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表达Polo-like kinase 1 (Plk1)的短发夹RNA (shRNA)载体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物学行为及对化疗药物长春新碱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靶基因的不同区域构建针对Plk1mRNA的两组干扰质粒shRNA-Plk1:Plk1siRNA-251,Plk1siRNA-1396以及阴性对照质粒Plk1siRNA-hk,利用电穿孔法转染入肝癌细胞株BEL-7402,用长春新碱处理细胞后,用MTT法检测四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 结果 半定量RT-PCR检测Plk1siRNA-251,Plk1siRNA-1396组Plk1mRNA、Cdc25CmRNA表达较Plk1siRNA-hk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53mRNA表达增加.长春新碱处理后,Plk1siRNA-251组和Plk1siRNA-1396组与BEL7402组之间的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5 μg/ml浓度长春新碱作用24h后,Plk1siRNA-251组和Plk1siRNA-1396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9.09% ±3.97%、19.80% ±5.47%明显高于Plk1siRNA-hk组和BEL7402组(P<0.01).结论 成功筛选出两条能特异而高效抑制Plk1基因表达的shRNA,可以显著抑制Plk1 mRNA、Cdc25CmRNA及Plkl蛋白的表达,并使p53mRNA表达增高,并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能增加长春新碱的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结果。
结果:18例平均年龄64.3岁,男女比例为1∶5。术前诊断率为77.8%。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一期肠切开取石手术,8例行一期行肠切开取石及二期胆囊切除加胆肠内瘘修补术,6例行一期手术解决肠道梗阻同时处理病变胆囊及胆肠内瘘,1例既往有胆肠内引流手术史患者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原胆肠吻合口整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9%,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死亡1例(5.5%),为术后第4天死于心肌梗塞。
结论:胆石性肠梗阻以老年女性患者为主,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可及时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胆石性肠梗阻应尽早外科干预,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在湘雅二医院行PD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PF有关的1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逐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4/137),病死率6.57%(9/137);其中,胰瘘18例,发生率为13.1%,占总并发症的41.0%;死亡4例,占胰瘘病例的22.2%(4/8),占总死亡病例的44.4%(4/9)。P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PE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上腹部手术史(OR=6.741),术前TIBL≥171 μmol/L(OR=3.308),胰腺质地软(OR=3.556)及胰管直径<3mm(OR=6.106)。
结论:术前重度黄疸(TIBL≥171 μmol/L)、上腹部手术史及胰管直径细小和胰腺质地软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大黄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采用乌司他丁与生大黄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寻找治疗急性胰腺炎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先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然后分为四组,分别测定每组血清液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胰腺标本染色及大概生存时间。结果 A、B、C、D组TNFα、AMS含量及胰腺病理改变呈A,B,C,D,而生存时间显著不同。结论 乌司他丁、大黄联合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效果比单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重症胰腺炎 (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它不仅仅是胰腺的局部炎症改变 ,而且常常涉及多个脏器损伤 ,甚至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以抑制胰酶、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和预防并发症 ,甚至手术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为主。但疗效并非完全满意。为此 ,作者开展了对SAP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以探讨CRRT对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及分组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本院就诊治疗SAP患者 37例 ,其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2例 ,平均年龄 4 3.3(2 4~ 77)岁。查血、尿及胸腹水…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1990年10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胆囊息肉样病变63例,占同期手术切除之胆囊标本1028例之6.13%。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6例 女27例 年龄19~70岁。病理类型、息肉样病变体积大小见表1,2。 1.2 病程 1~30年。慢性右上腹隐痛38例(60.32%),13例合并结石者有腹痛13例,发热8例,黄疸3例。25例无症状(39.68%)。  相似文献   
7.
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近年国内外均有报告。于胆肠吻合术后经空肠盲端窦道镜检取石尚未见专文报告。1986年11月~1988年12月我们对76例胆肠吻合术后经空肠盲端之‘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检取石术,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男32例,女44例。年龄15~65岁。肝胆管结石71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总管损伤2例。采用胆(肝)管空肠Roux-en-y式吻合术43例(其中端侧吻合32例,侧侧11例),附加左肝叶切除7例。胆空十二指肠x-y分流术30例(附加左肝叶切除5  相似文献   
8.
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外科难题,各种手术疗效目前均不甚满意。近年日本和我国少数单位已开展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我科1982~1985年11月采用此法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3例,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 男17例,女16例,年龄12~72岁。除1例为胆囊造瘘术后胆囊残余结石外,均为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者。 使用Olympus CHFB_8型纤维胆镜和取石网等附件。术后六周开始,每5~7天取石一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加腹膜透析液进行胰床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SAP患者入院后, 经非手术治疗48~72 h, 因症状无明显缓解, 即行急诊手术干预, 手术以充分松解胰腺被膜为主, 清除坏死胰腺为辅;术中反复灌洗胰床和腹腔, 直至灌洗液清亮;胰腺头颈部和体尾部分别放置引流管;手术后开始用4.25%葡萄糖乳酸钠透析液进行间歇性胰床灌洗和透析治疗, 每次2 000 mL, 每天2~3次, 平均10 d; 手术前后按常规的SAP治疗方法治疗。结果:15例SAP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1例发生胰瘘、胰腺周围浓肿、腹腔脓肿以及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约21 d, 平均住院费约5万元。结论:应用腹膜透析液进行胰床灌洗治疗SAP, 若手术时间早, 手术操作范围小, 腹膜透析液灌洗彻底, 引流通畅, 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SA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蜈蚣提取液(ECP)对肝癌(HCC)Bel-7404细胞株的敏感性。方法通过MTT实验、细胞药物浓度—时间生长曲线研究不同浓度ECP对Bel-7404细胞株的敏感性;利用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MTT法揭示各浓度ECP对人HCC细胞Bel-7404生长均有抑制作用。②细胞生长曲线图显示Bel-7404活细胞数目与ECP浓度及药物作用时间相关。ECP在5 g/L时,Bel-7404活细胞数先增多,48 h后细胞数开始减少;浓度在10 g/L与20 g/L时,用药后24 h活细胞数就显著减少。各组间活细胞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光镜下见ECP作用48 h后,浓度低于5 g/L对Bel-7404细胞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在10 g/L以上时,Bel-7404活细胞数减少,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坏死。电镜下见治疗组细胞密度增高,染色质凝集固缩,染色质边集,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的形成。结论①ECP能抑制人HCC细胞Bel-7404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②ECP低浓度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中、高浓度有直接杀肿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