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3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分别进行测评。结果老年抑郁组的SSR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老年抑郁组的消极应对因子幻想及逃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积极应对因子面对、淡化及探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老年抑郁症存在社会支持不足及应对方式不良,加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指导可能对防治老年抑郁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应对方式,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社会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焦虑及抑郁症状发生率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8%,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0%,同时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者为10%;焦虑症状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t=0.78;1.06和0.14,P〉0.05),抑郁症状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t=2.96,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t=2.2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焦虑症状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而伴发抑郁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较无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更多采取屈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应激及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52例首次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和2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较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郁症组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且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CTQ-S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遭受儿童期虐待的新兵在应付方式选择及社会支持上显著低于无虐待组(P〈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儿童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P〈0.01)。儿童期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及总虐待分均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1);儿童期经历过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及虐待总分均与主观支持成负相关(P〈0.05,P〈0.01)。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00,P=0.003);虐待总分、情感虐待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32,P=0.026),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00,P=0.011)。结论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在应对方式上往往采取消极应对,且社会支持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Zung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等工具评定31例脑卒中后伴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并与39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抑郁组均低于非抑郁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非抑郁组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抑郁组(P〈0.01);而消极应对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结论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影响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门诊中焦虑症患者应激事件中的应对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并探讨应对模式及心理支持对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焦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估。运用非参数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症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焦虑症呈显著负相关。正常人群与焦虑症的社会,家庭支持异同(P〈0.05)。男性与女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P〈0.01)。社会支持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三者明显相关。结论应对模式,社会支持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应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8周的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疗效;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经8周护理干预,研究组HAMD、SAS及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出院后6个月,以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除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人院时外)均显著高于人院时(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以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及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与焦虑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差异。方法 使用本土化的人格测量工具《中国人个性测量表2》(CPAI-2)对抑郁障碍患者和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一般性格特征上两类人群在新颖性(t=2.39,P〈0.05)、多元思考(t=3.01,P〈0.01)、理智-情感(t=3.09,P〈0.01)、阿Q精神(t=2.26,P〈0.05)、老实-圆滑(t=-1.98,P〈0.05)、人际触觉(t=2.57,P〈0.05)等六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病态性格特征上两类人群在焦虑紧张(t=2.15,P〈0.05)、抑郁(t=-2.48,P〈0.01)、病态依赖(t=-2.34,P〈0.05)、兴奋性(t=2.42,P〈0.05)等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和焦虑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存在有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矿工的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其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78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矿工的SAS、SDS得分(43.41±9.60)和(47.51±11.50)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和(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49,12.757;P〈0.01);男性矿工的SAS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SDS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矿工(P〈0.05),井下矿工的SAS、SDS得分均显著高于地面矿工和管理人员(P〈0.01)。在应对方式上,男性矿工多采用解决问题和自责(P〈0.05),农村来源的矿工多采用自责和幻想(P〈0.01),井下矿工多采用自责、幻想、合理化(P〈0.01)。矿工的SA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除解决问题外)显著相关(P〈0.01),SDS得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对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均影响显著(P〈0.05)。结论矿工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矿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贝克抑郁问卷(BD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应付方式问卷的评定,同时以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GSES及SAQ的评定,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及SAQ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980,t=5.907,t=2.967,t=5.411;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BDI得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总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602,r=-0.786;P均0.05);与应付方式中的情绪缓冲性应付总分、情绪加工因子、顺从回避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425,r=0.37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越低,自我评价也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104例,在社区中选取与所调查抑郁症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较为接近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分的健康人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LES)、特质应对方式(TCSQ)、父母教养方式(EMBU)及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负性刺激量、积极应对方式、父亲处罚严厉、母亲处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9.96±11.81)vs.(15.00±9.81),(29.31±5.39)vs.(25.36±5.00),(14.69±4.11)vs.(18.41±10.29),(10.23±2.69)vs.(12.34±4.39),(10.02±2.29)vs.(12.6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9.976,P均0.01)。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 1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均表现为低处罚严厉、低拒绝否认,母亲还表现为低过度保护;3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主观社会支持较少;4男性比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脊髓损伤患者50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般状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采用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进行抑郁焦虑水平测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者49例,焦虑症状者48例。其中抑郁程度轻度者8例,抑郁程度中度者19例,抑郁程度重度者22例;可能有焦虑者ll例,焦虑程度轻度者25例,明显焦虑者10例,重度焦虑者2例。人口学因素中,只有性别与焦虑有回归关系,性别与抑郁有相关性(r=-0.26)。抑郁程度与人格特征的内外向有关,焦虑程度与人格内外向和神经质有关,抑郁与应付方式中的自责、退避有回归关系,焦虑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呈回归关系,抑郁、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呈回归关系。结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受到患者人格、应对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lO年1~12月在河北省四地区60岁以上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有抑郁情绪组和无抑郁情绪组,评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析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认知危险因素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并对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完成3149倒有效问卷,其中有抑郁情绪组268例,无抑郁情绪组2881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8.51%。两组在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经历生活事件数量,业余活动及社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情绪组MMSE得分(23.70±5.116)分、MoCA得分(19.14±5.980)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情绪组(26.32=fi3.904),(23.05±5.233)分,ADL得分(27.25±12.782)分明显高于无抑郁情绪组(21.08±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15,11.557,-16.871;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β=0.667,β'=0.157,OR=1.949,95%CI—1.432~2.653,Wald=17.983,P=0.000)、经历生活事件[〉2件(β=1.960,β'=0.250,OR=7.100,95%CI=4.348~11.595,Wald=61.359,P=0.000),1~2件(8—0.892,β'=0.229,OR=2.441,95%CI—1.558~3.825,Wald=15.157,P=0.000)]及业余活动低(β=0.963,β'=0.162,OR=2.621,95%CI—1.909~3.598,Wald=35.489,P=0.000)。结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均低于无抑郁情绪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甲状腺功能与生活事件、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用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测定;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动思维量表(ATQ)进行评定。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ATQ总分、LES负性分及LE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两组FT3、FT4、T3、T4、TSH、Anti-TPO及Anti-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Anti-TPO及Anti-Tg正相关(r=0.366、0.376;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Anti-Tg正相关(r=0.370,P〈0.05),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FT4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强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中学生65人。除接受学校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参加团体认知行为实践辅导;对学生家长进行自杀预防宣教。并在干预前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环境问卷(FES)、Beck抑郁量表(BDI)、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自尊量表(SES)问卷基线评估、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问卷随访评估效果。结果:干预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0,P=0.264,P0.05);其他问卷在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6个月随访与12个月后随访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49例正常对照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本次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发现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翠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并选用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与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对比,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抑郁症组SF-36的问卷得分较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t=-18.620,P<0.01).抑郁症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低于国内常模(t=-4.012,P<0.01).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334,P=0.009<0.01).结论 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有影响的,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