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用定量方法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和经济发展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原因,据此提出预防医疗保险基金“穿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基于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人均医疗费用、人均GDP、城镇化率和人口增长率等指标,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定量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上述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和经济发展这三个变量对应的P值小于0.05,这表明上述的三个因素对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医疗费用的影响最大,人口老龄化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小。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是导致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增幅小于支出增幅,使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穿底”的风险,对此,政府作为主导,应该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障水平的设定,强化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求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关系进而提出医疗保险的改进策略。方法:基于2005—2015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多项相关指标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间接影响效应高于直接影响,医疗费用支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均GDP与医疗保险基金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其中医疗保险基金对人均GDP的反作用程度高于人均GDP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作用。结论:政府应区别构建多层次的适合老年人的疾病防控模式、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和继续完善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筹资机制,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平衡构成巨大压力.以60~90岁参保的老年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和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间关系,考虑年龄、保险规模、实际支付水平、医疗费上涨、基金保值等因素,研究代际转移支付制度应对老龄化背景下的医疗保险政策策略.研究表明,长期有效的维护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平衡需要在现有医疗保险政策下,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个较高的保值率才能满足医疗保险面对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平衡构成巨大压力。以60~90岁参保的老年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和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间关系,考虑年龄、保险规模、实际支付水平、医疗费上涨、基金保值等因素,研究代际转移支付制度应对老龄化背景下的医疗保险政策策略。研究表明,长期有效的维护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平衡需要在现有医疗保险政策下,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一个较高的保值率才能满足医疗保险面对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支出将迅猛增加,医疗保险基金大量减少,医疗保险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可以考虑抓好“筹资、运行、支出”等环节缓解对医疗保险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是世界各国医疗保险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导致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各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重大挑战.分析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医药科技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传统偿付制度的缺欠等.因此,积极改革医疗保险偿付制度、发展"管理保健"和扩大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成为各国医疗保险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年龄组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情况,观察年龄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某市医保部门所提供的2005—2014年期间分年龄组的医保基金支出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25~59岁年龄的医保基金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偏高;70岁以上参保人数占总人数的6%,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占总支出占比和年均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2013年的增长率仅为6.93%;但是,人均医疗费用高于其他年龄组,次均医疗费用在10元以上的有所增加。结论:不能简单地认为,年龄增加则医疗费用增加;供给侧分级诊疗、需求侧合理就医,可以适度降低因年龄增加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关系,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并不一定会带来医疗费用支出的急剧增加,临近死亡时间才是影响医疗费用支出的主要因素。基于2011—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样本选择模型和两部模型,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年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临近死亡时间是老年人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临近死亡1年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较大;(2)临终前的医疗费用支出大多是无效的,产生健康效果很小。政策启示在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推迟医疗费用高峰期的到来,未必会直接导致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步伐,进而减少医疗资源在无效领域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研究老龄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基于某市2005—2013年间的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数据,通过"时间表"和"年龄别"两个变量,观察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了"未老先衰"问题:一是该市人口老龄化的实际程度并不严重;二是79岁以上年龄组次均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倍以上,但是高龄和临终老人的医疗消费占比和增幅均在下降,并不是拉高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反而,25~59岁年龄的占比和增幅均较快。结论:"人未老、体先衰"属于社会老化问题,社会老化是"身心健康状况早衰、劳动力市场早退"等现象的总称。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出现未老先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政策失灵和公共服务不足。为此,应改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人口因素,提出降低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的建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灰色GM(1,1)预测模型和regres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代表性的人口指标包括参保人数、城镇化率、老年抚养和退休在职比,其中参保人数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重复参保等现象,政府需统一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加强老年长期护理,为延迟退休政策提供立法保障,居民需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变化情况,评估基金超支风险发生的时点和程度。方法: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自1995年到2015年21年间收入、支出和年度结余情况,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到2030年的收支、结余情况。结果: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基金支出与基金收入比值从1995年的75.35%上升到1998年的87.96%,随后逐渐下降到2001年的63.63%。其后又逐渐上升,2015年到达83.19%。预测到2021年基金收入总额为20 075.10亿元,支出为20 256.40亿元,年度基金支出大于年度基金收入。结论: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预测到2021年基金将出现收不抵支的超支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药物的广泛应用,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改变等,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卫生服务成本急剧上涨,对世界各国医疗保险体系的运行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导致许多国家医保基金平衡出现困难。在筹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医疗保险给付管理就成为世界各国维持医保基金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及有关政策获得上述影响因素的数据,基于灰色系统有关理论,利用灰关联分析中方法,计算我国医疗服务费用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与人均卫生费用高度相关的因素是人均GDP水平、家庭恩格尔系数、老年抚养比、参加医疗保险人数、我国医疗卫生政策水平,关联度依次为:R1=0.868 473、R2=0.533 853、R3=0.591 775、R4=0.622 674、R5=0.689 232。结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医疗服务政策水平、持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合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控制我国医疗服务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海南某医院2010、2011两年省级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2011年比2010年的医疗保险总费用、住院费用、人均住院费用上涨将近30%.结论:医疗保险费用上涨因素多样的,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和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费用上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建议。方法选择1996—2015年国家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运用相关性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水平、收入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医疗保险普及程度、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均与医疗费用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0.969、0.978、0.996、0.972、0.932、0.980、0.870、0.901,均P0.05),城镇化水平和医疗保险普及程度是影响医疗总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要注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创新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居民医疗费用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费用来源法和实际使用法对武汉市市区各种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的居民1995年的医疗费用支出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武汉市居民1995年总医疗费用支出约21.74亿元人民币人均618元。同时,对我们在研究中遇到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列举了由医疗费用支出确定医疗保险基金应考虑的因素及相应的参数。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是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在医疗保险基金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确保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权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基金收支平衡的必要手段。1 我国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发展历程1.1 1998年前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时期,居主导地位的支付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曾对医疗费用结算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保险制度危机看国际医疗保险改革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自身的角度,报各国吕存在的种种弊端、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一般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社会保险支出过度膨胀对财政、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揭示了世界医疗保险改革的内在和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1995年开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镇江建立了"通道式"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时至今日,其个人账户是否达到引入时的目的还没有专门文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文章试图利用镇江医疗保险数据构建成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论证"通道式"下个人医疗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通过建立固定效用模型,并修正标准差和残差,发现个人账户总量的增加在总体上会导致个人账户支出额、起付段支出额、统筹支出额、医保基金支出额与年度医疗总费用增加:个人账户划入比例下降会减少个人账户支出,说明个人账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参保者的医疗需求.因此,设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可以成为医疗费用需方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及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广西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2013-2017年广西城镇职工医保费用支出情况表和《广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整理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013-2017年广西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从76.76亿元增长到128.76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结余达50%以上;(2) 2013-2017年退休人员的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构成比从42.03%下降为9.30%,但门诊大病和住院的医疗费用构成比一直都在60%以上;(3)由回归分析可得,普通(急)门诊、住院、门诊大病费用与职工医保基金支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退休人员住院人次和退休人员次均医疗费用呈正相关。[结论 ](1)医保基金累计结余较大,个人账户沉淀较多;(2)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构成比较大;(3)城镇职工医保制度与人口老龄化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