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向清  谢英  梅霞  李正恭  张源 《重庆医学》2008,37(4):404-40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54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1例,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并半定量估计其严重程度。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IMT值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预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黄斌  朱伟  梁雪  李新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3):200-202,2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78例;冠心病组190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受累的主要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多支病变组66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计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正常对照组22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应用离子亲和层析法测定空腹HbA1c。结果:冠心病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单支病变组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病变支数越多,HbA1c水平越高(P<0.05)。结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病伴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970例、冠心病伴糖耐量异常组(异常组)781例和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8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s=0.705,0.12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病伴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970例、冠心病伴糖耐量异常组(异常组)781例和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8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s=0.705,0.12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长征  陈风  过云峰 《现代医学》2009,37(5):326-32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24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与非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狭窄组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M—CSF水平,分析M—CS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血清M—CSF浓度高于非狭窄组,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尤其以3支病变患者更为显著(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M—CSF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087、0.053、0.385、0.414,均P〈0.05)。结论M—CSF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CSF增高是冠心病发病及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血脂与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335例,根据冠脉造影术确定冠脉狭窄支数,其中单支狭窄组133例、两支狭窄组115例、多支狭窄组87例。另选取无冠脉狭窄者8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脂与胆红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支狭窄组、两支狭窄组、多支狭窄组患者Cys-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P<0.05);与单支狭窄组相比,两支狭窄组、多支狭窄组患者Cys-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P<0.05)。结论除血脂外,可应用血清Cys-C及胆红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指导冠心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造影前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脂四项,并进一步计算non-HDL-C值。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组(210例)和非冠心病组(42例),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轻中度病变组102例和重度病变组108例。结果 重度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水平高于轻中度病变组、非冠心病组(P<0.05);中度病变组TC、LDL-C、non-HDL-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重度病变组、轻中度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C、LDL-C、non-HDL-C水平呈正相关(r=0.669、0.683、0.681,P<0.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21,P<0.001),与TG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 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31例 ,与非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2 9例 ,其中冠心病组统计病变累及支数 ,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得出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运用酶免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 Hcy)浓度并进行比较。将 t Hcy水平与性别、年龄、收缩压、冠心病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等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t Hcy浓度 (17.8± 7.1μmol/ 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10 .0± 5 .8μm ol/ L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非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强 ;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成正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且其升高水平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6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4组;冠状动脉正常组(n=30)、轻度狭窄组(n=36)、中度狭窄组(n=52)和重度狭窄组(n=78)。检测各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而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TC、LDL-C均升高,HDL-C均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探讨糖耐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正常糖耐量(NGT)患者100例;B组糖耐量下降(IGT)患者47例;合并糖尿病(DM)患者(C组)6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的受累情况. 结果 20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51.68%;冠状动脉病变C组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36.67%、46.67%)高于B组(29.79%、31.91%)和A组(28.24%、31.21%)(P<0.05);C组单支病变发生率(16.66%)低于B组(38.30%)、A组(38.55%)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c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3.33%)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36.17%)与A组(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更严重、弥漫,但糖耐量下降并不影响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6例因胸痛而就诊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同时观察患者血脂各成分,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尤其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TC、TG、L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狭窄及病变支数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ng XH  Xiang XP  Lu N  Zhang YX  Wang WJ  Liu Y  Zho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67-1269
目的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体重、尿酸、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CCU病区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根据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的286例患者(男206例,女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组3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尿酸、CRP、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与上述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年龄、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分析显示,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年龄[(62±10)岁]和LDL-C[(3.0±0.7)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59±11)岁、(2.8±0.6)mmol/L,均P<0.05].年龄、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相关性(r=0.163、0.149,P<0.05).结论 年龄、LDL-C水平越高越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且年龄越大,LDL-C水平越高,越易发生3支或左主干病变.  相似文献   

15.
王峰  刘帮助 《医学综述》2013,19(12):2233-2235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表达在冠心病危险程度预测中的价值,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观察组76例、同期26例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FABP表达水平、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揭示A-FABP表达与冠心病危险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FABP在冠心病观察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多支病变、双支病变中A-FABP表达水平高于单支病变(P<0.05);A-FABP表达水平与Duke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A-FABP表达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2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306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HDL-C水平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TC/HDL-C可能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8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亚组(48例),2支病变亚组(57例),≥3支病变亚组(73例)。选择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48例为非冠心病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测定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录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TC、TG均高于非冠心病组,HDL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逐渐增加,1支病变亚组<2支病变亚组<≥3支病变亚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TG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HDL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P<0.05)。结论高Hcy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可通过检测Hcy水平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秦光明  金亚平  徐耕 《浙江医学》2005,27(3):173-175
目的探讨血浆脂质成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而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20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浆脂质成份的测定.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载脂蛋白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冠状动脉无病变组患者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经Speama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载脂蛋白B相关,病变程度与脂蛋白(a)相关.结论提示血浆脂质成份中的载脂蛋白B、脂蛋白(a)可能是冠心病发生与发展中的相关因素,并具有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余飞  崔琴  姚金龙 《安徽医学》2012,33(6):728-73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CT成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结果与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行64排螺旋CTA检查、年龄≥60岁的74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结果男性组冠状动脉病变率(97.67%)显著高于女性组(80.65%)(P0.05);年龄、BMI、脉压(P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G)水平在正常组与重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TC、冠状动脉病变支数、FG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检查对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积极的调脂及控糖治疗有助于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