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急性胃肠炎的分布和负担。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2010年7-9月每月入户调查其4周内急性胃肠炎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就诊情况等。 结果 7-9月共调查2399人,人群急性胃肠炎月患病率为7.0%(95%CI:5.9%~8.0%),发病率为0.23次/人(7-9月)。加权患病率为8.7%(95%CI:7.6%~9.8%),加权发病率为0.29次/人(7-9月),由此推算杭嘉湖地区7-9月有460.1万人次感染急性胃肠炎。55.7%的病例去医院就诊,就诊病例中28.0%的人送检粪便样本;52.0%的病例服用抗生素。11.4%的病例报告因病误工或误学。不满5岁儿童月患病率为14.8%。 结论 杭嘉湖地区人群7-9月急性胃肠炎负担较重,不满5岁儿童患急性胃肠炎风险较高。在分配教育、食品安全和基础设施资源时,针对确定的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人群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调查了杭州市20~79岁城乡常住居民1452人。 结果杭州市居民MS的患病率为8.68%,标化率为6.70%,增龄趋势明显,40岁起患病率明显升高,男女性别间、城乡之间患病无差异。MS家族聚集趋势明显(Fisher 确切概率IP/I=0.0244),随体力活动频次和强度增加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I/Isup2/sup=6.2956, I/Isup2/sup=6.6692, IP/I0.05)。人群MS的知晓率很低(3.65%)。结论MS已成为威胁本地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3.
张琰  张丹丹  洪航 《疾病监测》2012,27(1):28-31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感染情况,为制定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本地4类流动人口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留取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002例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9%,不同场所流动人口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355,P0.001),性别(OR=1.172,95%CI:1.019~1.248)、年龄(OR=0.656,95%CI:0.550~0.783)、婚姻状况(OR=1.440,95%CI:1.209~1.715)、文化程度(OR=1.598,95%CI:1.374~1.859)、接受过咨询检测(OR=2.164,95%CI:1.537~3.048)是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与否的影响因素。29.7%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持不歧视态度。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20.5%(464/2258),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2.2%(56/90),最近一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42.9%(6/14)。4002名流动人口的HIV阳性检出率为0.15%,梅毒阳性检出率为0.72%。 结论 文化程度不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对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普遍、存在高危行为且安全套使用率低是流动人口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因素,对这一群体务必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成年人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12月共抽取海南省2个城市和4个县(市)的36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均等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调查方式,结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04名调查对象,血尿酸水平为(325.19±87.22)μmol/L,男性高于女性(F=897.240,P<0.05),城市居民高于农村(F=24.385,P<0.05)。HUA粗患病率为14.21%,经加权调整后的患病率为15.8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比值比(OR)=0.135,95%置信区间(CI):0.101~0.181]与HUA风险降低存在关联,≥60岁(OR=1.388,95%CI:1.017~1.895),饮酒频率<3 d/月(OR=1.384,95%CI:1.044~1.834)、1~4 d/周(OR=1.452,95%CI:1.026~2.055)、5~7 d/周...  相似文献   

5.
寿钧  冯友娣  何宝华 《疾病监测》2012,27(12):950-952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下城区近3年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市下城区2008-2010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杭州市下城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305例,年发病率范围为309.22/10万~963.81/10万。男女发病数比为1.11: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发病数的39.10%;不同职业中,散居儿童和离退休人员最多,分别占37.82%和13.61%。4-8月发病数逐月增加,2008年8月形成发病高峰,2009年7月形成发病高峰,而2010年则推迟到11月。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均为石桥街道、武林街道和东新街道。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1.96%,3年中该比例逐年上升。2008-2010年均未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3年中在监测点共采集儿童病例粪便样本1139例,其中461例轮状病毒阳性。结论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其好发季节,且各个街道均有报告。轮状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散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岛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的重要性.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 4个村的 2 361名 40岁以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 结果青岛市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 35.20%( 831/2 361),男性为 37.71%( 408/1 082),女性为 33.07%( 423/1 279));体重指数( BMI)、年龄、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口味等因素可使其危险性增高(男χ 2=5.52,P< 0.05,χ 2=13.181~ 25.819,P< 0.01;女χ 2=29.840~ 68.79,P< 0.01);经济收入和劳动强度与患病率呈负相关 (男χ 2=15.814,43.600,P< 0.01;女χ 2=31.373,44.958, P< 0.01) 结论农村中老年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成都市大邑县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2月-12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成都市农村地区2个自然村,对40~7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通气气流受限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70%者诊断为COPD,对COPD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参与调查共计1 017人,有效调查人数为782人,有效应答率为76.89%。男330人,女452人,年龄(51.97±8.17)岁。2检出COPD患者83例,患病率10.61%,人口标准化患病率12.37%,总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2.629,P〈0.001)。男性患病率13.33%,女性患病率8.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18.638,P〈0.001),但女性无此趋势。3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吸烟指数等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为COPD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大邑县农村COPD患病率较高,控制吸烟及提高受教育程度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深圳地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探讨哮喘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以随机、分层、不等比、整群抽样方法 ,按街道、居委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全地区共调查6 248人,其中男3 156人,女3 092人.哮喘病患者40例,总患病率6.40‰,其中患病率列前3位的年龄段分别为66~75岁(54‰)、56~65岁(23‰)和14~17岁(12‰).危险及诱发因素调查发现,哮喘病患者中被动吸烟者占40%,而儿童患者在出生期间父亲吸烟者达57%;伴有过敏性鼻炎者占50%;因感冒发病者占45%,因天气变化或吸入冷空气气流突然发病者占30%,儿童患者在2年前患支气管炎者达86%.结论 本次调查基本代表了深圳地区哮喘病的流行情况,以此估算深圳地区患者约2.59万人,为今后哮喘的群防群治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飞行员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D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空军部队飞行员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影像学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DDD患病情况、飞行相关信息、个人习惯几个部分。计算DDD患病率,并对退变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t检验等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2份。DDD患病率为47.5%(77/162),其中颈椎病患病率为27.8%(45/16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为29.6%(48/162),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病率为3.1%(5/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退变组与对照组间体质量指数(t=2.594,P=0.010)、驾龄(t=2.160,P=0.032)、最大飞行载荷(t=2.953,P=0.004)、平均飞行载荷(t=2.575,P=0.011)、失眠(χ2=4.756,P=0.029)和吸烟(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3个农村地区痛风患者发病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收集广西3个县379 例痛风病例,以同一区域的人群为对照,分析调查对象中MS的患病率以及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痛风组MS患病率为33.25%、非痛风组MS患病率为11.87%,痛风组高于非痛风组(2=49.546,P0.01)。两组MS相关指标均值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因素分层后,痛风组MS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非痛风人群。痛风组MS诊断标准中异常项检出率随着项目增多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和(或)肥胖、高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升高为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患者中MS的患病率增高,痛风与MS各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对 MS 及各相关指标的积极干预可减少痛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黄国  陈成连  张艳红  梁均和 《疾病监测》2015,30(10):828-830
目的 分析江门市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江门市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交叉研究对病例发病前7~21天和37~51天医院暴露率进行比较,分析医院暴露对麻疹发病的影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患者接触史和疫苗接种因素对麻疹流行的影响。结果 江门市2013年麻疹发病率为6.22/10万,发病时间高峰为7-11月。14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7.97%。外来人口(2=238.50,P0.01)、医院暴露(OR=6.64,95%CI:3.88~11.43)、麻疹患者接触史(OR=6.67,95% CI:2.75~16.96)是本次疫情流行的危险因素,接种疫苗(OR=0.07,95% CI:0.04~0.14)是保护因素。麻疹病例24 h流行病学调查率95.31%,48 h检验报告率80.00%,64.06%病例诊断时间超过7 d。48 h疫苗补种率仅13.67%,每起疫情平均补种6.79针次。结论 外来人口、医院暴露、麻疹患者接触史和未进行疫苗接种是麻疹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08-2011年江苏省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兴市2008-2011年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宜兴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59.77%;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的地区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季节性明显,表现为4-7月主高峰和11-12月次高峰;两个发病高峰在人群分布、重症率和病原分布上有差异;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逐年缩短(P0.01);2010年的重症率最高(P0.01);重症病例的病原分布与普通病例的病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结论 宜兴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季节性变化。做好重症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当前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探讨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和分析2005-2010年宁波市乙脑疫情监测资料。 结果 宁波市2005-2010年报告乙脑确诊病例136例,死亡16例,年平均发病率0.4/10万,病死率11.76%,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0.80/10万,2010年最低为0.12/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6-9月,7月最多;发病者多为农村及外来流动的散居儿童,占总发病数的52.94%,其中年龄最小为2月龄;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2%,其中年龄最大为77岁。 结论 宁波市乙脑疫情总体情况良好,但乙脑防制工作需重视流动人口居住地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应加强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海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方法分析2009年5-10月宁海县7所哨点医院的感染性腹泻监测资料。结果监测结果表明7月为发病高峰,0~9岁为主要发病年龄组,农民与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乡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与城郊;以生食海产品、交叉污染为主要行为危险因素;人群致病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婴幼儿腹泻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结论下一步防控重点对象为农村人群和散居儿童,有必要加强疾病监测、改善公共卫生设施、食品卫生管理与卫生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江苏省昆山地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负担. 方法 开展为期12个月的社区人群横断面调查,分析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分布、临床表现、诊治情况以及经济负担. 结果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共调查1200人,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3.5%(95%CI:2.5%~4.5%),年发病率为0.464次/人年(95%CI:0.329~0.599),每年约有89.2万人次发生急性肠胃炎,食源性比例为31.9%.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居住在农村地区,急性肠胃炎患病风险越高.76.2%的病例去医院就诊,就诊病例中37.5%的人送检粪便样本;药物治疗的病例中76.2%服用抗生素.急性胃肠炎造成总经济损失约为1.83亿元,占2012年昆山市国内生产总值(2720亿元)的0.67. 结论 昆山地区急性胃肠炎社会和经济负担较重,未到就业年龄人群和农村地区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应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探索有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减轻食源性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提高防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上报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率和构成比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双侧检验。  结果  2015—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99 411例,其中病原学诊断39 758例,占39.99%。 全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101.09/10万,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1 532.06/10万。 报告年均发病率最低的是海珠区(68.14/10万),最高的是番禺区(161.80/10万)。 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病例常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61.82%)、诺如病毒(12.18%)、沙门菌(11.92%)和腺病毒(11.01%)。 不同季节、年份、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病原构成有所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 470.92、4 323.09、6 102.50、65.98、6 783.00、16 650.41,均P<0.05)。  结论  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以 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腺病毒是本地区的优势病原体。 2015—2020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流行广,应强调对托幼机构及低龄患者家长传染病防控宣教工作,提升医疗机构精准防控不同病原导致的感染性腹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临床类别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临床类别手足口病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轻症、重症与死亡病例个案资料,以及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使用SPSS13.0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散居儿童、流动人口、居住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病前7天去过接种门诊,以及患者家14岁以下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杭州市近12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三热病例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疟疾媒介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 2000-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53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本地病例89例,占19.65%,输入性疟疾病例364例,占80.35%。外来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2=62.17,P20.01); 6-10月发病人数占全年发病人数的82.34%(373/453);发病人群以来自高疟区民工和当地农民为主(59.60%,270/453);媒介监测所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为最高。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消除疟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医院急诊室监测中流动人口伤害发生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婕  吕旺盛 《疾病监测》2005,20(12):652-65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伤害发生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杭州市某综合性医院的流动人口伤害现状进行分析。结果421例流动人口伤害患者中以3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多,男女性别比为5.2:1;时间分布以7月份最多,1月份最少;男性与女性患者伤害发生的原因、部位差异有显著性,40.4%的患者需1~2h救治,44.7%的患者经急诊救治后即可回家。结论伤害对流动人口生命质量已构成一定威胁,应加强流动人口防制伤害的健康教育,并提高伤害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