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槐花系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症~[1-3]。化学与药理学研究~[4-9]表明,槐花含有黄酮苷、脂肪酸、挥发油、氨基酸、糖类  相似文献   

2.
槐花米中芦丁提取最佳pH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优化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时碱提取和酸沉淀的最佳pH值,以提高芦丁的提取效率。[方法]在不同pH值的石灰水及盐酸条件下,通过碱提取酸沉淀法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结果]研究发现碱提取pH 9、酸沉pH 3时,提纯率可达18.1%。[结论]适宜酸碱浓度可提高芦丁产率。  相似文献   

3.
芦丁又名芸香苷、紫槲皮苷,是槲皮素的3-O-芸香糖苷,为一来源很广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槐花米)、果实(槐角)中。槐米主要产于天津、北京郊区、河北、山东及江苏等地区[1,2]。芦丁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开发前景广阔。芦丁的分析方法,已报道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3~5]。为了综合开发利用药物植物资源,掌握不同地区槐花中芦丁的量,为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RP-HPLC法对不同产地的槐米进行了质量评价,以确定该药材的主…  相似文献   

4.
超声时间与药材粒度对超声法提取槐花米中芦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超声时间及药材粉碎粒度对超声法提取芦丁产率的影响,从而提高芦丁的提取效率。[方法]将不同粉碎粒度的槐花米粉末溶于碱液,超声提取不同时间后,检测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粉碎粒度药材的芦丁产率,探索超声时间及粉碎粒度对芦丁提取产率的影响。[结果]粉碎至不同粒度的槐花米粉末,超声提取后所得芦丁产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与超声时间正相关,而后呈平台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采用3号筛的槐花米粉未超声5min后即达到较高提取产率16.46%。[结论]药材粉碎粒度及超声时间对芦丁提取效率有着明显影响,超声辅助提取法较传统的碱提酸沉法具有流程短、效率高及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槐花米中槲皮素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槲皮素的产率和提取效率。[方法]利用碱提取-酸沉淀法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粗品,采用:①间接酸水解法(传统方法),将粗制芦丁通过重结晶纯化得到精制芦丁,再用酸水解制得槲皮素;②直接酸水解法(改进方法),将粗制芦丁的重结晶滤液直接加酸水解制得槲皮素;并用HPLC等技术对两种方法所得产品与槲皮素标准品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改进方法制备的槲皮素与传统方法相比,二者纯度均与标准品接近,但前者反应时间至少缩短120 min,产率却提高19.45%。[结论]改进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槲皮素的提取产率和效率,为槲皮素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技术研究[~3H]冬凌草乙素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给小鼠经口灌胃(ig)或尾静脉注射(iv)[~3H]冬凌草乙素后,很快被吸收并广泛分布到各组织中。其中以肺、胆囊和肝脏中放射性为最高;其次为肠、胃、胰腺等,肌肉、胸腺和骨中含量最少。iv[~3H]冬凌草乙素3.7×10~7Bq(1.23mg)/kg24h放射性自粪和尿中排泄占总注入量的58.3%。血中放射性—时间曲线表明药代动力学模型似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各时相半衰期分别为T 1/2α=17.9min,T 1?2β=12.7h,其它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_(12)=1.38h~(-1),K_(21)=0.84h~(-1),K_(10)=0.15V_c=1.4L kg,V_d=3.9 L kg;ig[~3H]冬凌草乙素3.7×10~7Bq(1.23mg)kg,很快被吸收,其血中放射性—时间曲线似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_1 2Ka=17.0min,T_1 2K_e=11.3h.K_a=2.48h~(-1).K_e=0.001min~(-1).以ig和iv[~3H]冬凌草乙素血中放射性—时间曲线下面积计算生物利用度(F)为65%。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测定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三种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前白蛋白(TBPA)、白蛋白含量的同时,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放射自显影分析它们的结合力。本文两组病员血清T_3和T_4均明显降低。肝病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与甲状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TBPA-T_4-[~(125)I]结合率比其血清浓度减低更为明显;TBG浓度无明显改变,但其结合率增加。肾病组患者血清白蛋白、TBG浓度显著降低,但TBG-T_4-[~(125)I]结合率增加;TBPA浓度虽无改变,但其与T_4结合量则减少。本文表明两组患者TBPA-T_4-[~(125)I]结合率均有下降,而TBG-T_4-[~(125)I]结合率的变化处于复杂的动态平衡,与原发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14)C]-标记的半乳糖研究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中性糖脂的合成,以了解佛波酯(TPA)、二甲基亚砜(DMSO]、GM3(NeuAc-Gal-Glc-Cer)、GMI[Gal-GalNAc-(NeuAc)Gal-Glc-Cer]和硫脂对其生物合成的影响。TPA、GM3不但能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而且明显地增加[~(14)C]-半乳糖的掺入。TPAGM3在不同程度上促进[~(14)C]-标记的中性糖脂合成,其中主要促进二己糖基神经酰胺(GL2)合成。DMSO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粒细胞,不仅显著地抑制了[~(14)C]-半乳糖掺入,而且抑制了[~(14)C]-标记的中性糖脂的合成,但是促进-已糖基神经酰胺[GL1]的合成。这些结果提示中性糖脂的生物合成与HL-60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4例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例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护理内容为心理支持、药物护理、手术配合、并发症预防、健康促进行为的指导等。[结果]14例患者均于术后7~12天出院,未发生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术后2~3个月随访,12例患者17条肢体的肤色、肤温、冷感、疼痛均较术前改善,溃疡面愈合;2例患者糖尿病病情发展移植无效。移植总有效率8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主动、及时、连续、全程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调节性T细胞(Treg)和T辅助细胞17(Th17)是新近发现的两群CD4+细胞,研究~[1-2]发现,自身免疫疾病患者Th17细胞明显升高,而Treg细胞数量或者功能下降。两者失衡与器官移植~[3-4]、肿瘤~[5]、炎症~[6-7]等有关。如何调控两者的平衡是目前自身性免疫病的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中医药领域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Treg和Th171.1 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发现及表面标志调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中抗坯血酸之分布,以新鲜蔬菜水菓的含量最丰富;而新鲜蔬菜水菓中抗坯血酸的含量,又随土壤、气候、哉培、收获及储藏等情况之不同而差异很大。我国食物中抗坯血酸含量的测定研究,在华北[1]、[2]、[3]、[4]、华东[5]、[6]、[7]、[8]、[9]、[10]及西南[11]、[12]、[13]、[14]、等地区以往均有多人作过研究和测定。江西位于中南地区,土壤气候尗必与其他地区相同;因此所产蔬菜水菓中之抗坯血酸  相似文献   

12.
妊娠早期(12周前)胎儿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母亲提供,胎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在18~20周开始建立至妊娠晚期才成熟[1]。孕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胎儿及婴幼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甲减、低T4血症、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2]。国内研究显示妊娠妇女中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及单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0.37%、5.27%、2.15%及8.6%[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绵萆薢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制备,并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从绵萆薢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Tachioside(1)、Isotachioside(2)、3,5-二甲氧基熊果苷(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淫羊藿次苷D2(5)、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腺苷(7)等7个单体成分。[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薯蓣属中分离得到,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内膜增厚是缺血性心脑血管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2]。炎症反应参与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3-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与脑梗死、冠心病、恶性肿瘤及急性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5-7]。本研究观察NL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槐花炮制前后UPLC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为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鉴别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槐花炮制前后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色度值,结合相似度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研究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差异性,同时分析槐花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槐花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和色度值差异明显。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分别标定了15、16、14个共有峰,指认了峰2、峰3、峰8、峰9、峰10、峰11、峰14、峰15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山柰素,其中峰1和峰2(5-羟甲基糠醛)为炮制后新增的特征峰,峰17则在炮制后缺失;槐花炮制前后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槐花炭的色度值L*、b*、E*远低于槐花生品和炒槐花,炒槐花的色度值a*稍高于槐花生品和槐花炭,依据色度值可区分槐花生品、炒槐花和槐花炭样品;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2004—2006年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液标本,并对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04~2006年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分别是10.44%、8.87%、6.89%,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3.81%、56.67%、19.52%。[结论]3年来,住院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否表明医院各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待于大量临床资料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及其衍生物,并探讨其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以2-乙基吡啶为原料,经过Whol-Ziegler反应、Wiliamson反应及酯化反应等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酯(3~6);采用水迷宫法检测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二甲氨基乙酯盐酸盐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结果]大、小剂量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甲氨基乙酯盐酸盐组小鼠错误次数及到达时间与乙醇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甲氨基乙酯盐酸盐具有促进小鼠记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氯血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所有成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组患者的血清氯离子浓度,72 h内每日测量的血氯为基础,分析AKI与血氯相关参数,终点指标是AKI。结果: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高氯血症39例(41.5%),高氯血症组AKI的发病率显著升高(69.2% vs 38.2%, P<0.001),72 h内血氯的最高值([Cl-]max)与AKI显著相关,逻辑回归分析中,[Cl-]max与AKI独立相关[AKI的校正OR=1.28(1.02~1.62), P=0.037],血氯上升幅度(△[Cl-])=[Cl-]max-首个血氯浓度([Cl-]0),与AKI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非AKI组患者的平均△[Cl-]是2.9 mmol/L,AKI 1、2、3级患者的平均△[Cl-]分别为5.04、5.63、6.22 mmol/L,血氯上升幅度(△[Cl-]≥5 mmol/L)与AKI相关[OR=5.5(2.96~10.61), P<0.001],甚至在无高氯血症的患者中亦呈相关性[OR=8.17(3.50~18.59), P<0.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高氯血症常见,且与AKI独立相关,即使在无高氯血症的患者中,血氯上升幅度(△[Cl-]≥5 mmol/L)也与AKI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成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乙酯类化合物,探讨其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以2-乙基吡啶为原料,经过Whol-Ziegler反应及Williamson反应及酯化反应,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取代乙酯(5~7).采用水迷宫法检测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地合成化合物5~7,而2-[1-(2-吡啶)乙氧基]乙酸2-(1-吗啉)乙酯(5)具有提高小鼠记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Wernicke′s(WE)脑病是一种因VitB1缺乏所致的急性出血性脑灰质炎,故又称脑型VitB1缺乏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见于慢性酗酒、妊娠呕吐[1,2]和静脉高营养[3]等人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WE脑病较罕见,国内未见报道,国外Hung等在2001年连续观察330例精神异常的MHD患者,17例血浆VitB1降低,经补充VitB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4]。我院最近发现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65岁,无饮酒史。患糖尿病15a,3a前出现肾功异常,于2004-03-27查血肌酐596.6umol/L,开始进行每周2~3次门诊MHD治疗。于2004-11-16因发热、咳嗽3d入院,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