/h, γ探伤机源容器外表面5 cm及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00和31.85μSv/h,均符合《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17—2015)标准。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符合相应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移动式X射线机床旁摄片场所的放射剂量水平,为管理部门进一步制订管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医疗机构随机抽取10台移动式X射线机,模拟日常病房开展床旁摄片的场景,对场所X射线剂量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剂量率数值范围为6.9~1 989μSv/h,不同设备的剂量率差异较大。【结论】不同型号的移动式X射线机自身防护性能差异较大,使用、维护不当,会进一步增加机头漏射线,购置防护性能好的设备、小心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等是降低X射线剂量的重要保障;移动式铅屏风具有较好的屏蔽防护作用,但必须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掌握金山区2010—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金山区2010—2013年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结果金山区2010—201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1 159人次,4年总体剂量当量为0.882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61m Sv/a,年剂量低于2m Sv者占总监测人次数的95.43%,4年内无一人年剂量超过20m Sv。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和X射线诊断的人员的集体剂量当量和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538人/Sv、0.290人/Sv和0.813m Sv/a、0.751m Sv/a,二者是集体剂量的主要贡献者。结论近4年来,金山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总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剂量限值,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探伤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