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了解促排卵治疗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雄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着床窗口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妇女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黄体中期ER、PR及其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期血中雌激素(estradiol,E2)及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结果:正常妇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22例中有20例为分泌中期改变,2例为分泌早期改变。ER、PR弱表达,ERmRNA及PRmRNA的表达也较弱,而PCOS妇女治疗后黄体中期氯米芬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及氯米芬/绝  相似文献   

2.
010195促排卵治疗对多裹卵巢综合征息者子宫内膜整合素。v、p3表达的影响压颖…//中华妇产科杂志一2000,35(3)一163一165 为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四、伪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妇女和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av、伪进行测定。发现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v、伪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而抓米芬(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抑制。v、伪的表达,Qv、民的表达呈弱阳性;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整合素。v、伪的表达无影响。表明CC、CC击MG…  相似文献   

3.
免疫学     
060332促排卵周期PCOS妇女子宫内膜纤维粘连蛋白及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王颖…∥生殖与避孕.—2005,25(12).—724~731为了解促排卵药物氯米酚(CC)、hMG及GnRH-a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纤维粘连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50例正常妇女,4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应用CC/hCG,CC/hMG/hCG及GnRH-a/hMG/hCG方案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FN和LN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FN和LN表达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时呈现强阳性;而CC、hMG抑制FN和LN的表达,使其阳…  相似文献   

4.
来曲唑与克氯米芬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维君 《安徽医学》2010,31(2):141-144
目的探讨来曲唑与克氯米芬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引起无排卵性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来曲唑组(试验组)在月经周期第3~7 d口服来曲唑(LE)2.5 mg/d,克氯米芬组(对照组)在月经周期第3~7 d口服克氯米芬50 mg/d,开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最大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IU诱发排卵,于hCG日取肘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并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的变化。结果来曲唑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克氯米芬组相似(P〉0.05),来曲唑组单个优势卵泡的发生率和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均高于克氯米芬组(P〈0.05),来曲唑组在hCG日血清LH、T水平与克氯米芬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无排卵性不孕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宫腔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例,施行宫腔镜引导下息肉摘除术后放置LNG-IUS。观察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及检测血清尿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结果放置LNG-IUS6个月后,子宫内膜组织ER、PR表达显著下调(P<0.05),FSH、LH、E2、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LNG-IUS可降低ER、PR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以及促排卵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PCOS不孕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8例,A组采用氯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B组采用归肾丸+CC/HCG促排卵治疗,同时选取同期因男性不育或输卵管因素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子宫内膜厚度、PI及血清E2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水平和子宫内膜LIF表达水平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PCOS不孕症患者相比,CC促排卵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所降低,归肾丸+CC促排卵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则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米芬联合补肾种子汤调控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表达水平,研究其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44只8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34只(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造模组大鼠各随机处死2只),造模组SD雌鼠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构建PCOS动物模型。将造模组剩余32只SD雌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氯米芬组、补肾种子汤组、氯米芬联合补肾种子汤组,每组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氯米芬、补肾种子汤、氯米芬联合补肾种子汤药物干预,连续14 d,绘制大鼠体质量增长变化曲线。大鼠处死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 LH)、促卵泡素(Follical stimulating hormone, FSH)、睾酮(Testosterone, T)含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更为有效、易于实施且价廉的促排卵方法。方法传统地于月经第5d给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未孕的PCOS患者64例于下一个周期将促性腺激素的给药时间延迟到月经第10—14d,对比获得妊娠周期与上一个未孕周期血清E2、P及LH在HCG注射日的水平,同时对比两个周期中大、中、小卵泡数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妊娠周期HCG日E2及P的水平均低于未妊娠周期(P〈0.05);而LH水平在两个周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周期中小卵泡的数量低于未妊娠周期(P〈0.05);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PCOS患者中32例在延迟启动促排卵周期获得妊娠,周期妊娠率51.61%。结论延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的启动时间通过减少募集卵泡数,降低E2及P水平,不增加早发LH峰的风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接受性,PCOS患者的妊娠率因此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黄体功能不全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水平和治疗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和LH、FSH、E2、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成熟卵泡数量均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不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水平和血清性激素指标水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韩阳  方虹  甘文忠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1,30(3):281-283,288
目的:观察服用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后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发育、子宫血流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探讨克罗米酚引起不孕妇女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方法:20例不孕症妇女于月经周期第5~9天服用克罗米酚100 mg/d(CC组),于排卵前1 d和排卵后10 d检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及血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并于排卵后10 d刮取子宫内膜检测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另选2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组妇女子宫动脉血流RI及血E2和P水平显著升高(P<0.01),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子宫内膜腺腔面积、腺腔周长、间质面积及腺/间比值、ER、P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罗米酚促排卵时导致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可能是其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3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3种促排卵方案:CC/HCG、CC/HMG/HCG、HMG/HCG联合官腔内人工受精(IU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3种方法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发育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情况。结果 CC/HMG/HCG和HMG/HCG组子宫内膜厚度、多卵泡及OHSS发生率明显高于CC/HCG组,而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无差异。结论 3种促排卵方案都是可行的,临床上CC仍作为P—COS的一线促排卵药物,对于对CC抵抗或内膜发育不良者可采用第2、3组方案。但PCOS不孕患者用HMG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的临床特征、子宫内膜病理及雌、孕激素受体变化。方法:对470例B超提示多囊卵巢的病人进行临床症状统计、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并对部分病人的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测定。结果: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和多囊卵巢趋势(PCO T)的临床表现相似,PCOS组的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雄激素(T)较PCO T和正常妇女升高(P<001),PCO T组LH,T值较正常人升高(P<005)。PCOS病人子宫内膜有872%呈无排卵型、359%腺体发育不同步、462%间质反应不良,PCO T组各种情况发生率低。多囊卵巢病人增生期宫内膜ER、PR增多,合并增殖症者间质PR减少,且分布不匀,局部ER、PR明显减少或缺乏。结论:PCO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卵巢多囊性变、LH/FSH比值升高和雄激素增多。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B超和内分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PCO T可能是PCOS的早期阶段,病情较轻,及早诊治效果较好。PCOS病人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及ER、PR的局部减少或缺乏可能是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 0芳香化酶 (aromatasecytochromeP45 0 ,P45 0arom)mRNA及蛋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 31例PCOS患者和 30例因输卵管不通而不孕或男性不孕的对照组 (15例增殖期 ,15例分泌期 )的子宫内膜上的P45 0arom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mRNA呈强阳性表达 ,而对照组为弱表达或阴性表达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蛋白呈弱到强阳性表达 ,对照组为阴性到阳性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COS患者增殖期与单纯增生比较 ,P45 0arom蛋白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COS患者子宫内膜上P45 0arom的异常升高可能促进雄激素在子宫内膜局部转化为雌激素 ,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比促排卵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病理的影响。方法:B超监测45例病人接受克罗米酚(CC)、HMG或CC/HMG后卵泡的发育情况,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结果:CC/HMG诱导排卵可获得40%的妊娠率且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及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低;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C失败者应用CC/HMG可取得满意疗效;促排卵药物可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预防;黄体功能不全及间质发育不良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排卵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与来曲唑(LE)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75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CC组和LE组,分别纳入病例37例和38例,观察2组促排卵的临床效果.结果 CC组平均完成4.4个(162/37)周期,LE组平均完成5.2个(198/38)周期,CC组有排卵的周期(54.9%,89/162)明显多于LE组(42.4%,8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和雌二醇(E2)激素水平与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随访妊娠率35.1%(13/37),LE组39.4%(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平均促排卵周期少,有排卵的周期比例高,HCG日成熟卵泡数多,但是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和E2激素水平,治疗后临床妊娠率与来曲唑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单纯促性腺激素(PMSG)超促排卵对分泌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为超促排卵动物模型,采用GnRHa+PMSG长方案促排卵,以单用PMSG促排卵和自然周期为对照,在排卵后取子宫内膜,免疫组化定量测定腺上皮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内膜LIF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GnRHa+PMSG组在注hCG后内膜腺上皮细胞ER、PR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率为(88.46&#177;2.51)9/5、(84.71&#177;2.21)9/5,染色强度为(0.415&#177;0.048)AU、(0.454&#177;0.046)AU,均低于自然周期组同期值,分别为(92.36&#177;2.33)%、(87.82&#177;1.22)%和(0.602&#177;0.051)AU、(0.542&#177;0.055)AU(P〈0.01);但高于单纯PMSG组,分别为(82.62&#177;1.63)%、(74.19&#177;1.39)%和(0.366&#177;0.044)AU、(0.364&#177;0.028)AU(P均〈0.05)。RT-PCR显示:GnRHa+PMSG组注入hCG后内膜LIFmRNA表达相对量(1.703&#177;0.549)高于单纯PMSG组(1.535&#177;0.641,P〈0.01),但两者均低于自然周期组(1.959&#177;0.778,P〈0.01)。结论:GnRHa长方案辅助超促排卵可影响子宫内膜性激素受体和LI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内膜容受性有一定影响,但优于单纯促性腺激素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24例):口服LE;HMG组(26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5.0mg或HMG75IU肌内注射,分别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记录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直径≥16mm卵泡(成熟卵泡)个数,直径≥14卵泡(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HMG组相比,来曲唑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GnRH-a注射日血清中E2水平低(P=0.00),T水平高(P=0.004),优势卵泡数少(P=0.02),OHSS发生率低(P=0.04),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78)且多胎率低(P=0.02)。结论对PCOS患者,用LE或HMG促排卵,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用LE联合GnRH-a治疗可以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率,以及多胎率,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24例):口服LE;HMG组(26例):注射14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5.0mg或HMG75IU肌内注射,分别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记录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直径≥16ram卵泡(成熟卵泡)个数,直径≥14卵泡(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睾酮(T)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HMG组相比,来曲唑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GnRH—a注射日血清中E,水平低(P=0.00),T水平高(P=0.004),优势卵泡数少(P=0.02),OHSS发生率低(P=0.04),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78)且多胎率低(P=0.02)。结论对PCOS患者,用LE或HMG促排卵,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用LE联合GnRH—a治疗可以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率,以及多胎率,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