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沿海开发城市钦州市钦南区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域划分后近28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该地区近28年疟疾防治的各种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属多种疟原虫混合流行的高疟区,80年代初开始与周边的县市进行疟疾联防,1988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至今仍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结论在行政区域划分反复变更的地区实施疟疾联防,同样能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使其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效果.方法 自2008年以来,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通过与缅甸克钦地区建立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信息及其会议交流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境外边境地区疟疾防治能力水平、建立境外边境地区疟疾监测哨点等联防联控措施,观察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近7年来的疟疾联防联控措施,在2008-2014年间我国盈江县和缅甸克钦地区的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均显著下降.但由于缅北内战,缅甸克钦地区2013和2014年疟疾流行情况加重,也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措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应继续加大联防联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2001年粤桂琼滇四省(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流动人口疟疾联防管理经验,更好地促进疟疾联防工作。方法:将联防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各省的联防市县2001年报表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粤桂琼滇四省(区)联防区疟疾发病人数共14282例;其中流动人口发病6494例。广东166例,年发病率0.12/万,流动人口发病占143例。广西12例,年发病率O.02/万,均为流动人口发病。海南4668例,年发病率5.91/万,流动人口发病占853例。云南9438例。年发病率2.34/万,流动人口发病占5486例。结论:广东、广西疟疾疫情平稳,疟疾年发病率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海南和云南疟疾发病率明显回升,应加大力度对流动人口进行疟疾监测,强化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319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梁名海 《右江医学》1994,22(1):35-37
那坡等八县联防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通过协调防治,疟疾年带虫发病率由1983年的2.69/万降至1992年的1.44/万,下降46.47%,已有6个县分别连续2~8年疟疾API在1/万以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联防区各县灭疟工作发展不平衡,10年中有2个县出现大面积流行和暴发点,甚至有凶险型疟并造成死亡。因此,联防区需进一步加强灭疟措施的落实和对防治策略的再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8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效果及流行动态,为修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08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8市县查见疟疾病人7例,均为输入性疟疾,发病率0.01/万,与上年持平。结论8市县疟疾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的广西资源县历年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该县1953年至2012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疟疾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治疗及文史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世纪50年代该县属于多种疟原虫种类疟疾高度流行区,疟疾年均发病率为2609.04/10万,疟疾病例占传染病总数的86.49%,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69.83/10万和3.94/10万。1980年以前该县的疟疾病例98.76%属于临床诊断疟疾病例,1983年至今该县无内源性疟疾病例发现,当地的疟疾病例全部来自流动人口;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该县疟疾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27/10万、1.18/10万和0.14/10万。近几年有在非洲感染恶性疟原虫回到该县后死亡的病例。结论:资源县自1990年基本消灭疟疾后,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需加强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的监测及医务人员有关疟疾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桂西南联防区近10年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0-2009年桂西南联防区疟疾防治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区各市县2000-2009年疟疾疫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各种抗疟措施执行情况,疟疾联防区年度交叉检查和疟原虫镜检员考核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防区20市县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0.13/万下降至2009年0.03/万,10年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808364人次,平均原虫阳性率0.001%,其中2004-2009年未查见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平均阳性率0.69%,高于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原虫阳性率22倍。结论疟疾防治效果明显,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是联防区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10年广西西南疟疾联防区疟疾疫情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今后制订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桂西南疟疾联防区19个市县(区)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西南疟疾联防区共报告41例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40/10万,与2009年同期的31例比较上升32.26%。结论联防区已多年无内源性病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以外出非洲、东南亚国家务工的农民工感染回归为主。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疟疾是联防区目前及今后防控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广东疟疾联防区2004年监测结果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疟疾联合管理在疟疾防治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主动侦查与被动侦查相结合,对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2004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6例(占全省病例的60.71%),年发病率0.057/万;五市当地居民血检阳性率为0.31%,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流动人口中的回归人员血检阳性率为1.25%,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为0.14%,经统计学检验,两者血检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回归人员中,从海南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最高,与从其它省回归的人员血检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种职业的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参与疟疾联防的五个地级市全年各月都有疟疾病例发生,其中六、七月达到最高峰。病例的季节分布与广东省传疟媒介的季节消长相吻合。结论通过联防,2004年广东省联防区内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输入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明显减少,流动人口疟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核和评价广西最后5县(区)是否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按照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和考核方法,对环江、乐业、大化、钦南和钦北5县(区)进行现场考核和资料审核。结果环江县2004~2005年疟疾发病率为0.05/万、0.03/万,2006-2008年发病率为0;乐业县2004年疟疾发病率为0.26/万,2005~2008年发病率为0;大化、钦南和钦北疟疾发病率连续5a为0。在5县(区)15个乡(镇)103个点,抽检当地居民和学生7800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检测滤纸血样7806份,抗体阳性率为0.026%。结论5县(区)疟疾发病率连续5a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孙道宽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149-150,152
目的了解金湖县1960~2011年疟疾发生和分布规律,探讨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收集金湖县1960年以来疟疾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疫情特点、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结果金湖县原属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疾流行区,经过50多年的防治,疟疾发病率自1992年起连续20年控制在1/万以下,连续10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检阳性病人,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结论疟疾对金湖县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但其传播和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南陵水县20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年来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2~2011年,海南陵水县流动人口共发现疟疾病例110例,恶性疟16例,间日疟94例。1992年发病率为1.27%,逐年下降,2011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病例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20年来,陵水县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40年疟疾防治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75-1376
目的 总结济宁市40年来疾病防治成果,以期为当前和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济宁市40余年疟疾疫情报告资料,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济宁市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0年的1949.14/77下降至1986年的1/万以下。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济宁市40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疟疾低发地区防治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方法:在疟疾低发区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同期在疟疾高发区采取以溴氰菊酯浸泡蚊帐防制蚊媒为主的综合措施对比其效果。结果:低发区疟疾发病率2000、200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6.35%和62.54%。高发区疟疾发病率2000、2001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6.19%和74.13%。结论:在疟疾低发区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抗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近年来疟疾防治和监测效果以及疟疾疫情的变化,为今后的疟疾工作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收集各市县2000~2008年疟疾防治、监测以及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结果海南省20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在2.22~11.52/万,2001~2004年疟疾年发病率上升,200~2008年疟疾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00~2008年现症疟疾病人治疗人数为100785人次,季节性抗疟集体服药248927人次,对象服药180130人次;季节性杀虫剂浸泡蚊帐113969张;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1642509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303371人次。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南省疟疾在村内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少,疟疾病例多为疟区上山作业的人员和进入疟区的非疟区流动人口,对这些人群进行疟疾监测和防治已成为海南省疟疾工作的主要内容。2003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疟疾年发病率在逐年下降,且已连续4年无疟疾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0余年疟疾流行过程,评价控制措施和防治效果,为疟疾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环江县1950~2008年疟疾疫情、防治监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1954年的490.16/万降至2007年的0.027/万,2008年,经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全县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结论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毛南族疟疾高发区,只要政府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因时因地制宜措施,就能把疟疾发病控制在很低水平。但要继续加强疟疾监测,才能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8.
海南抗疟四十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省历史上是著名的高疟区,抗疟前疟疾遍布全省农村,8种按蚊查获疟原虫自然感染,4种人疟原虫均有发现,居民原虫率山区74%,丘陵区34%,平原区12%。1959年开始全面抗疟,采取杀虫剂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经过30多年的防治,疟区已大面积缩小,疟疾发病率由1955年的1036.5/万降至1992年的11.5/万,成效卓著。目前疟疾分布局限于山区和一些近山丘陵区,以大劣按蚊为主要媒介,存在灶点和上山感染是其流行特征;次要媒介为微小按蚊,常可引起外来人群和新建居民点的点状暴发;平原区已无疟疾发生。全省每年约有4万疟疾病例,其中1/3病例为抗氯喹恶性疟,防治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疟疾仍然是全省需要优先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