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移植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观察HLA配型和PRA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21例尸体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15例,占12.40%;6例PRA阳性,占4.96%;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1209例肾移植受者术前的致敏状况[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水平及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类型]与肾移植效果[包括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209例中97例PRA阳性,其中轻度致敏62例(5.1%),中度致敏20例(1.7%),高度致敏15例(1.2%).97例致敏受者共检出HLAⅠ类抗体阳性54例,HLAⅡ类抗体阳性32例,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11例.PRA阳性各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为P<0.01).HLAⅠ和HLAⅡ类抗体均阳性组的肾功能延迟恢复率(45%)明显高于Ⅰ类或Ⅱ类抗体阳性组(分别15%和19%).致敏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非致敏受者(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致敏状态对肾移植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检测致敏状态相关指标,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受者对供体的致敏状态,预测移植的效果,指导配型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 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 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 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 无1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天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月内各出现一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1例经M.P., 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7.7%)、3例(23.1%)、7例(53.8%)和2例(15.4%),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 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oss reactive groups,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寻找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82例致敏受者按照美国联合器官调配网络(united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制定的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按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及预防排斥反应,酌情使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移植成功率为90%(74/82),病死率为1%(1/82),超急性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为3例、5例和23例(28%)及17例(21%).成功病例术后随访12个月~58个月,未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少于CREG配型的相应位点错配38例(46%)、26例(32%),均为P<0.05而3~4位点错配则HLA配型高于CREG配型,分别为54例(69%)、26例(32%),P<0.05.中、重度致敏受者术后超急性排斥和加速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受者组及HLA Ⅰ类抗体阳性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亦明显高于HLAⅡ类抗体阳性受者组(P<0.05).结论严格按照HLA配型及CREG配型进行供、受者筛选,酌情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提高肾移植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但对重度致敏的受者行肾移植时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5.
背景:器官移植受者在受到同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免疫致敏后,外周血中容易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如何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值得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受者的HLA-IgG抗体水平及其特异性,评估受者体液免疫致敏状态,并观察HLA交叉反应组配型可接受性错配情况与移植肾存活率的关系.设计:临床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对象:选择1998-01/2005-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肾移植1297例患者,男824例,女473例,平均(42±16)岁,其中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65例,阴性受者1 132例.初次肾移植受者1217例,2次移植77例,3次移植2例,4次移植1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本实验相关检测及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试剂: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购自美国One Lambda公司.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和HLA-Ⅱ类DNA分型试剂购自美国OneLambda公司:Taq多聚酶购自美国PE公司:DNA抽提试剂购自德国QIAGEN公司.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和显色底物DAB购自奥地利Biomedica公司.方法:①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受者术前血清中的HLA-IgG抗体,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LAT1240和LATIHDS)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②对40例Scr升高的受者进行抗HLA抗体检测和移植肾穿刺活检,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d的沉积.⑧移植受者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及性别、移植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的差别.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HIA-IgG抗体阳性率及HLA分型.②移植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特征.③移植肾存活率差别.结果:患者129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HLA-IgG抗体阴性受者1132例,阳性受者165例,Ⅰ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126例,Ⅱ类HLA-IgG抗体阳性受者90例,51例受者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HLA-IgG抗体,抗体阳性率>50%的高致敏受者94例.②4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13例患者观察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存在C4d的沉积.27例未见C4d沉积;13例C4d阳性受者中10例外周循环中抗HLA抗体阳性.③抗体阳性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受者(P<0.01).抗体阳性受者的1,3及5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抗体阴性受者无明显学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受者(P<0.01),再次移植受者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初次移植受者(P<0.01);随着HLA交叉反应组错配数的增加,移植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0错配受者的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94%和92%.2错配受者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1%,82%和77%,3错配受者较0错配受者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9%,15%和24%.结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壁上C4d的沉积可作为抗体介导体液性捧斥反应的客观指标,供受者间良好的HLA配型能显著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改善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优于尸体供肾移植,但不同亲属活体.肾移植效果是否有差异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旨在揭示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供者中男36名,女58名,年龄(42.6±8.8)岁.受者中男72例,女22例,年龄(33.9±8.7)岁.血缘亲属供.肾88例,其中父母供给子女35例,兄弟姐妹间供肾53例,非血缘亲属(妻子给丈夫)供肾6例.供、受者HLA全相合者18例,1个抗原错配者2例,2个抗原错配者5例,3个抗原错配者56例,4个抗原错配者2例,5个抗原错配者1例,HLA完全错配者10例.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者85例,相容者9例.受者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查均为阴性,供、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均小于10%.结果:所有供者术后恢复良好.6例夫妻间供肾中,1例移植后第3天发生加速排斥反应,HLA配型为完全错配,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但发生肾功能恢复延迟,于术后第5周恢复正常.8例于移植后7~90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4例为父母供给子女供肾,HLA配型均为3个抗原错配;3例为兄弟姐妹间供肾,HLA配型1例为全相合,1例为2个抗原错配,1例为3个抗原错配;1例为夫妻间供肾,完全错配.7例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1例经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后逆转.移植后随访6个月~10年,所有供者肾功能正常;94例受者中,死亡2例,1例移植后2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移植后7年死于心力衰竭;2例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好,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其中以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背景:体液免疫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LA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抗HLA抗体及MICA抗体与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2001-01/2006-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对象:选择接受肾移植后长期随访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平均(45.3±10.8)岁.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受者34例设为排斥组,同期手术移植肾功能仍稳定的26例受者设为对照组.方法:应用One Lambda混合抗原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者肾移植前血清中的抗HLA抗体,于2007-01/07月检测受者术后抗体情况,对阳件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对肾移植者术前后进行抗MICA抗体测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滴度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②受者术后抗MICA抗体合成情况.③移植肾功能.④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结果:在6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体阴性者27例,抗体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55%,其中抗HLA抗体阳性12例,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7例,抗MICA抗体阳性14例.慢性排斥组的抗HL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P<0.01);慢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MICA抗体阳性受者分别为16例(47.1%)和5例(19.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肌酐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其中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抗体阳性者(P<0.05).结论:抗HLA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抗MICA抗体可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多态性MICA抗原作用,也可导致移植物的慢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受者体内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的变化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92例接受环孢霉素等为基础免疫治疗方案的肾移植受者进行HLA抗体检测,观察HLA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移植前检出HLA-Ⅰ类抗体27例,HLA-Ⅱ类抗体16例;移植10年后检出HLA-Ⅰ类抗体12例,HLA-Ⅱ类抗体18例。移植肾长期存活患者的HLA-Ⅰ类和HLA-Ⅱ类抗体均为移植后新出现的HLA抗体。根据移植10年后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将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分为HLA抗体阳性组(n=23)和阴性组(n=69),两组患者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66.52±14.52)mL/(min.1.73 m2)和(69.09±25.54)mL/(min.1.73 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有3例(3.26%)检出供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显著低于普通肾移植人群。结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患者体内的HLA抗体均为移植后产生,移植前的致敏抗体均已消失。移植肾长期存活的肾移植患者体内HLA抗体存在与否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低微。  相似文献   

9.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术前淋巴细胞毒配型结果,并对75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直接行肾移植术。结果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75例术前未做交叉配型的肾移植受者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手术同时或术后行回顾性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无针对供者错配抗原特异性HLA抗体的受者移植术前可以不做交叉配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9.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