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很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调查国内健康人群中HBSAg的阳性率为8%~21%,估计HBSAg阳性者不少于1亿人。资料表明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期感染HBV。如长期忽视体检和有效治疗,到成年发病后检查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婴幼儿感染HBV很危险。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保护母婴健康,促进优生优育的有关问顾讲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最常见病原,其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密切接触和性传播感染他人。目前,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携带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现该症患者约2000多万,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者约27万多人(23/10万)。对HBV建立一种简便、灵敏、重复性好的检测试剂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对HBV前S1(PreS1)抗原在HBV发病机制、感染、复制及检测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对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PreS1抗原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靶细胞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多途径感染),流行面广(全球范围内传播),危害性大的特点。估计全世界有乙肝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2亿人之多,其中有1亿以上在我国,所以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的流行和发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251名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引起严重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最终因此而死亡。为了解高安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不同人群的HBSAg、抗-HBs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主要采用综合的治疗措施,即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其中,抗乙肝病毒(HBV),是治疗的最关键措施。大量研究证明,抗HBV治疗可以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病变,进而减少和阻止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传染性和病死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病毒内并破坏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坏死或纤维化。乙肝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而该病的感染状况却不容乐观.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的繁殖和复制状况可以HBV两对半的e系统来反映,随着检验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发现由于HBV前c区基因的变异而不显e抗原,两对半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非复制期,而这类病人体内病毒实际处于复制状态。乙肝病毒HBV表面抗(HBSAg)基因组分别编码S,前S1,前S2三种蛋白。前S1蛋白主要出现于HBV病毒复制期。经过多家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证实: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可以作为新的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采用此技术结合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进行同时测定。结果提示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区别患者是否处于感染。病毒复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高发区,HBSAg阳性人口约占人口10%-15%。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但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主要的传染途径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能否母乳喂养国内尚有争议。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ELISA)技术对我院血清HBSAg阳性产妇进行血清和乳汁HBV—DNA及HBV免疫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eptatitis B vire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肝脏是HBV的主要复制器官,但HBV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而是机体对HBV产生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的肝细胞病理性免疫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中检出各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肝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血清中常出现与之相关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检测在乙肝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85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性模式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PreS1,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HBV—DNA检测。结果在585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标本中,其中在107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92.5%,HBV—DNA阳性检出率100%;在167份“HBSAg(+)+HBeAb(+)+HBcAh(+)”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42.5%,HBV—DNA阳性检出率64.7%;在19例HBSAg(+)和HB—cAb(+)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47.4%,HBV—DNA阳性检出率68.4%;在15例“HBSAb(+)+HBeAb(+)+HBcAb(+)”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13.3%.HBV—DNA阳性检出率6.7%:在252例HBSAb(+)和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0.4%.HBV—DNA阳性检出率0%:在245例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检出率79.2%;在35份HBV—M全阴性模式中,PreS1阳性检出率0%,HBV—DNA阳性检出率0%。结论PreS1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及H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出阴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1检测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联合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的策略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嗜肝病毒:HBV和HCV引起。两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和临床过程有其相同点,也有所不同,因而治疗措施也不同。相同之处为慢性感染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要来源于肝脏病毒的复制,其传播途径除血液传播以外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我国受染率高达8%~1500,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绝大多数招工及招生都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作为体检的必需项目,很多企业单位将HBsAg检测结果作为招工用人的基本条件,由此也引发了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慢乙肝)的病原体是HBV,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脏间质侵润。由于HBV在体内持续存在和复制,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使病情反复发作,易发展成肝硬化,是肝癌的发病率升高。目前中药越来越多地来治疗乙肝,对改善肝功能抑制HBV的复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尤其是抗肝纤维化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手术室,乙肝的传播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体液、血液进入机体,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流入肝脏和其他脏器、如胰腺、胆囊、肾上腺基底膜、血管、皮肤、骨髓及血细胞等,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HBV虽能在肝细胞内复制,但乙肝病毒的组成损伤并非是HBV复制的结果.而是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感染HBV后转归亦各异。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传染性乙型肝炎一肝炎后肝硬化一门脉高血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急症手术的病例时而发生。由于该类病人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危重,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则变化迅速,有很强的传染性等临床特点,所以在救治及护理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做出诊断,及时施救,减少死亡发生。同时,在抢救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好工作人员及其他患者、周围环境不被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一直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球大约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在慢性HBV感染的病程中,约15%~40%将产生并发症,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细胞肝癌(HCC)。目前,CHB的治疗目的仅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缓解肝脏病变,本综述总结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肝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资料,不同临床状态下的治疗策略和未来的治病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传染病。HAV经口侵入人体,在肝细胞浆内复制。HAV在肝外复制部位尚未确定。我国是甲肝高发区,其发病率占各型病毒性肝炎首位。下面介绍其传播方式及防治方法。1传播途径甲肝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1.1水传播饮用水被HAV污染后,如未充分煮沸或加氯消毒而直接饮用就可能感染。病毒随粪便排入江河湖水中,用这样的污染水洗蔬菜或其他食品,都可造成甲肝传播。由于HAV对氯的抵抗力较强,所以甲肝流行期间必须切实加强水的投氯消毒,并注意饮用水的卫生。1.2…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56例乙型肝炎病人检测血清HBV DNA、HBVM、肝功能,其中58例病人作了肝活检,对其肝脏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对不同特征的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ALT正常组与不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而ALT不同水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0~Gl组与G2、G3及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G2、G3及G4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纤维化分期S0~Sl组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S2与S3组间无明显差异,S2、S3组与S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BV DNA仅代表血清HBV复制的水平,不能反映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早期肝硬化时HBV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20亿人被HBV感染,其中慢性感染3.5亿人,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有1.2亿人口为HBV感染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为7000万。我国慢性HBV感染的特点是持续时间漫长,临床上可分为3个时期:免疫耐受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垂直传播形成的。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达10%~15%,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的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垂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