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于《金匮要略》首篇“十七句”,历代医实争议颇多,肯定否一不一。本人五行学说虚实异治原则、临床运用、《金匮要略》在治法上的指导思想4方面入手,居地此“十七句”作了较全面的肯定性论述。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被视为医方之祖,治杂病之源。现将笔者对《金匮》中温热药运用机理的体会,结合临床,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中处处渗透着仲景脉学的辨证思想。笔者概括总结了《金匮要略》中不同的诊脉方法及在临证中的运用特点,从多方面论述了《金匮要略》的脉学特色,阐明了仲景之脉诊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4.
曲夷  李赛美 《中医药通报》2009,8(3):6-9, 16
本文从文字考据、文法特点、会通全书、参照不同版本、结合《金匮要略》、结合《内经》《难经》《本草经》、结合考古发现、运用临床佐证、运用辨证思维九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研读《伤寒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温经汤治疗寒凝胞中型原发性痛经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临床中根据辨证论治,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温经汤治疗寒凝胞中型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临床运用相当广泛,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多年来运用本方之体会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方治痹3则     
刘海云 《新中医》2004,36(6):65-66
经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确切,为临床所常用。笔者运用《金匮要略》方治疗痹证,颇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腹诊的记载尤为突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现将其运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对医圣《伤寒论》中名方桂枝汤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诸方,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医家称为“医方之祖”,笔者运用于骨伤临床杂证上的治疗,每获良效,现将运用体会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库技术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药数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仲景方药数据库,对有异议的方药加以标注,一并纳入数据库,以便使用者根据个人看法进行筛选。结果利用此数据库平台可以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仲景方的方药数目。结论此项研究不仅为进行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及配伍比例研究奠定基础,还可以为仲景方多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从理法方药诸方面对中医治疗妇科疾病进行论述,并首创外阴冲洗和阴道纳药的治疗方法,现对温经汤等八首方剂,作临床应用解析。  相似文献   

14.
系统梳理后世对《金匮要略》转胞证治的不同观点,认为“转胞”的“胞”当作广义理解;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临床上许多病症如妊娠合并肾盂积水等皆可从转胞论治;进一步从内治、外治等方面对转胞证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浅探《金匮要略》之胸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晓妍  张明雪 《河南中医》2009,29(12):1145-1148
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引起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的病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首创胸痹的辨证论治,并确定其病机为阳微阴弦,提出温补阳气、温阳兼利小便、化痰祛浊等基本祛邪方法来治疗胸痹。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又提出了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散结、调畅情志、滋养心肝、益气养阴、益气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析《金匮要略》中“因势利导”治则。根据病邪出入进退之势,审时度势,因势制宜;当邪有欲出之势,循其外出之趋向,顺势引导;关键在于祛邪而不伤正气,使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7.
对大黄在《金匮要略》急症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仲景通过灵活配伍 ,将大黄运用于实热痉、偏瘫、惊痫、急性腹满痛、急性下利、急性呕吐、急性吐血、衄血、急性黄疸、急性肠痈、诸卒暴病、筋骨损伤等急性病证的治疗 ,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湿病的起始,溯源于《内经》;湿病之形成,外湿为主因;湿病的表现,多兼夹之候;湿病的治法,以微汗为妙。《金匮》于湿病,辨证准确,遣方灵活,用药精炼。其间理法畅晓,宜忌森严。  相似文献   

19.
探讨《金匮要略》温里法的遣方制剂特色。于方证结合、药物配伍及剂型选择等方面,均突出“证”的核心地位;方剂常反佐配伍,组方严谨;汤丸散剂,各有所宜。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方法论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而最能体现中医学经典论特质的,应该说还是中医经典,学好经典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客观地认识金匮要略中的疾病;如何正确地理解金匮要略中的治疗;如何灵活地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方药,从这3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学好金匮要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金匮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