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其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1例手术发现病变肺合并癌变(低分化鳞癌).结果 (1)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者12例、发热5例,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肺部影像学改变者4例;(2)胸CT示病变位于下肺者7例、上肺3例、右肺中叶1例、双肺多发分布5例,位于右肺8例、左肺4例、双肺4例,14例表现为肺部块状或球形阴影;(3)3例PET-CT显示病灶呈高代谢,其中2例为肺内播散病灶,1例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结论 肺隐球菌在无基础疾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43.75%),影像学上表现各异、形态多样,经纤支镜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多数须经手术而确诊;治疗一般选用氟康唑加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3例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突出表现的儿童肺隐球菌病。3例患儿既往均体健;2例有鸽子和家禽接触史。3例均表现为长期发热,伴轻咳;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2例血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3例体液免疫(IgA,IgM,IgG,IgE)及淋巴细胞亚群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阴性;3例患儿胸片及肺CT均示明显的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肺内结节。2例纵隔淋巴结活检示肉芽肿性炎,找到大量隐球菌孢子;此3例诊断肺隐球菌病,其中2例为确诊,1例为临床诊断。2例单独使用氟康唑治疗,合并脾播散的1例初始1个月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继予氟康唑维持;总疗程5~9个月,均治愈。因此,免疫功能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可以纵隔淋巴结肿大为突出/孤立表现,在鉴别诊断中需考虑此点;氟康唑单用或者必要时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免疫缺陷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诊治经过等资料.结果 CT表现多样.孤立的单发结节/包块多见(11例),病灶多贴近胸膜,中下肺野多见,也可见局限的多发结节/包块(3例)和片状影(2例).包块边缘多欠规则,周围可见浅分叶状、毛刺、毛玻璃浸润阴影等征象.病灶强化无特异性.13例入院拟诊肺癌或肺结核,3例考虑肺炎.5例经纤支镜检查确诊,11例经VATS确诊.11例行VATS,其中8例术后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均痊愈,3例仅行VATS治疗;1例行手术加氟康唑治疗,痊愈;4例仅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痊愈.结论 非免疫缺陷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多较轻,且与影像表现不平行,易漏诊误诊.采用VATS可尽早确诊,兼具治疗作用,术后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推荐使用氟康唑.  相似文献   

4.
肺隐球菌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  1 1例肺隐球菌病多为中年男性 ,8例无基础疾病 ,3例有基础疾病。术前误诊 1 0例 ,仅 1例考虑为肺真菌感染。孤立性病变 8例 ,双肺多发性病变 3例。肺叶切除术 2例 ,肺楔形切除术 9例。术后除 2例出现伤口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 8例术后给予抗真菌治疗 2周至 6个月 ,随访 1~ 7年 ,无肺隐球菌病的复发、全身播散及死亡。结论 肺隐球菌病多无基础疾病及症状 ,以孤立性病变多见。术前难以明确诊断 ,有潜在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 ,而手术能彻底切除病灶 ,且手术并发症轻 ,易于处理。只要患者情况能耐受手术 ,不论有否症状 ,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美芳  王悦虹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3):187-188,198
目的 分析免疫功能健全宿主并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免疫功能健全宿主肺隐球菌病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6例(26.1%)为健康体检发现,其余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以低热、咳嗽为主.肺部CT表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10例(43.5%)、多发结节7例(30.4%)、单发结节4例(17.4%)、晕征9例(39.1%).经氟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后,肺部病灶均有明显吸收,未见其他脏器播散.结论 免疫功能健全宿主并发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较轻,近胸膜实变团块影、多发结节、病灶周围晕征是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敏感性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描述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 入选肺隐球菌病3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24例(61.5%)肺隐球菌病未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及发病的明确诱因,14例(35.9%)无症状和体征.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19例(48.7%),咳痰8例(20.5%).26例(66.7%)CT表现为肺部结节.初诊确诊11例(28.2%),初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发病距确诊时间5~172 d,平均确诊时间23.1 d,38例(97.4%)经病理确诊.本组患者无死亡,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80%)痊愈;10例接受药物治疗,其中7例(70%)好转(氟康唑治疗),1例(10%)恶化.结论 肺隐球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亦可发病,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氟康唑治疗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7~57岁,平均45岁。均为体检发现,过去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发现。CT常表现为多发结节或肿块,可伴实变及少量斑片影。CT分型:结节肿块型2例,混合型(结节肿块伴实变、斑片)3例。病变位置:右肺3例,两肺2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下叶1例,2个肺叶及以上3例。大部分病灶位于胸膜下,与胸膜关系密切。结节和肿块大小不等,无分叶,可见毛刺,周围可伴磨玻璃影,空洞少见,无钙化,周围支气管无受累或牵拉,不合并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前诊断:肺隐球菌1例,结核1例,纵隔占位1例,肺炎2例。确诊方式:手术病理2例,穿刺活检3例。处理方式:手术切除2例(结节肿块型),保守抗菌治疗3例(混合型)。临床转归及影像随访:均治愈或吸收好转。结论隐匿性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中年男性好发,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治疗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特点,为此类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的CT图像,通过对病变位置、范围,结节分布、大小,肺部实变,磨玻璃影,空洞,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诱发的肺部隐球菌病最常见的CT征象是肺部的多发结节7例,通常是双侧分布5例,多以两肺下叶胸膜下多见5例,大部分结节边界清楚和光整,对于结节来说,晕症3例和空洞3例比血管纠集1例更常见。淋巴结增大3例也更常出现。肺实变2例、胸膜改变2例,团块影1例和磨玻璃改变1例较少出现。结论多发结节是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抑制肺隐球菌病最具特征的CT表现,通常位于双侧,以下叶胸膜下多见,直径通常较小,边界清楚,伴有晕症及空洞症。  相似文献   

9.
詹泽娟  翁端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48-3749,F000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肿块、结节型的CT表现,并与肺部恶性肿瘤鉴别,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肿块、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结果 2例患者中均无基础疾病,1例临床表现为畏冷、发热伴咽痛、咳嗽,1例无明显症状。CT表现为单发结节型1例,结节、肿块混合型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1例,肺穿刺活检证实1例。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肿块、结节型,容易误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细菌学确诊,且接受肺部CT检查,观察肺隐球菌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理检查或细菌学证实的6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患者肺部CT影像表现以结节或肿块、单发或多发斑片影、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为主;其中多发结节型33例,单发结节型21例,突变型7例,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CT征象特点不同;病理对照结果发现,结节切面颜色主要表现为灰黄色,边界非常清晰,通过穿刺活检的方式可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病。结论:经肺部CT增强扫描,可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隐球菌病的CT检查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诊断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185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x线及CT表现。胸部闭合性损伤包括肺挫伤185例,其中合并肺撕裂伤35例,Macklin效应5例,肺疝1例。肺挫伤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9例,小点状影12例,斑片状影48例,小片状影10例,磨玻璃影16例,大片状或肺段影5例,广泛性云絮状影17例,混合性病灶68例。肺撕裂伤表现为肺血肿8例(12个病灶),肺气囊腔14例(19个病灶),液气囊腔25例(53个病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条状气体密度影5例;含气的肺组织疝人右侧前胸壁皮下组织内1例。首次CT漏诊肺挫伤1例,肺撕裂伤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影像学特征,及时诊断,早期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9日确诊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对患者首诊的X线胸片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进行征象观察并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诊症状。X线胸片对下肺近肺底病灶易漏诊(1例)。病变呈肺野外带分布的占7例(87.5%),病灶累及双肺下叶的占5例(62.5%),8例病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0%),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5例(62.5%),增粗的血管影或增厚的支气管壁4例(50%),网格状改变1例(12.5%)。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有:(1)病变分布特点呈肺野外带、胸膜下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病变密度特点以磨玻璃密度最常见;(3)病变的伴随征象有:小叶间隔增厚、血管影增粗、支气管壁增厚或网格状改变等。结论HRCT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选筛查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热门诊专用CT在疫情防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科2008—01~2013—03诊断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25例的临床表现、胸部CT、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例,平均(65.6±5.2)岁。24例吸烟患者平均吸烟40.5包/年。25例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及肺部Vel—ero哕音和杵状指(趾)。胸部CT表现为在双肺网格、蜂窝样基础上出现肺部团块、结节影(22/25),及肺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斑片状阴影(3/25)。病理上多为腺癌及鳞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及低氧血症。部分患者肿瘤标志增高。结论老年男性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在原有肺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肺部出现团块、结节影或斑片阴影,要高度警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可能,积极行痰病理、经皮肺活检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杭州邵逸夫医院及宁波市第一医院CTD合并肺栓塞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 结果 13例CTD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干燥综合征3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风湿性多肌痛1例。13例患者中出现呼吸困难9例,胸痛6例,咯血与发热均为4例。5例患者有下肢浮肿,其中2例为单侧下肢浮肿。11例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其中1例为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2例为叶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他8例患者为段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5例患者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检查,均表现为段及以下放射性稀疏缺损区与肺通气显像不匹配。除肺血管病变,13例患者中有12例存在其他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渗出表现5例,纤维条索灶4例,支气管扩张4例,间质性改变2例,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6例。13例患者均进行了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其中6例出现轻到重度肺动脉高压。1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发现5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存在浅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30天全因死亡率为0。 结论 CTD患者出现新发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胸部影像改变需警惕肺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05年8月至2016年6月22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PC临床资料.22例PC患者中男12例(55%),女10例(45%);无症状12例(55%)、咳嗽或咳痰6例(27%)、胸闷和气短4例(18%)、胸痛3例(14%)、痰中带血2例(9%).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肿块/结节型16例(73%);肺实变型6例(27%);单侧分布21例(95%),肺下叶13例(59%).20例行外科手术,2例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 22例经病理证实为PC.16例术后未行抗真菌治疗,其中3例随诊未见复发.术后4例予氟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3~6个月,随诊未见复发.未手术2例予氟康唑(400 mg/d,口服)治疗6~12个月,复查病灶明显缩小、吸收.结论 PC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周围型肺癌.肺部多发或单发肿块/结节型是主要影像学特点,怀疑PC时应首先行经皮穿刺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查联合胸部CT检查,对照组采用胸部X线检查,对比两组肺部感染诊断阳性率和不同病原菌所致肺部感染的CT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为90.00%,对照组诊断阳性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0例患者表现为片状、斑片状实变影,其中伴空洞影4例,2例出现肺气囊,4例出现肺纹理模糊伴毛玻璃样影;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肺内炎性浸润,3例出现空洞影。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细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细胞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部局部实变型和肺脓肿,本研究出现8例,4例空洞影;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表现为肺实质呈炎症性浸润改变,且大多数呈大片增密模糊影,少数呈阶段或大叶性浸润,同时出现肺气囊,本研究中2例患者均伴有肺气囊影;克雷伯杆菌主要表现为双肺上下叶后段呈小叶浸润,叶间裂呈呈弧形影,本研究中4例。结论胸部CT可提高重症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部CT首诊征象对疑似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疑似输入性COVID-19首诊CT表现及临床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T不同分期病人发病时间的差异性;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胸部CT方法与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差异性。结果34例疑似病例中COVID-1931例,其他类肺炎3例(其中甲型流感肺炎1例,乙型流感肺炎1例,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1例)。31例COVID-19胸部CT阳性者30例,阴性1例。胸部CT表现为早期的21例,进展期9例,重症期0例。进展期组病人发病时间(6.50±1.90)d,大于早期组(2.32±1.13)d(P < 0.01)。3例其他类型肺炎均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可见实变。经一次核酸检测确诊23例,行2次或2次以上核酸检测确诊病例8例。胸部CT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对确诊输入性COVID-19的阳性率高(P < 0.05)。结论输入性COVID-19肺炎胸部CT虽然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征,多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实变,进展期病灶相互融合。对疑似病例而言,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较经一次核酸检测方法阳性率较高,特殊时期对于疑似病例具有特征性CT表现者应同确诊病例一样对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20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为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t993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0例误诊为肺部疾病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结果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12)岁,既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患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7例。咳嗽20例,咳痰12例,咯血5例,气促5例,胸痛3例,发热8例,皮疹和红斑3例,关节疼痛5例,两下肢浮肿3例。肺部湿哕音7例。5例患者低氧血症,11例患者肺功能异常。胸部CT表现肺内弥漫性磨玻璃影4例,弥漫粟粒影2例,间质性改变4例,多发斑片及片状影10例,伴充气支气管征5例、伴多发结节3例、形成空洞2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2例。误诊为间质性肺炎4例、细菌性肺炎10例、粟粒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各1例及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2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ANCA)阳性率为100%。结论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部疾病,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ANCA检查能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T-CT及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对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病例41例,就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吸烟情况、PET-CT及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行临床分析。结果男13例,平均年龄(58.00±11.10)岁,女28例,平均年龄(62.44±8.76)岁;临床首发症状:咳嗽15例,咯痰10例,胸痛7例,咯血4例,胸闷3例,发热及乏力各1例;胸部影像学特征:高密度单发结节影28例,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10例,结节边缘见毛刺影1例,结节边界呈分叶状影1例,胸膜凹陷征1例;PET-CT(正电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22例,SUV(standard uptake value,标准摄取值)值增高14例,SUV值正常8例,均未见远处脏器转移;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检查30例,仅6例升高。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以老年女性多见,临床症状咳嗽多见,缺乏特异性,1/2患者以体检发现肺小结节影就诊,胸部影像学以肺孤立小结节影多见,单发磨玻璃影也较多见,PET-CT检查发现SUV值增高或延迟现象增高对此病诊断有较高特异性,本病生长缓慢、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见,手术切除机会多。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胸部X线CR片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肺部X线表现正常22例;异常42例,其中有37例肺纹理模糊、肺纹理间散在斑点状及斑片状致密影,肺叶实变1例,肺毛玻璃样变4例。结论:手足口病出现肺部并发症胸片X线片上有明显异常表现,能了解肺部并发症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