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疆西昆仑山地区主要药用植物计有32科53属73种,约占该地区植物总种数的10%。该区药用植物的科、属丰富度相对较高,但90.62%的科仅含1~2种,75.47%的属为单种属,种的丰富度较低;生活型有6个类型,以多年生草本(占47.95%)和一、二年生草本(占21.92%)为主;生态型以中生植物(占72.60%)为主,其次有湿生和旱生类型;各县区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不均,西段叶城县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3.97%,往东逐渐减少;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占76.92%)。该区药用植物中全草和根类用药占总种数的54.79%;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多为36.97%,其它还有具地域特色的补益药如新疆党参、锁阳和民族药等;该区药用植物基本处于自然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青秀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数据整理及查阅文献,对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474种,隶属121科363属,优势科为豆科、大戟科、菊科、桑科。其中,珍稀濒危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中国特有植物45种,广西特有植物8种。按生活型统计,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种数分别占比34.81%、33.97%;从入药部位来看,以根及根茎类和全草类为主,分别占26.12%、25.95%;调查到重点药材39种,涉及基原植物36种,隶属27科35属。结论 南宁市青秀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在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相应的保护工作,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掌握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取实地样线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文献对比等方法,对药用植物类别、生活型、科属组成、入药部位、重点药用植物及其功效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 秦都区共调查到药用植物252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占绝对优势;药用植物共涉及80科205属,科的水平组成以菊科、蔷薇科、豆科为优势科,分别包含35种、21种、17种药用植物;草本植物为秦都区药用植物的主要类型,占物种总数的63.89%;248种药用植物具有明确的入药部位,其中49种植物有多个入药部位;调查到重点药用植物45种,按功效可分为15大类,以清热类中药为最多;同时,调查还发现了银杏Ginkgo biloba L.、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等珍稀濒危植物。结论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栽培药用植物以景观和教学药用植物为主,未见有大面积人工种植中药材。通过全面调查并掌握秦都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能够为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要求,调查广元市旺苍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旺苍县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主要采用样地调查及标本采集等方法,对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次普查共涉及到药用植物137科416属611种(包括亚种、变种),大多数为世界广泛分布的植物科,如菊科、豆科、蔷薇科等。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居多。重点调查的中药品种共有93种,均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其中46种属于旺苍县道地中药材,17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结论:旺苍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温带分布类型占主要优势,表现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该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其种类、生活型、分布、药用部位、药性、药味和功效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有25科61属79种,涉及药材152种,按药用功效分为17类,以清热药为主。其中,芦苇、柽柳、罗布麻和白茅等蕴藏量较大。针对该区域自然条件及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野生水生耐盐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及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栽培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婵  陈鹏英  罗建 《中药材》2023,(7):1624-1631
目的:基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对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发掘利用及传统医学和制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与文献资料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药用植物进行了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结果:该区域有药用植物141科556属1 023种(含变种);物种组成以寡种科(2~5种)最多,占总科数的37.59%;生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居多,占总种数的58.56%;在草本药用植物中,又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9.76%;入药部位最多的是全草类,其次是根及根茎类;该区域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表现为以热带分布为主,且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民族药有109科345属508种,占该区域药用植物的总数近一半。结论:南迦巴瓦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多民族地方特色。建议针对资源丰富的民族药用植物展开专项研究,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以便充分发挥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优势。  相似文献   

7.
莫忠妹  杨传东 《中药材》2023,(3):587-591
目的:调查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为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记录物种信息及编目分类等方法,分析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类群、物种构成、生活型等信息。结果: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药用植物资源1 151种(含变种),隶属于184科584属,其中,菌类植物9科19种,苔藓类植物8科9种,蕨类植物21科93种,裸子植物7科14种,双子叶植物120科870种,单子叶植物19科146种。菊科、蔷薇科和百合科植物较多见,植物生活型以草本类植物占优势,占物种总数的47.44%。结论: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建议今后应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野生物种的抚育研究,该措施将对保护区内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四川省小金县药用资源现状,掌握区域内野生及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本底数据,为该县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方及样线调查,结合实地走访等方法,统计小金县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小金县野外普查共获取110科348属813种药用植物的基本信息和资料,其中被子植物占97.91%,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类植物占比较大,生活型以草本为主。有105种为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基原植物,样地中可估算蕴藏量的有68种。另有国家及国际组织列入濒危受保护的物种34种。结论:小金县野生中药资源较为丰富,但也存在资源量不稳定,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此次调查结果对小金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当地中药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勐海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20,(1)
目的:摸清勐海县药用植物资源家底,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要求,采用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信息和实物凭证;通过样地调查测算重点药材的蕴藏量;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栽培中药的种类及相关信息;通过标本鉴定和药用植物信息分析对勐海县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勐海县共有药用植物902种,隶属于146科574属。包括野生药用植物839种,栽培药用植物139种(其中76种既有野生又有栽培)。重点药材有73种,涉及原植物79种。药用植物的优势科主要集中在兰科、豆科、菊科、茜草科、大戟科、姜科和百合科,优势属为石斛属。勐海县药用植物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总种类的49.45%;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为主,占总数的32.98%;药性以凉性类药用植物居多,占27.32%;药味以苦味类药用植物居多,占58.15%;主治疾病以治疗消化疾病的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达29.25%。结论:勐海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大多数蕴藏量不大,形成商品不多,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研究步伐,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总结了近10年发布的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新种及新分布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药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福建省9个市85个县中发现41个新种(含3变种),隶属于18科31属;新分布植物93科256属362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1科110属128种。新种及新分布植物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山脉。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10年新种及新分布植物增加了403种,为该省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中药资源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境内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广东省水生药用植物共160种,隶属54科90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12种;耐盐药用植物269种,隶属63个科197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22种。该省人工种植的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有30多种,规模超过22 000 hm2,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5%;来源于水生、耐盐植物的药食同源中药材20余种,种植规模达9000 hm2。广东省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根据生态环境和区域内产业需求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唐山市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的方法对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菩提岛药用植物共有51科96属108种。其中优势科为菊科、百合科、唇形科、萝藦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占菩提岛野生药用植物总资源的47.23%。对菩提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功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菩提岛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简要介绍。结论:菩提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山地区腰岱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唐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笔者采用了野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阅、标本采集整理及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调查、野外化学成分检验等方法对腰岱山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据多年对腰岱山药用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显示,腰岱山药用植物绝大部分为野生种类,共有药用植物78科196属237种(不含变种,变型和亚种)。绝大多数是被子植物,共计225种,占总种数的94.94%。其中蔷薇科、菊科、豆科、百合科为本地的优势科属,占腰岱山药用植物总资源的近1/3。本文亦对腰岱山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介绍了腰岱山的道地药材,并针对其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结论:腰岱山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科属类型组成合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整理福建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发现,福建省滨海耐盐药用资源有109科276种,其中海洋藻类21科41种、维管植物54科164种、海洋动物33科70种、海洋来源矿物1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普查团队对福建省滨海沙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综合性价值、外来物种中药化进行调查。福建省耐盐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基础阶段,有待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类群的多元价值,加强福建滨海滩涂及不同盐渍化程度地域耐盐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动闽产耐盐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发展,促进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哈思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集区域药用植物标本及走访调查,整理该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哈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247种7变种,隶属61科161属,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以多年生草本居多;按药用部位统计全草类种类最多,共124种,占48. 82%,根及根茎类和果实及种子类次之;按中药功效统计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占32. 68%;此外有草麻黄、达乌里秦艽及火烧兰等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8种。结论: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靖远县及黄土高原区域药用植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区域。但药用植物受采挖及虫害等威胁比较严重,资源利用存在盲目性,应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利用及资源现状,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考察、线路调查、民间访问等调查方法,分别在不同季节对江西境内不同地区的兰科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对野外调查采集到的兰科药用植物及存放于江西各科研院校标本馆的兰科植物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对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地点、资源数量、药用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查阅研究本草文献中有关兰科药用植物种类、药用情况等信息,参考有关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现代研究文献。江西共计分布有兰科药用植物37属93种,新增兰科药用植物19种,其中仅石斛属就增加6个药用新种。药用属占江西全省兰科属数的71. 2%,占全国兰科属数的20. 1%,药用种占江西兰科种类的76. 9%,占全国兰科药用种类的31. 2%。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随着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有些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枯竭,亟待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点中药材品种及民间常用传统验方和药材栽培情况。方法:借助"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样地、样线调查和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和药材栽培种类、数量等数据。结果:共完成了37个有效样地,采集药用植物品种140种(分布在61科152属),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13个,采集照片16472张,录制视频194个。确认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1种,收集重点药用植物品种种子19种。走访收集民间传统验方6个,走访调查药材种植基地9处,栽培药材共计25种,其中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的有蒲公英、人参、西洋参、赤芍和刺五加等。结论:恒山区野生和栽培药用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利好环境下,恒山区的中医药产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生和耐盐药用植物种类、分布、种植情况进行调查。该区域有274种耐盐药用植物,其中水生、湿生植物42种,共74科190属。主栽耐盐药材有蛇床子、红花、金银花、皂角、板蓝根等,尚未形成特色药材和产业集群。盐地碱蓬、盐角草、小果白刺、柽柳、益母草、蒲公英、罗布麻等特色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应在加强野生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