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钦州市钦北区1980-2008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钦州市钦北区1980-200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结果该地区1953年疟疾疫情报告为535.70/万,属于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1984年后恶性疟病人在当地消失。80年代开始通过与周边县的疟疾联防后,90年代中期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2008年)未见内源性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多次变更的地区,通过区域间的疟疾联防同样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效果.方法 自2008年以来,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通过与缅甸克钦地区建立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信息及其会议交流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境外边境地区疟疾防治能力水平、建立境外边境地区疟疾监测哨点等联防联控措施,观察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近7年来的疟疾联防联控措施,在2008-2014年间我国盈江县和缅甸克钦地区的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均显著下降.但由于缅北内战,缅甸克钦地区2013和2014年疟疾流行情况加重,也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措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应继续加大联防联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0年广西西南疟疾联防区疟疾疫情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今后制订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桂西南疟疾联防区19个市县(区)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西南疟疾联防区共报告41例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40/10万,与2009年同期的31例比较上升32.26%。结论联防区已多年无内源性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以外出非洲、东南亚国家务工的农民工感染回归为主。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疟疾是联防区目前及今后防控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中缅双方疟疾联防工作机制,提高双边疟疾防治能力,有效控制中缅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方法跨国实施疟疾联防,调查境外疟疾流行现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结果中缅双方建立了疟疾防治协调机制,在缅方边境地区涂片检查发热病人231人,阳性95份,阳性率41.13%,确诊疟疾95例,其中恶性疟55例,间日疟32例,混合感染8例,对现症病人进行了规范治疗;居民带虫率调查439人,阳性43人,阳性率9.79%;媒介监测2户,捕获微小按蚊26只。结论疟疾联防提高了中缅双方疟疾防治技术和应急能力,证实境外疟疾流行态势严峻,联防是控制和减少境外疟疾疫情输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7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措施,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为0.01/万,比上一年的发病率下降了66.67%。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鲁南五市疟疾联防区疟疾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疟防后期监测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鲁南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当地感染、输入性疟疾或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和确诊,并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的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鲁南五市2005~2007年疟疾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例数比2004年分别上升293%、586%和686%,以枣庄、济宁和菏泽增多最明显。疟疾病例以间日疟和新发病例为主,既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且当地感染病例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和民工发病最多。结论鲁南五卞联防区的疟疾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靠近江苏、安徽和河南的市县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强联防和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各级疟防人员的专业水平是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1976~2005年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西藏墨脱县近30年来疟疾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索该地区疟疾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该县1976~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资料来源于西藏自治区疫情资料汇编;林芝地区1976~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疟疾病人传报卡、个案调查表、各项部颁的疟疾监测报表、部分年份的网络直报资料;墨脱县1999~2005年疟疾统计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林芝地区统计局。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墨脱县1976~2005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2结果2.1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流行趋势,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有效控制该地区疟疾疫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宜昌市2005-2015年11年间疟疾报告病例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2005-2015年11年间共报告疟疾病例142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0.31/10万;夏秋季为高发月份;城区病例构成比最高;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80,P<0.01);年龄构成上以30~、40~岁组为主,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输入性病例占76.06%,均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国家;感染分型上间日疟构成比最大,为68.31%;随时间推移,恶性疟病例在构成上逐年升高。结论在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同时,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镜检能力,正确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广西西南地区20个市、县灭疟联防区基本消灭疟疾前后防治效果。方法收集灭疟联防区各市县1982~2009年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09年该区域发现疟疾病人共11 464例,基本消灭疟疾前当地居民疟疾血检阳性率为0.67%,期间阳性率为0.05%,前后共发现恶性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共79例,1995年后未发现恶性疟患者,2003年后未发现疟疾患者。基本消灭疟疾前流动人口疟疾血检阳性率为14.75%,期间阳性率为2.55%,之后阳性率为0.31%,前后发现恶性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共260例。结论当地居民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一直存在,但未发现当地继发疟疾病例,因此,加强该区域疟疾监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粤桂琼流动人口联合管理区广西片1992~2010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方法收集1992~2010年广西片8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间广西片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8.8万人次,流动人口19.2万人次,两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3%和0.38%,共检出疟疾病例759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69%(28/759),输入性病例占96.31%(731/759)。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73 825)。结论广西片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9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降至2010年的0.029%,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有效,联防联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核和评价广西最后5县(区)是否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按照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和考核方法,对环江、乐业、大化、钦南和钦北5县(区)进行现场考核和资料审核。结果环江县2004~2005年疟疾发病率为0.05/万、0.03/万,2006-2008年发病率为0;乐业县2004年疟疾发病率为0.26/万,2005~2008年发病率为0;大化、钦南和钦北疟疾发病率连续5a为0。在5县(区)15个乡(镇)103个点,抽检当地居民和学生7800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检测滤纸血样7806份,抗体阳性率为0.026%。结论5县(区)疟疾发病率连续5a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韩来春 《医学动物防制》2014,(2):236-236,F0003
目的通过对肥城市历年来疟疾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疟疾在当地的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年报表相关资料对肥城市1952—2011年疟疾发病流行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肥城市已成为低疟流行区,疟疾发病特点有明显变化,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是今后的防控重点,加大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发布沟通机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严把病例的规范治疗关是疟疾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40年疟疾防治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75-1376
目的 总结济宁市40年来疾病防治成果,以期为当前和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济宁市40余年疟疾疫情报告资料,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济宁市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0年的1949.14/77下降至1986年的1/万以下。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济宁市40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南陵水县2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年来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共发现疟疾病例110例,恶性疟16例,间日疟94例。1992年发病率为1.27%,逐年下降,2011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病例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20年来,陵水县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红河州消除疟疾阶段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2012-2016年红河州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疟疾病例89例,其中间日疟84(94.38%)例,恶性疟5(5.62%)例,恶性疟死亡1例,年病例数从2012年的17例上升到2016年的28例,上升64.71%.金平、个旧和元阳县(市)病例数占84.27%;20~50岁男性青壮年病例数占89.89%;农民工病例数占88.76%;缅甸输入病例73例(82.02%).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多,以成年男性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感染来源主要为缅甸.应当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同时加强对来自疫区回归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避免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孙道宽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149-150,152
目的了解金湖县1960~2011年疟疾发生和分布规律,探讨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金湖县1960年以来疟疾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疫情特点、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金湖县原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疾流行区,经过50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病率自1992年起连续20年控制在1/万以下,连续10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检阳性病人,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结论疟疾对金湖县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但其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结论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近年来疟疾防治和监测效果以及疟疾疫情的变化,为今后的疟疾工作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收集各市县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以及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在2.22~11.52/万,2001~2004年疟疾年发病率上升,2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00~2008年现症疟疾病人治疗人数为100785人次,季节性抗疟集体服药248927人次,对象服药180130人次;季节性杀虫剂浸泡蚊帐113969张;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1642509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303371人次。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南省疟疾在村内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少,疟疾病例多为疟区上山作业的人员和进入疟区的非疟区流动人口,对这些人群进行疟疾监测和防治已成为海南省疟疾工作的主要内容。2003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疟疾年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且已连续4年无疟疾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