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在原发性肝癌免疫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测定 38例正常人和 2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的含量 ,以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I .S % )作为检测评估指标 ,以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Ag NORs的变化情况。同时 ,检测 2 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AFP含量 ,以比较Ag NORs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性。结果 :2 5例原发性肝癌的平均I .S %值为 5 5 1%± 0 85 % ,明显低于正常人的 7 12 %± 0 78%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Ag NORs的检测阳性率达 88% ,高于AFP的检测阳性率的 84%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例AFP正常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 3例Ag NORs检测为异常。结论 :T淋巴细胞Ag NORs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呈良好的相关性和较高的灵敏性 ,可望成为一种原发性肝癌免疫学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AFP与AFU测定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P(甲胎蛋白)、AFU(α-L-岩灌糖苷酶)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AFP用酶联免疫法;AFU用比色法。结果:检测患者血清AFP与AFU。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和845,身份者联合检测其诊断符合率高达96%。结论:联合测定患者血清AFP与AFU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AFP阴性和早期小肝癌有较大意义。其方法简单,适于基层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as基因及AFP水平与肝癌病程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病理检查确诊的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并检测其手术切除肝癌组织中ras的表达,分析ras基因及血清AFP联合检测与肝癌有无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1)ras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0%,ras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肝内转移密切相关(P〈0.05)。ras阳性、阴性表达病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65.6%、33.3%。(2)高血清AFP水平且ras阳性病例组3年复发率为76.2%,而低血清AFP且ras阳性病例组3年复发率45.5%,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ras基因及血清AFP检测可作为判断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指标,多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hTERT基因检测诊断早期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迄今不明,由于肝癌特异性指标如AFP、PZVKAⅡ等在小肝癌中很少表达,传统的血清AFP检测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肿瘤标志物以早期监测肝细胞癌变。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RTPCR法,检测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6,(12)
目的研究PIVKA-Ⅱ联合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血清80例,非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血清180例,健康人群血清40例,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PIVKA-Ⅱ及AFP表达水平。结果比较血清PIVKA-Ⅱ及AFP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较非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健康人群表达显著升高(P0.01)。利用PIVKA-Ⅱ指标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检测结果敏感度为71.25%,特异度为90.00%;AFP检测结果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82.73%;PIVKA-Ⅱ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AFP检测结果;ROC曲线分析也显示PIVKA-Ⅱ曲线下面积为0.879,AFP曲线下面积为0.783,PIVKA-Ⅱ更具有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方案1可将原发性肝癌诊断特异度显著提高至98.64%,联合诊断方案2可将原发性肝癌诊断敏感度显著提高至82.50%。结论 PIVKA-Ⅱ血清学检测结果在原发性肝癌较AFP检测结果更具有诊断价值,同时PIVKA-Ⅱ联合AFP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H2域肌醇磷酸酶(SHIP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探讨SHIP2蛋白表达与肝癌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中SH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HIP2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χ2=6.7200,P0.01),在5年中死亡肝细胞癌患者SHI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年存活患者(χ2=6.857,P0.01)。结论:SHIP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有着更高的表达,是反映肝细胞癌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7.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 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显色多肽基质法对93例原发性肝癌、45例恶性肿瘤,98例良性肝病、46名孕产妇及2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水平和AFU活性进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水平及AFU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各疾病组。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3%和74.2%,在AFP阴性肝癌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5.0%。AFU,AFP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可提高到93.5%。  相似文献   

8.
MAGE-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MAGE-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MAGE-4基因与肝细胞肝癌(HCC)患者临床指标及转移与复发的关系,为MAGE-4基因编码蛋白用于HCC患者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31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MAGE-4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对全部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以证实其为 MAGE-4基因,患者均测定并统计AFP、AFU、抗HCV、HBsAg、AFP 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 结果 31例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38.7% (12/3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0% (0/31),P<0.01.HCC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AFP、AFU、抗HCV、HBV标志物、AFP mRNA、肿瘤直径等临床指标均无关,P>0.05. 结论 MAGE-4基因在HCC患者肝癌组织中特异高表达,可能作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攻击的靶点,HCC患者肝癌组织中 MAGE-4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HCC患者肿瘤标志物、转移、复发均无关.  相似文献   

9.
<正>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生殖腺胚胎癌、胃癌、胰腺癌等疾病发生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中多用于监测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进展。近年来其定量检测在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判断重症肝炎预后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1])。在良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中,血清 AFP 水平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现有报道的峰值极少超过1 000 ng/mL~([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近期接收的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AFP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感染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构建AFP过表达的正常肝细胞系和肝癌细胞系,分别通过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类型及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对37例肝癌患者和3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血清AFP及GP73的含量检测,分析AFP、GP73及AFP+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34例(91.89%)为肝细胞癌,28例(75.68%)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GP73的含量分别为(418.31±189.93)ng/ml和(252.03±238.34)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28±9.39)ng/ml和(34.03±22.67)ng/ml,均P〈0.01。AFP和GP73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86.49%和84.20%,与单项检测相比,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血清中AFP及GP73含量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lk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我院2003-01/2008-05原发性肝癌患者213例的Plk1基因蛋白表达, 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险模型, 分析Plk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lk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6%. Plk1阳性组的1、3、5年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 = 0.004). 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与Plk1阳性表达, Edmondson分级, 肉眼癌栓,显微癌栓及肿瘤数目相关; 与HBsAg、肝硬化、AFP、假包膜、肿瘤大小无关;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dmondson分级、Plk1基因蛋白表达、肉眼癌栓及肿瘤数目4项指标反映肝癌预后情况, 危险度分别为1.717、1.938、1.537及2.355.结论: Plk1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有高危肝癌患者的选择,为Plk1基因靶向治疗肝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P2 7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 ,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4 3例原发性肝癌标本、2 1例肝硬化标本和 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 P2 7表达情况 ,并对2 9例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P2 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少有表达 ,肝硬化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2 7在原发性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0 4 % ,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1)。肿瘤直径 >5 cm、多个瘤灶、低分化和有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P2 7呈低表达 ;P2 7高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P2 7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 ;P2 7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5):236-241
背景在单纯原发性肝癌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研究结果报告称有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水平下降,但是也有报道称其升高的情况,观察原发性肝癌和2型糖尿病是否有相互促进作用,进而评估血清IGF-1对该类患者的预后影响,以期根据血清中IGF-1水平早期发现肝癌提供理论依据,为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力支持,这对肝癌患者的有效防治及尽可能的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目的探究IGF-1在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医学院、昌吉州医院糖尿病患者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及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入院或门诊检测患者IGF-1、甲胎蛋白(a-feto-protein, AFP)和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水平.结果 3组患者IGF-1、AFP、CA1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糖尿病患者组、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IGF-1高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组;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原发性肝癌组的AFP和CA199高于糖尿病组.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组患者IGF-1、AFP和CA199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IGF-1、AFP和CA199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的IGF-1较原发性肝癌组升高,或可用于指导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人群肿瘤的早期筛查.但是具体的检测数值指标尚不明确,拟在后续研究中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血清AFP、AIF、CA19-9、CEA联检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宝彦  邹建文 《山东医药》2002,42(12):34-34
肝脏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鉴别肿脏肿瘤是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 ,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肿瘤对临床上肿瘤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甲胎蛋白 (AFP)、酸性铁蛋白 (AIF)、糖类抗原 (CA19-9)、癌胚抗原 (CEA)联检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我们对 1 42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 AFP、AIF、CA19-9及 CEA的联合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2例中 ,男 1 0 7例 ,女 3 5例 ;年龄 3 0~ 79岁 ,平均 5 3 .4岁。均经病理、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 96例 ,转移性肝癌 2 6例 ,肝良性占位病变 …  相似文献   

16.
良性肝病甲胎蛋白异常者5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AFP升高的良性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对AFP升高的 16 4例良性肝病患者追踪随访 5年 ,每 3个月一次检测AFP、肝功能、B超等。 8例急性肝炎及 6例重型肝炎均无恶变 ,而肝硬化恶变为 14 6 % (7/48) ,明显较慢性肝炎 3 9% (4/10 2 )高 (P <0 0 5 ) ,AFP动态观察中 ,一过升高型、反复波动型、持续低浓度型、稳定上升型发生恶变分别为 0 % (0 /36 )、4 2 % (1/2 4 )、6 9% (7/10 1)、10 0 % (3/3)。对AFP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 3个月一次的追踪随访 ,可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切除并且经过病理证实的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确诊的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患者行多层CT常规与增强扫描,记录CT观察指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AFP含量,逐例记录患者CT表现类型与血清AFP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AFP>25 μg/L为临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为82.05%,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87.18%;AFP表达与肿瘤大小以及包膜是否完整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增强类型与AFP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扫描联合血清AF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原发性肝癌CT影像中肿瘤大小及包膜情况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FP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的GGTmRNA—H亚型,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GGTmRNA—H亚型的阳性例数为61例(93.8%),肝组织血清AFP阳性40例(61,5%)(P〈0.05);GGTmRNA—H亚型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如TmRNA—H亚型与血AFP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GTmRNA—H亚型基因检测的结果比AFP的检测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9.
HS-GGT和AFP-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特异性γ 谷氨酰转移酶 (HS GGT)和AFP mRNA联合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分析AFP mMNA ,同时定量分析患者血HS GGT水平 ,比较它们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设计RT PCR扩增AFP基因片段大小为 15 9bp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0 3 % ,显著高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外肿瘤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另外 ,AFP mRNA阳性率 ,在AFP浓度低于 5 0ng/ml肝癌组中为 5 7 1% ,在伴肝外转移的肝癌组中全数阳性。AFP mRNA阳性与肿瘤大小间无明显相关性 ,与HS GGT联合分析诊断肝癌的总阳性率达 93 6% 结论 HS GGT定量和外周血AFP mRNA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远处转移或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p1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及DNA序列测定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16基因外显子2(E2)的缺损情况。结果:(1)p16基因缺损的检出率与肝癌的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在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p16基因缺损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20.0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p16基因缺损率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果提示p16基因的缺损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它可能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